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引
高明 《琵琶记》

全曲八句:6
△,7
△。7
▲,7
△。7
△,7
△。7
△,7
△。首句作六字折腰句,后来多作上三下五句式,甚至改作普通七字句者。第五句和第八句,均可作上三下四式或上四下三式七字句。南曲谱有一种普遍的看法,以末句七字上三下四式者定为〔太师引〕,而以上四下三式普通七字句,谓为犯〔刮古令〕,定为集曲〔太师令〕。实际上这两种七字句式的互变,在南曲和北曲中都出现过,不必因此句式变化而强作分别。《六十种曲》一律作〔太师引〕。〔太师引〕常叠用二支,很少用一支,后联〔三学士〕,组成一场戏;亦常用在〔宜春令〕或〔绣带儿〕之后联为一套。叠用三支者如《红拂记·奇逢旧侣》,叠用五支者如《青衫记·蛮素至江》,较少见。以〔太师引〕为主的集曲有〔太师带〕(一名〔太师垂绣带〕)、〔师带引〕(一名〔太师围绣带〕)、〔太师解带〕、〔太师入琐窗〕、〔太师见学士〕(“见”亦作“接”)、〔太师醉腰围〕,分见《南词新谱》、《南词简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