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刘大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刘大白1882—1932

浙江绍兴人
同盟会员。著名诗人。曾任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教育厅秘书,浙江大学秘书长,教育部常务次长等职。为新诗的倡导者之一。著有《旧梦》、、《再造》、《卖布谣》、《白屋文话》、《白屋诗话》、《白屋遗诗》、《中国文学史》等。
原名:金庆砱、刘靖裔
字:伯贞、伯桢、清斋
号:大白
别号:白屋、白屋诗人
笔名:大白、大旦、刘大白、汉胄、寻常百姓、灵倩、伯贞、锦心、锦心女士、锦心女史

刘大白

刘大白研究资料
时人汇志——刘大白
纪念刘大白先生特辑
萧斌如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5月版502页
国闻周报1928年5卷21期
文艺茶话1934年2卷9期
刘大白及其作品
刘大白
刘大白(1880-1932)
杨树芳
陈敬之
秦贤次
师大月刊1934年1卷10期
*畅流1969年39卷1期
*传记文学1974年24卷5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1册第257页
陈望道和刘大白
刘大白
刘大白
刘大白事迹述要
刘大白
刘大白
易 蒲
受仲
赵景深
陈于德
李立明
修辞学习1982年2期
二十今人志第137页,文人画像第111页
*文人印象第111页
文化史料(4)第104页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491页
中国现代作家与作品(上海)第51页
刘大白(1880-1932)
刘大白
前四金刚——刘大白
白屋诗人刘大白
刘大白(1880-1932)
刘大白
刘大白(1880-1932)
现代著名诗人刘大白
刘大白
刘大白
刘大白
白屋杂忆
应国靖 萧斌如
阿英
曹聚仁
曹聚仁
周邦道
谢冰莹
编纂组
朱顺佐
朱邦达
魏桥等
贺炳铨
夏丐尊
中国现代作家评传第261页
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第224页
我与我的世界第130页
我与我的世界第152页
*近代教育先进传略(初集)第84页
*作家印象记第150页
*环华百科全书第7册第197页
绍兴贤人志(一)第158页
*革命人物志第23集第278页
浙江人物简志(下)第98页
新文学家传记第245页
新文学家传记第248页

刘大白

刘大白传略
刘大白初论
刘大白先生小传
肠断红豆的白屋诗人刘大白
萧斌如
张孝军
陈伯君
郑泽青
齐鲁学刊1986年3期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2期
民国人物碑传集第14页
民国文坛名流归宿第144页

