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下) > 闈闕部 > 宫門 > 北闈 北闈 běiwéi 明堂的北門。漢·蔡邕《明堂論》:“《禮》:日中出南闈,見九侯,反問于相;日側出西闈,視五國之事;日入出北闈,視帝節猷。《爾雅》曰:‘宫中之門謂之闈。’王居明堂之禮,又别陰陽,向東南稱門,西北稱闈。” 北闱科举考试用语。❶明清在北京举行的顺天乡试的别称。闱,指考场。明代实行南、北两京制,故以在北京举行的顺天乡试为北闱,以别于在南京举行的应天乡试。清沿之,以顺天乡试为北闱,江南乡试为南闱。 ❷明代会试称礼闱。洪熙元年(1425),始分南人、北人取中,规定名额为南人十之六,北人十之四,谓之南闱、北闱。宣德、正统间,又分南、北、中闱。 北闱 北闱❶明清在北京举行的顺天府乡试的别称。闱,指考场。明朝实行两京制,故以在北京举行的顺天府乡试为北闱,以在南京举行的应天府乡试为南闱。清沿之,以顺天府乡试为北闱,而以江南乡试为南闱。 ❷明朝会试称礼闱。洪熙元年(1425年),会试始分南人、北人分别录取,规定名额为南人十之六,北人十之四,谓之南闱、北闱。宣德、正统间,又分南、北、中闱。 ☚ 南闱 南选 ☛ 北闱或称北榜、北卷。明代会试由礼部主持,故会试亦称礼闱。会试时南人、北人分房取之,名额有定,分南榜(或南卷)、北榜(或北卷),故又名南榜为南闱,北榜为北闱。此外北京的顺天乡试贡院,明、清也称北闱。 北闱明清科举之制,通称顺天乡试为北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