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穆之 刘穆之360—417南朝宋书法家。字道和,小字道民,一作道人。东莞莒(今莒县)人。忠心辅助宋武帝刘裕,官至左仆射、领监军、中军二府军司。卒赠侍中、司徒,封南昌县侯。武帝即位后追封南康郡公,谥文宣。善隶、草书,裁有闲暇,手自写书。其书闲雅,高纵绝尘。南梁庾肩吾评曰:“虽未穷字奥,书尚文情。披其丛薄,非无香草,视其涯岸,时有润珠,故能遗斯纸以为世玩。”《宋书》、《南史》有传。 ☚ 之">刘  之 刘嘉颖 ☛ 刘穆之359—417东晋末年刘裕佐命功臣。字道和,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世居京口 (今江苏镇江)。初为琅玡府主簿。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刘裕在京口起兵后,穆之受何无忌推荐,成为刘裕幕府主簿。刘裕会师进攻建康,穆之多所匡建。当时纲纪宽弛,威禁不行,盛族豪家,贞势陵纵,司马元显专权,桓玄篡晋,政令违舛,科条繁密。穆之斟酌时宜,多所矫正,旬日之间,风俗顿改。安帝义熙三年(407),扬州刺史王谧死,穆之力劝刘裕入辅。刘裕征广固,据卢循,穆之常居中策划,决断众事。刘裕举止施为,穆之常下节度。刘裕西讨刘毅,以诸葛长民监留府,以穆之辅之,后长民有心反对刘裕,穆之暗中有所防备。后卒。 刘穆之360—417东晋末大臣。字道和,小字道民。刘裕谋士,东莞莒县(今属山东)人。初为琅邪主簿,从刘裕起兵于京口(江苏镇江),反对桓玄。建议刘裕据有扬州,执掌朝权。协助刘裕整顿吏治,打击豪强。从征南燕及镇压卢循起义。历官丹阳尹、尚书右仆射、左仆射、前将军。刘裕视为心腹,配其文武二万人,每领军外出,则委以内政,主持留守事务。病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