1

(词)清·刘大白

薄寒恻恻到孤衾。

依约觉秋深。

未必便是秋深。

是瘦骨支愁不禁。

三更好梦,五更恶梦,一例费沉吟。

何必更沉吟。

断梦也无从再寻。


1

(词)清·刘大白

月团圞,人邂逅。

月似当年,人似当年否。

往事心头潮八九。

怕到三更,早到三更后。

梦刚成,醒却陡。

昨夜惺松,今夜惺松又。

病里春归人别久。

不为相思,也为相思瘦。


1

(词)清·刘大白

银河半澄。轻云半凝。

长天几点疏星。是三更四更。

回廊遍行。栏干遍凭。

哪堪明月多情。伴愁人到明。


1

(词)清·刘大白

一枕双鸳颈。

衾窄香肩并。

相偎犹觉峭寒生。

冷冷冷。

半晌惺松,几回懵懂,软魂无定。

略把云鬟整。

悄认残灯影。

此时约略只三更。

醒醒醒。

梦又难寻,起犹未肯,漏声遥听。


2

(词)清·刘大白

明知今夜月如钩。怕倚楼头。

却立湖头。湖心月影正沉浮。

算不抬头。总要低头。

不如归去独登楼。梦做因头。

恨数从头。胸中容得几多愁。

填满心头。挤上眉头。

(词)清·刘大白

苏堤横亘白堤纵。横一长虹。

纵一长虹。跨虹桥畔月朦胧。

桥样如弓。月样如弓。

青山双影落桥东。南有高峰。

北有高峰。双峰秋色去来中。

去也西风。来也西风。


2

(词)清·刘大白

旧时影子。今日重看疑不是。

十六年前。若比而今却少年。

和心也瘦。非止容颜憔悴久。

揽镜低徊。似水流年不复回。

(词)清·刘大白

密行小字。细写当年断肠事。

写给谁看。准备他时手自翻。

倘教人见。难得分明恩与怨。

只自分明。离合悲欢总有情。


2

(词)清·刘大白

屈指微搊锦瑟弦。

弦弦如诉旧悲欢。

恼人心事莫轻传。

未必星辰非昨夜,可能杨柳似当年。

为谁憔悴有谁怜。

(词)清·刘大白

天际微云带薄妍。

斜阳去后月明前。

此时回望总凄然。

镜里长看新绰约,梦中还觅旧缠绵。

芙蓉花发自年年。


3

(词)清·刘大白

望江南。树凋残。

莫作寻常老树看。相思凭此传。

体微圆。色微殷。

星影霞光耀晚天。离离红可怜。

(词)清·刘大白

豆一双。人一双。

红豆双双贮锦囊。故人天一方。

似心房。当心房。

偎着心房密密藏。莫教离恨长。

(词)清·刘大白

今年元旦,江阴周刚直君赠我一双红豆。过了几天,他又对我说:“此物是我故乡乡间所产。老树一株,死而复苏。现在存活的,只有半株。有时不结子,有时结子仅十余粒或百余粒不等。如将此豆作种别栽,又苦不容易活;即活,也不容易长成;望它结子,更不知须等几何年。所以此物颇不易得,实是珍品。”我细玩此物,颜色微紫,形状颇类心房。古人以它为相思底象征,大约不是无故。近来和周君相别,已将匝月,睹物怀人,相思颇苦,因作《双红豆》三首,以代缄札。

岁朝初。一封书。

珍重缄将两粒珠。嘉名红豆呼。

树全枯。却重苏。

生怕相思种子无。天教留半株。


3

(词)清·刘大白

① 1909年秋间,先生在北京回故乡,念在京诸友,于重九日赋此寄任瘦红

弟裔驰书叩。

上瘦红吾兄足下,别来安否。

辱在深交无泛语,不叙寒暄节候。

也不问荣枯休咎。

料得近时吟兴好,问有无诗本藏怀袖。

千万勿,把心呕。

安眠健饭时相祷。

值秋深西风渐劲,隔帘吹透。

北地严寒宜准备,此际添衣要厚。

尤莫向尘衢争走。

纵饮殊非调摄计,劝羁人少醉花前酒。

珍重意,望听受。

(词)清·刘大白

讶我因何瘦。

怎禁那离愁万迭,压人眉皱。

常冀相逢从梦里,梦也何曾邂逅。

宁不愿乘风相就。

叵耐身无双羽翼,阻飞行未得图良觏。

翻自悔,别何陡。

破眉只待君归候。

问归期占来是否,岭梅开后。

到日还应相过从,重与论文把酒。

倘屈指期还未有。

北雁南飞看络绎,盼时将消息山中逗。

时九月,日重九。

(词)清·刘大白

更欲详探究。

数当时车盟笠约,几朵朋旧。

行止兴居长系念,为问谁还淹久。

谁已跨寒驴出走。

住者都烦相问讯,道刘郎长引怀人脰。

其去者,是归否。

非归敢问今何就。

望将他游踪细报,慎母差谬。

便我寄将音信去,免却疏慵见咎。

休厌我哓哓相叩。

嗜好盛年原异俗,所难抛只是同心友。

烦渎处,勿相疚。

刘大白

刘大白1880—1932

诗人。字靖裔。浙江绍兴人。辛亥革命后曾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斗争,后被迫流亡日本、南洋等地。1916年袁世凯死后回国。1919年开始新诗创作。《卖布谣》《田主来》描写了劳动人民的悲苦,抨击剥削者的罪恶;《成虎不死》《劳动节歌》赞扬了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红色的新年》《各各作工》寄托了对光明未来的朦胧向往。著有新诗集《旧梦》和《邮吻》,旧诗集《白屋遗诗》。论著有《白屋说诗》《白屋文话》《旧诗新话》等。有《刘大白诗选》。

