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民主社会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民主社会党简称“民社党”。代表中国地主、买办阶级利益的主要由官僚阶层组成的政治团体。政治主张:用渐进方式,实现社会主义;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反对暴力革命,要求共产党停止军事行动,建立民选政府。1946年8月,由国社党和民宪党在上海成立。主席张君劢,副主席伍宪子,成员除了两党党员外,还有进步青年、国民党职业特务、失意军人等。1946年11月,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时,张君劢担任伪宪法起草执笔人,公开投靠国民党,导致民社党分裂,海外民宪党和民社党进步人士,陆续脱离张君劢,主张中间路线,走第三条道路,并于1947年8月在上海成立民主社会党革新派。张君劢一派积极参加国民党改组政府及行宪国大,反对修改宪法,从事反共活动。1949年,张君劢逃至台湾,民社党中央党部也迁到台北,追随蒋介石进行反共,多次召开代表大会,成为中国台湾国民党当局的附庸。 中国民主社会党中华民国年间政党。1932年张君劢、张东荪等秘密筹建国家社会党,次年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1937年公开活动。1946年8月与民主宪政党合并,取名“中国民主社会党”。同年11月参加“国大”,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1949年随国民党去台湾省。 中国民主社会党简称“民社党”。1949年国民党迁台至1987年台湾国民党当局“开放党禁”之前,台湾在野的两个合法政党之一。属资产阶级右翼政党。其前身为国家社会党和海外民主宪政党。其中国家社会党正式成立于1932年,创始人为张君励、张东荪、胡石青、罗文干、王博沙、汤住心等。1941年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为“政团同盟”的右翼。1946年8月15日,两党在上海召开代表会议,始正式合并更名为中国民主社会党,成立组织委员会,选国社党领导人张君励为主席,海外民主宪政党主席伍宪子为副主席。合并宣言中宣称要“以民主的方法建立民主社会主义的国家”。成员除两党成员外,另有进步青年、国民党职业特务、失意军人、政客加入。1946年11月,该党参加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公开投靠国民党,故被“民盟”开除盟籍。此后该党发生分化,张东荪退党,以伍宪子为代表的海外民主宪政党,以沙彦楷、汪世铭为代表的民社党内进步人士,以孙宝刚为代表的原民社党内另一部分成员,均陆续脱离张君励,在主张中间路线、反对投靠国民党的旗帜下联合起来,于1947年8月在上海组成民主社会党革新派。而张君励一派亦在1947年7月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选张君励为主席。1948年春,参加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的“国民大会”,其中央执行委员徐傅霖还参加“副总统”竞选。1949年5月在香港召开常务委员会, 由杨毓滋任主席。1949年冬该党追随国民党迁台。1950年张君励出洋,主席一职由徐傅霖代理。1954年和1959年该党又两度发生分裂,1963年重新达成协议结束分裂。1969年2月该党创始人张君励在美国旧金山病故,11月在台北举行临时“全国党员代表大会”,通过该党党章临时条款,选举向构父、郭虞裳、蒋匀田等11人为主席团主席,黄孟刚为秘书长。1979年12月1日,该党在台北召开“第三次全国党员代表大会”,选举王世宪、李缎、杨毓滋、刘中一、陈大器、刘政原、罗永扬为主席团主席,共同负责党务。 中国民主社会党简称“民社党”。成员由地主、买办、官僚、政客及其知识分子组成,是中国反动政党之一。前身是“国家社会党”,于1934年成立,发起人张君励,鼓吹“国家社会主义”,最初勾结北方军阀势力,后又投靠国民党。抗日战争时期,一部分上层分子公开投靠汪精卫汉奸集团。1941年混入中国民主同盟。1946年,与海外伍宪子领导的“民主宪政党”合并,改称“民主社会党”。曾参加旧政治协商会议,主张走第三条道路,后又依附国民党,参加1946年11月国民党包办的伪国大,积极支持国民党反动统治。