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创新理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创新理论Theory of Innovation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J.A.熊彼特首先提出的用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周期的理论。熊彼特把创新定义为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企业家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结合。它包括:(1)引入一种新产品;(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市场;(4)获得原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5)建立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打破旧的均衡而又实现新的均衡主要来自内部力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创新,正是创新引起经济增长和发展。熊彼特在由创新波动引起的繁荣和衰退交替出现的“纯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二次浪潮”的概念,即创新浪潮的后续反应,其特点是需求、物价和投资膨胀,投机行为急剧增加,并导致失误和过度投资。由此说明了“纯模式”和资本主义实际经济周期的“四阶段模式”(繁荣、衰退、萧条、复苏)之间的内在联系。熊彼特还认为,由于经济领域中存在多种创新活动,而不同的创新活动所需的时间长短不一,对经济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也各不相同,从而出现多种周期。例如基钦周期(短周期)、朱格拉周期(中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等。熊彼特根据创新浪潮的起伏,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分为三个长波:(1)1787~1842年是产业革命发生和发展时期;(2)1842~1897年为蒸汽和钢铁时代;(3)1898年以后为电气、化学和汽车工业时代。 创新理论Theory of Innovation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 “创新”来解释经济发展和经济波动等宏观经济问题的理论,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最早系统论述。他指出,创新是 “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企业家” 的创新活动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同时也是引起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的原因。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对后世的经济学家有很大的影响,且被进一步发展成各种技术创新学说和制度创新学说。 创新理论Innovation Theory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的核心。熊彼特在其重要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并用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动因和历程的一种理论。熊彼特所谓的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表现为通过企业家的创新活动以实现产业突变,通过不断创新来推动创造性的毁灭过程,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式向前发展。 创新理论见“熊彼特周期理论”。 创新理论 创新理论Innovation Theory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创立。它是一种解释资本主义基本特征和经济发展的一种理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新组合”包括引进新产品;引进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实现企业的新组织。创新理论还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的交替,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即不断地破坏旧的,在不断地创造新的运动中,求得经济的自身均衡,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 中性货币论 有效需求原理 ☛ 创新理论 创新理论当代西方经济学家熊彼特(Schnmpeter 1883-1950)阐述资本主义经济基本特征的一种学说。这种理论假定存在某种经济发展的循环均衡状况。如果企业不能创新,总收入与总支出总是相等,就不会得到利润。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引进“新组合”,熊彼特指出他所说的“创新”、“新组合”包括:引进新产品;引用新的生产方法;产品打进新市场;开辟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以及建立企业的新组织等五个方面。熊彼特认为只有在这种“创新”情况下,才存在资本和利息,也才能产生利润。一般认为熊彼特所说的这种创新条件下的利润,不过是马克思分析的相对剩余价值的一种形式,也就是超额利润。 ☚ 收缩 多国公司 ☛ 创新理论 创新理论Innovation,Theory of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ompeter,1883~1950)的“创新理论”,就是他的“经济发展理论”。和正统的西方经济学家不同,熊彼特用其“创新理论”来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解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趋于灭亡的结局,从而闻名于西方经济学界,影响很大。熊彼特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创新理论”之后,又于30年代和40年代之交,相继在《经济周期》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两书中加以运用和发挥,形成了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的理论体系。 ☚ 起飞理论 原始工业化理论 ☛ 创新理论 创新理论指用来解释资本主义基本特征和经济发展的一种理论,系熊彼特学说体系的核心部分。这种理论认为,企业家是资本主义的灵魂,其职能就是“创新”,不断进行“新组合”;经济发展就是整个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创新、新组合、经济发展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创新理论的内容包括:(1)创新的概念。认为“创新”就是创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的组合。包括引进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和方法;开辟市场; 控制原材料的供应来源;实现企业新的组织管理和生产要素的新组合。(2)“创新”与经济周期。认为资产阶级经济之所以呈现出周期性发展的状态,这与“创新”活动有直接关系,是经常变化着的“创新”浪潮所决定的。(3)“创新”与经济增长。认为经济增长的过程是通过经济周期的变动来实现的,而经济周期变动的原因在于“创新”,“创新”刺激投资势必引起信贷的扩张,这样又扩大了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从而推动经济走向“繁荣”。(4)社会“过渡”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的前景是由“创新”决定的,通过不断创新,资本主义经济给它自己创造了两个局限性:一是经济活动领域越来越广泛,生产越来越复杂,私人企业将无法应付新形势下的要求;二是生产现代化造就了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技术和管理人员队伍,这样,当生产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就告结束。并认为“在资本主义体制范围内的逐步社会主义化,不仅是可能的,甚至是最明显的可以指望的事情。继熊彼特之后,创新理论循着两个方面得到了发展:(1)关于技术创新。分析了影响新技术在同一部门的不同企业之间推广的经济因素,研究了技术创新和模仿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说明了不同的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曼斯菲尔德、卡曼、施瓦茨等。(2)关于制度创新。认为制度的发展过程,就是从均衡到创新,再到均衡的过程。其代表人物有戴维斯和诺尔斯。 ☚ 无危机发展论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