☚ 王钟麒   鲁迅 ☛
刘大白

刘大白1880.10.2—1932.2.13

原名金庆棪、字伯贞,号清斋。1910年改名刘靖裔,号大白,别名白屋。笔名有汉胄、灵倩、锦心女士等。浙江绍兴人。9岁后学习制艺试帖律赋,试作旧诗。16岁应考。为优贡生。1897年任绍兴师范学堂及山会小学堂教员。1911年与同盟会会员王世裕合编《绍兴公报》,撰写抨击袁世凯的诗文。1913年赣宁讨袁战役失败,东渡日本避难。1914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受到日警监视,乃去新加坡等地教授国文。1916年回国,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并任《杭州报》编辑。1918年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国文教员。1919年兼任浙江省教育会总干事。同年夏开始写作新诗,此后在《星期评论》、《民国日报·觉悟》、《晨报副刊》上发表诗作。1921年后在杭州、萧山、绍兴等地中学任教。1922年创办《责任》周刊。1924年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兼实验中学主任。同年3月出版第一部新诗集《旧梦》上海商务印书馆版,先后加入新南社和文学研究会。1925年与陈望道等编辑《黎明》周刊。1926年8月被选为上海大学行政委员。12月出版第二部新诗集《邮吻》(上海开明书店版)。1928年任浙江教育厅秘书、浙江大学秘书长。1929年任南京教育部常任次长,翌年底辞职。1929年至1930年,将《旧梦》略作增删,改版重印,分作《再造》、《丁宁》、《卖布谣》和《秋之泪》四册出版。1931年任中央政治会议教育组特务秘书。1932年2月病逝。他的著述还有《旧诗新话》(1928年)、《白屋说诗》(1929年)、《白屋文话》(1929年)、《中诗外形律详说》(1943年)等多种。他是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诗的题材广泛,体裁多样。 “五四”时期写的新诗,富于现实主义精神。多用口语和白描。后期写的多是爱情诗、景物诗、哲理诗,有些诗回避现实,玄谈哲理,格调不高。他的诗受传统诗歌影响较重,但不够含蓄。

☚ 刘御   刘艺亭 ☛
刘大白

刘大白1880—1932Liu Dabai

现代诗人。原名金庆棪,字伯贞,后改名为刘靖裔,字大白。浙江绍兴人。“五四”前,就开始白话诗的创作,成为当时著名的新诗创作者之一。主要作品有:新诗集《旧梦》、《邮吻》,诗话《白屋说诗》、《旧诗新话》等,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刘大白诗选》。
“五四”之际,刘大白深受时代精神和十月革命的影响,创作了不少具有现实意义的诗作。《田主来》一诗通过对地主收租场面的描写,暴露了旧中国农村阶级剥削的惨重程度。《卖布谣》一诗则形象地揭示了农村小手工业者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下日趋破产的现实。刘大白还写了一些讴歌劳工和红色世界的诗作,如《劳动节歌》、《五一运动歌》、《红色的新年》等。此外,刘大白早期诗作也不乏赞美爱情的诗篇,这些作品反映了诗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五四时代精神,如《爱》、《心印》等作品。
1926年,刘大白的第二本诗集《邮吻》出版,诗人的情绪日益苦闷消极,诗作的现实精神也大为削弱。
刘大白的诗作形式灵活多样,语言明白晓畅,且吸收了较多的民歌成分。刘大白在诗歌艺术上的有益探索,对于初创时期新诗的健康发展是有较大促进作用的。不过《旧梦》中的诗作除《卖布谣》一辑外,大多带着由旧诗蜕化来的痕迹。此外,刘大白的诗也有含蓄不足的缺陷。

