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丽德1943——
美国学者。原名凯瑟琳·卡列茨。1978年获芝加哥大学远东语言文学系博士,现任匹茨堡大学亚洲研究所教授。长期以来用心研究《金瓶梅》,著有《戏曲在金瓶梅中的作用》、《金瓶梅的结局》、《金瓶梅的修辞》等。在1983年美国印第安那大学举办的《金瓶梅》国际讨论会上,提交了《金瓶梅中的双关语和隐语》一文,原发表于1981年(荷兰)《通报》第六十七号,后由沈亨寿译成中文后,刊发在《金瓶梅西方论文集》一书。该文重点剖析了小说第二十七回,认为它是打开《金瓶梅》全书题旨的一把钥匙。作者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出发,以张竹坡评论中的冷和热相对论作依据,强调指出《金瓶梅》的主题是: “榜样的力量能增强或败坏整个国家,因此,一个政府的好坏最终取决个人的修养,尤其是统治者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