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北山摩崖造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聖地石窟部 > 石窟 > 北山摩崖造像 北山摩崖造像 běishānmóyázàoxiàng 座落於四川大足縣西北四里。始鑿於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歷經五代,至南宋紹興間始成。首建者爲唐昌州刺史韋君靖。石刻分佈於佛灣、白塔寺、營盤坡、觀音坡、佛耳巖等處。以佛灣最爲集中,有造像二百五十四龕窟,以第一百二十五號窟的“數珠手觀音”最爲著名。尚存韋君靖碑、古文孝經碑等碑碣六通,題記和造像题記五十五則,經幢八座。 北山摩崖造像 北山摩崖造像佛教雕刻,中国宋代石刻造像的精品。在大足县北山(古称龙岗山)。唐景福元年 (892年) 韦君靖始凿,延至南宋绍兴年间,历250多年而成。造像分布于佛湾、北塔寺、营盘坡、观音坡、佛耳岩等5处,均为中小龛窟,雕像近1万尊。以佛湾最为集中,有造像龛窟264个,碑碣6通,题记和造像记100余则,经幢8座,以及大足石窟中唯一一幅阴刻 “维摩诘经变相” 图。分南、北两区,长达500米,南段多晚唐和五代雕刻,北段多宋代雕刻。以造像精美、雕刻细腻著称。最具艺术魅力的第125号龛 “数珠手观音”,俗称 (“媚态观音”),著名龛窟136号转轮经藏窟、245号观经变龛、155号孔雀明王窟等堪称大足石刻的代表性作品。著名碑刻有 《韦君靖碑》、《懿简公神道碑》、《古文孝经碑》 等。1961年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山摩崖造像 北山摩崖造像在四川省大足县城西北2公里的北山上。石刻造像始刻于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后经五代至南宋绍兴年间,历时200余年多有修造。现有造像二、三千躯,分布在佛湾、白塔寺、营盘坡、观音坡、佛耳岩等处,其中佛湾造像为其代表。晚唐和五代作品多集中于佛湾的南段,第3、5、9、10、50、51、52、58、204诸窟均具有时代的典型性。人物造型端庄丰满,气质浑厚,带有唐代风格,但衣纹、璎珞纤细、优美,具有宋代风格之萌芽。第52窟的阿弥陀、观音、地藏三尊像带有四川所特有的写实特征,反映了佛教雕刻艺术由唐代向宋代过渡的渐进过程。两宋作品多集中在佛湾的北段,是北山造像精华所在。有些造像还刻有年号。造像的人物性格鲜明,体态匀称,衣饰华丽。这个时代的石窟造像以第136号转轮经藏窟(即心神车窟)为其代表作。八尊菩萨像以释迦佛为中心左右对称,布局严谨,相貌、性格各异,独具特色。个个面目姣好,衣饰华丽,皮肤质感强,牙齿光洁整齐,如同现实生活中的美女,可谓巧夺天工。此外,北山石刻代表作还有第125号窟的数珠手观音,155号“孔雀明王”窟。除造像外,古文孝经碑也存于佛湾。古文的《孝经》较为少见,故十分珍贵。北山白塔寺前有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多宝塔,为八角13层密檐式砖塔,塔内外壁嵌有宋代雕刻百余幅。北山摩崖造像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石雕天尊像 石雕观无量寿佛经变相 ☛ 北山摩崖造像 北山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城西北2公里的北山上。开凿于892年(唐景福元年),经五代至南宋绍兴年间,历时250余年建成。石刻分布在佛湾、白塔寺、营盘坡、观音坡、佛耳岩等处,以佛湾最为集中,共290龛窟,岩高约7米,长约500米,形若新月,北段多宋代雕刻,南段以晚唐和五代雕刻为主。 ☚ “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 宝顶山摩崖造像 ☛ 北山摩崖造像 北山摩崖造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西北25公里北山(龙岗山)。山海拔560米。石刻造像主要集中在佛湾,其余散布在观音坡、佛耳峰、营盘山数处。共有290个龛窟,造像约五、六千尊,今存二、三千尊。开凿于唐景福元年(892),首建者为昌州刺史,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挥韦君靖。经五代直到南宋绍兴年间,历时250余年始建成现存规模。石刻造像刻工精巧、造型优美,不少造像着重内心刻画,形神兼备。晚唐作品端庄丰满,气质浑厚,线条简朴流畅;五代作品精巧玲珑,多姿多采;两宋作品人物个性鲜明,衣着华丽,民族形式已臻成熟。136号窟中趺着大象背上的普贤菩萨,具有东方女性美,典雅娴静,温柔慈祥,双眸微启,嘴角微翘,欲笑未笑,被誉为“东方维纳斯”。125号窟享有北山石窟之冠的盛名,其中的数珠手观音像,面貌丰润,俏丽妩媚,打破了人、神界限,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有“媚态观音”之称,艺术价值极高。佛湾的韦君靖碑,系唐昭宗乾宁二年(895)韦君靖在此建永昌寨时,其幕僚静南县令胡密乃撰。碑为摩崖阴刻,长方形,高2.73米,宽3.4米,字径0.04米,直行楷书。正文51行,每行31字,共约1300余字。另附录节级将校题名,计102行。碑右刻韦君靖浮雕像。碑文记述韦氏生平事迹、唐末川东形势,及建寨雕像原因,是研究北山石刻的重要历史资料。宋元祐七年(1092)刻于赵瞻神道碑两侧的古文《孝经》碑,与常见的今文不同,亦极珍贵。 ☚ 大足石刻 多宝塔 ☛ 北山摩崖造像 北山摩崖造像在四川省大足县城西北2公里北山,又名龙岗山。唐景福元年(892年)昌州刺史韦靖在此建永昌寨,凿岩造像。经五代至南宋绍兴年间,历时250余年建成。造像7000多尊,分布于佛湾、白塔寺、营盘坡、观音坡、佛耳岩等处,以佛湾最集中。佛湾岩高5-7米,长近500米,有龛254个。125窟数珠手观音为北山石刻之冠。136窟转轮经藏窟最精美,东壁释迦,南壁坐青狮背上文殊面容安祥,北壁坐大象背上普贤温柔慈善。现存《韦君靖碑》记录建寨造像始末,《古文孝经碑》刻孝经22章,被誉为“环宇间仅此一刻”。《赵懿简公神道碑》为蔡京书并篆额。蔡为宋代书法家,因人品奸诈,其字传世极少,故又称蔡京碑。北山摩崖造像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大足石刻 宝顶山摩崖造像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