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加压供氧训练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加压供氧训练 加压供氧训练飞行高度超过12000m的军用飞机,均应配备能进行加压供氧的供氧系统。超音速客机驾驶员所使用的供氧装备,也应具备这种性能。此类供氧装备在增压座舱工作正常时,按一般原则供氧;只是在座舱密封性能遭到破坏发生迅速减压时,才自动转为加压供氧,提供个人高空应急防护。加压供氧装备较复杂,为使其充分发挥防护效能,飞行人员须经专门训练。内容包括地面加压呼吸训练以及在模拟上升条件下进行的加压供氧训练,后者应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 图1 TK-1型密闭头盔、DC-2型代偿服与YD地面加压供氧锻炼器连接图 (1)训练前准备: ❶卫生教育。包括高空环境因素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及防护原则,全套高空供氧装备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可能出现的故障及排除方法,加压呼吸对人体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呼吸动作要领等内容。 ❷身体检查。应着重耳鼻咽喉科及内科检查,特别是心血管功能检查。凡符合放飞条件者,均可参加训练。 ❸代偿服及供氧面具型号的选择与调整。因配套使用的TK-1型密闭头盔与DC-2型代偿服是根据飞行人员头型、面型及体型划分型号和号码的,故应根据对飞行人员头、面及身体进行人体测量的结果选择合适的型号和号码。代偿服选好后,先反穿针织品内衣,再试穿代偿服,并取坐姿进行预调带。其要求为不妨碍四肢和躯干的活动,不影响正常胸部呼吸运动(但深吸气可以略受影响)。若调节绳松紧调整合适,则在胸背部、髋部及大腿等部位的服装调节绳的下方应可容许有一或两个手指自由通过; 当用手指轻拉调节绳时,应可提起1~2cm。此外,还可进一步通过“拉力储备量”来检查调带的质量。所谓“拉力储备量”,即指在拉力管已充气情况下,代偿服被张紧后的剩余量,具体以拉力管底布两侧边缘距离的大小来表示。若距离大,则表明拉力储备量大;反之,则小。检查拉力储备量时,先将密闭头盔及代偿服各接头与YD地面加压供氧锻炼器相应的接咀相连接,再向代偿服拉力管内缓慢加压。当拉力管内充压至0.25~0.3kg/cm2时,靠近胸背及大腿部位的服装应有2~3cm的拉力储备量; 当充压至0.8kg/cm2时,这些部位服装的拉力储备量应接近于零。若发现拉力储备量过大,应将调节绳拉紧到最大限度。还可用肺活量法检查调带的质量: 即在穿妥服装而拉力管未充压的情况下,以穿用者的肺活量减少值不超过100~150ml作为调整合适的标准。在实际飞行中或低压舱上升训练时,还应对代偿手套及代偿袜进行选择与调整。密闭头盔(包括外壳、密封颈套及布制飞行帽)选好后,也要经过试戴及调整,并应做漏气量检查。选择与调整合适的密闭头盔不应压迫头部、颜面隆起部及耳部,密闭颈套应紧贴颈部而无压迫感。当密闭头盔内余压为1000mmH2O时,漏气量不应超过5L/min; 余压为1800mmH2O时,不应超过7.5L/min。 (2) 加压呼吸训练: 在将加压供氧服装及供氧面具各接头与YD地面加压供氧锻炼器相应的接咀连妥后,再接上生理功能记录导线,按上表内容及步骤加压。一般进行两次(隔日一次)。 使用YX-1 供氧系统进行加压呼吸训练的内容与步骤
开始加压时,要求飞行人员全身紧张,并用力保持在呼气状态,以避免突然加压对呼吸道的冲击作用。加压呼吸过程中,要以鼻吸气,用口呼气,且以腹式呼吸为主,保持深而慢的节律(最好控制在一分钟8~12次),同时练习讲飞行中常用的短语。主持训练者要注意观察飞行人员的面部表情及精神状态,以及呼吸、脉搏、血压和心电图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凡出现下述情况时,均应中止训练: ❶有明显过度通气或感到呼气阻力过大而出现呼气困难。 ❷收缩压低于 85mmHg。 ❸脉搏细微或由快突然减慢。 ❹面色苍白,出冷汗等。 (3) 训练结束后的工作:询问主观感觉,继续观察生理功能恢复情况,最后作出耐力评定。 除上述训练外,每次平流层飞行起飞前,还应结合对高空供氧装备的检查,进行短时间的机上加压呼吸体验。 模拟飞行条件下的加压呼吸训练 此项训练在低压舱模拟上升及迅速减压条件下进行。其目的在于: 使飞行人员体验在高空及迅速减压条件下进行加压供氧的高空防护作用及生理影响,以建立使用加压供氧装备的信心,结合低气压环境条件实际学习加压供氧装备使用方法及临时故障排除方法:进一步考验有无潜在的危险因素,以便尽早排除。 参加训练的飞行人员事先应已掌握全套高空供氧装备的基本理论及使用方法,经过地面加压呼吸训练合格,并符合平流层飞行放飞条件。为保证安全,还应做二阶梯负荷试验及胸部X线摄相检查,并于低压舱上升前一天改用高空膳食。上升前,依上升高度及停留时间的不同,吸氧排氮0.5~2小时。如需戴用密闭头盔上升,则可先用供氧面罩吸氧排氮,待排氮完成后再迅速换上头盔,以减轻疲劳。低压舱训练上升方案应依所用加压供氧装备类型而异,就是同一种装备,各国做法也不尽一致。一般步骤是: ❶从地面先上升到一定高度,并稍停留。 ❷再上升到所用供氧装备保证的升限高度,停留于此高度并进行各种规定的操纵动作练习,体验由于拉力管充压代偿服张紧所引起的肢体动作困难情况。 ❸下降到一定高度,并在0.5~3秒钟内完成减压值为0.3kg/cm2的迅速减压体验,在减压后的高度上再稍事停留。 ❹下降至地面。下图为一种使用加压供氧面罩(密闭头盔)-加压背心-抗荷裤系统进行训练的方案。 图2 使用加压供氧面罩(密闭头盔)-加压背心-抗荷裤系统的训练方案(引自 Wagner,1963) 图中: 实线为使用加压供氧面罩-加压背心-抗荷裤系统的训练方案; 虚线代表使用密闭头盔-加压背心-抗荷裤系统的训练方案 无论是地面加压呼吸训练,还是模拟飞行条件下的加压供氧训练,生理功能都有一定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呼吸频率和心率增加以及平均动脉压升高,而模拟上升较之地面训练时的变化更为显著。大部分参加训练的飞行人员都能完成训练任务,训练结束后生理功能很快即可恢复正常。只有少部分人因装备临时故障以及出现不同性质和程度的并发症,如晕厥前状态、心动过速、呼吸困难、胃肠胀气、屈肢症、耳痛及意识丧失等,而被迫中止训练,但其中大部分人经适当休息和治疗后仍可再次投入训练。 ☚ 高空生理训练 弹射练习及跳伞训练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