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太常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太常卿

太常卿

官名。秦置奉常,汉武帝改名太常。掌礼乐、郊庙、祭祀等事。

☚ 彭越挠楚之法   大鸿胪 ☛

太常卿

太常卿

官名。秦置奉常,汉景帝时改称太常。为九卿之一,掌宗庙礼仪。历代沿置,专为司祭祀礼乐之官。北魏称太常卿; 北齐称太常寺卿; 隋至清皆称太常寺卿。

☚ 瘦损了腰肢沈郎   南华县 ☛
太常卿

太常卿

即太常寺卿(第七十四回)。参见“太常寺”

☚ 令史   布按两司 ☛

太常卿【同义】总目录


太常卿乐卿
太常卿

太常卿

官名。东汉时期始置。南北朝时期的梁、齐设衙署,称寺,以太常卿主其政务。此后历代沿置不改。《后汉书·百官志二》: “太常卿1人,中二千石。本注曰: 掌礼仪祭祀。每祭祀,先奏其礼仪,及行事常赞天子。每选试博士,奏其能否大射养老。大丧皆奏其礼仪。每月前晦察行陵庙。丞1人,比千石。本注曰: 掌凡行礼及祭祀小事,总署曹事。其署曹掾史,随事为员,诸卿皆然。” (参见: 太常寺)

☚ 太史丞   太常丞 ☛
太常卿

太常卿

官名。秦代置奉常,西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称太常。梁始设太常卿,掌理礼乐郊庙社稷之事宜。在诸卿之中与光禄卿位居前列。其属官有国子祭酒、太史令、太庙令、太乐令、明堂令、诸陵令与协律校尉等令、丞。北齐置太常寺,设卿、少卿各1人。掌陵庙、群祀、礼乐、仪制、天文、术数、衣冠之属。唐代寺中于卿、少卿之下设丞2人,博士4人,太祝6人,奉礼郎、协律郎各2人,皆为士人所授之官。所属有郊社、太乐、鼓吹、太医、太卜、廪牺6署,各祠庙置令宋代太常卿列于六尚书之下,资望与吏部尚书同,其他各卿不得并列,然而实际职务在太常礼院。元代将太常寺与太常礼院并为一署,名太常礼仪院。明代复太常寺之名。清代初以其职属礼部,后仍归本寺,然仍以满洲礼部尚书兼管寺事。设太常寺卿满、汉各1员,阶为正三品,职掌守坛庙,岁时序祭,记诏礼节,供物品,辨器类,祭前稽百官斋戒,祭日帅属以供事。光绪三十二年 (1906) 并入礼部,遂废。

☚ 九寺   光禄卿 ☛

太常卿tài cháng qīng

官名,汉置,俸中二千石,掌礼仪祭祀。每祭祀,先奏其礼仪;及行事,常赞天子。每选试博士,奏其能否。大射、养老、大丧,皆奏其礼仪。每月前晦,察行陵庙。有丞一人。见《后汉书·百官志》,后世多沿置。参看"太常"条。

太常卿

官名。汉、魏以来多作为太常的尊称。南朝梁定为正式官称,为十二卿之一,掌宗庙祭祀礼乐及教育等,十四班。陈沿置,三品,秩中二千石。北齐置为太常寺长官,亦称太常寺卿,员一人,三品。隋、唐沿置,皆正三品。

太常卿

官名。梁天监七年(公元508年)改太常为太常卿,官署称太常寺,属于春卿。地位相当于金紫光禄大夫,统明堂、太庙、太史、太祝、廪牺、太乐、鼓吹、乘黄、北馆、典客馆等令丞,及陵令、国学等。又置协律校尉、总章校尉、掌故、乐正之属,以掌乐事。太乐又有清商署丞,太史另有灵台丞。陈制同梁。北魏亦改称太常为太常卿,第三品。并加置少卿一人。北齐以后称“太常寺卿”,见该条。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