☚ 刘半农   沈尹默 ☛
刘大白

刘大白

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生于1880年,卒于1932年。原名金庆楼,字伯贞,笔名刘大白。浙江绍兴人。刘大白早年积极参加 “五四” 新文化运动,并开始新诗的创作,是新诗的倡导者之一。曾在上海各大学任教,晚年任国民党政府官员。刘大白一生辛勤创作,留下了丰厚的文学作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作品有: 新诗集 《旧梦》、《邮吻》等,旧诗集 《白屋遗诗》等,诗话 《白屋说诗》、《旧诗新话》等,还有 《中国文学史》、《中诗外形律评说》等文学理论著作。刘大白的诗作,是从旧体诗蜕变为新体诗,诗中多了些晓畅,但少了些含蓄。其中有许多作品反映了当时农民的苦难生活和地主的贪婪与凶残,但更多的作品则是对人生之谜的思索与议论,其中也表现出一些消极的思想。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57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刘大白诗选》,香港文学研究社也出版了《刘大白选集》。刘大白对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对新诗创作做出过很大重贡献。

☚ 白薇   刘白羽 ☛

刘大白1880—1932

诗人。原名金庆棪。辛亥革命后,更改姓名为刘靖裔,字大白。浙江绍兴人。新文学运动初期,努力倡导白话新诗,并进行创作实践。主要著作有新诗集《旧梦》、《邮吻》,旧诗集《白屋遗诗》等。所写新诗语言明快,平易质朴,其中以描写农民所受压迫和痛苦的《田主来》、《卖布谣》最为有名。

刘大白

刘大白1880~1932

现代诗人。原名金庆校,字伯贞,后改姓刘,字大白。生于浙江绍兴。辛亥革命后,曾因发表声讨袁世凯的文字,先后亡命日本、新加坡、苏门答腊等地。回国后,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五四”时期开始写作新诗,是新诗倡导者之一。1924年3月,出版新诗集《旧梦》(后重编为《丁宁》、《再造》、《秋之泪》、《卖布谣》四集)。其中,有歌颂十月革命胜利的《红色的新年》,赞美工人阶级的《五一运动歌》、《劳动节歌》。代表作《田主来》、《卖布谣》,描写了下层人民在残酷的封建压迫和帝国主义侵略下的悲苦生活,诗句明白晓畅、通俗生动,但“爱说尽,少含蓄”。1924年以后,执教于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主要从事学术研究。此后出版的一部新诗集《邮吻》,流露出颓废孤寂的情绪。1928年初,弃教从政。1932年2月病逝于杭州。有旧诗集《白屋遗诗》、《旧诗新话》、《白屋说诗》、《白屋文话》及《中国文学史》等学术专著。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刘大白诗选》。

☚ 现当代文学   鲁迅 ☛

刘大白1880~1932Liu Dabai

modern poet,member of the Revolutionary Alliance,known for his vernacular poets. Works: Old Dream,Kiss from a Mail,Remaining Poetry from White Room,Remarks on Poetry from White Room,etc.

刘大白

刘大白

原名金庆炎,字伯桢,浙江绍兴人,1880年生。早年赴日本读书,并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与王子余等合办《绍兴公报》。1912年任该报主笔。二次革命失败后,去日本。袁世凯死后,曾任浙江省议会秘书,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员,复旦大学中文系教员等职。1921年1月加入文学研究会上海分会。1922年10月任上海大学中文系教员。1924年秋任该校中文系主任兼复旦实验中学主任。1927年5月任浙江教育厅秘书,后任浙江大学秘书长。1929年7月任教育部常务次长,11月升任政务次长,1930年12月离职。1932年2月13日在杭州病逝。著有 《旧梦》 《邮吻》《再造》《卖布谣》《秋之泪》《白屋遗诗》《旧诗新话》《中国文学史》 《文字学概论》 《五十世纪中国历代年表》 等。

☚ 刘广瑛   刘大年 ☛
0000283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6: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