1946年12月,中国民主同盟正式开除民社党出盟。1949年5月,民社党在香港召开常务委员会,宣布继续追随国民党,随国民党逃往台湾。 中国民主社会党 中国民主社会党简称“民社党”,由国家社会党与民主宪政党合并而成。国家社会党创立于1932年,发起人为张君劢、张东荪、胡世青、罗文平、王博沙、汤芗铭等。1946年8月15日,国家社会党在上海召集各地代表会议,决定该党与海外之民主宪政党合并,更名为“中国民主社会党”。这次会议还通过了建党章程,选举张君劢为主席。1947年,该党各省市党部相继成立,并于7月24日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选张君劢为主席、徐傅霖等84人为中央执行委员、石志泉等15人为中央监察委员。之后,中央执行委员会又选出20名中央常务委员。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溃崩,处于分裂的民社党成员大都溃散在各地,后来有的经香港去美国,而随国民党去台的民社党人仍长期处于分裂状态。1950年元月,在美国居住的张君劢委托徐傅霖为代理主席,在台打出民社党的旗号,支撑门面,主持党务,试图把去台的民社党人重新组合起来,“重振党威”。但民社党仍时分时合,组织松散。1954年,在台的戢翼翘、蒋匀田、杨毓滋等8名中常委公开分立门庭,独立成派,与张君劢指派的徐傅霖等抗衡。1957年11月经徐傅霖调解,双方达成妥协方案,成立统一的主席团,由张君劢、戢翼翘、石志泉三人组成该党主席团,并设立党员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1959年秋,由于双方代表名额分配和人选协调未果,再度公开分裂,各自召开代表大会,分立中央党部。1962年4月,张君劢再次写信调解。1963年5月双方再度达成协议,推举新人向文书、郭虚裳、陈亚夫、蒋匀田、王世宪、李缎为党的召集人,主持党务工作。1969年11月,民社党在台北召开临时党员代表大会,选出中央领导机构。1979年6月蒋匀田先生应邀从美国返回大陆探亲,被该党开除党籍,撤销主席团主席职务。1979年12月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选出新的中央组织机构成员。1988年8月15日,民社党中央主席团主席王世宪等人,在台北举行“建党四十二周年纪念大会”以统一内部。但在会议进行的中途,就发生对峙,以沈朝江、江连兴等为首的“革新委员会”公开拆掉民社党总部招牌,并在墙上用红漆喷写“铁血革新、国家至上”八个大字。此事件导致民社党再度分裂。民社党主张民族本位主义,宣扬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推行渐进的社会主义。该党在政纲中说:“吾们相信民族观念是人类中最强的,阶级观念不能与之相抗,无论是以往的历史抑是目前的现象,凡民族利益一达到高度,无不立刻冲破了阶级的界限”;“吾们所想出的修正的拟案是什么?首先可说便是必须建立一种政治制度,在原则上完全合乎民主政治的精神,在实施上必须使党派的操纵作用不能有所凭藉”;“为个人谋生存之安全,并改进其知识与环境计,确认私有财产”,“确立公有财产”,“全国之经济须在国家制定之计划,由国家与私人分别担任而贯彻之”,“使私有财产趋于平衡与普遍”,“以公道原则,和平方法,移转吸收私人生产及其价值,为民族经济扩充之资本”。民社党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闭幕后由中央总务委员会主持党务,总务委员会中又有常务委员会。总务委员会由七至二十一人组成,候补委员三至九人,以总秘书为首领,下设文书、财务、组织、宣传各处,每处有正副主任各一人,主要任务为执行该党总案,筹划资金并决定对政局的态度。常委会下有中央总部,总部有纠察及政务研究两委员会,前者为该党最高监察机关,后者为最高调查与立法机关,均由总务委员会推荐于全国代表大会选举。纠察委员会有委员三人,政务研究委员会有委员若干人,设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军事等组。各省市海外侨民聚居之地设支部,支部总务委员会设主席秘书各一人,下设文书、组织、宣传三科。支部为分部,各县市有七人以上者可设分部,置总务委员三人,文书、组织、宣传三科。分部为最下层组织,执行上级及党员大会决议。该党还有护卫团与特别团组织,前者为保卫部门,后者类似党团组织,专门联络社会人士,以扩大党的力量。民社党现办有《再生月刊》和《宇宙月刊》两份刊物,原在香港发行的《自由钟》现已停刊。在台湾第一届中央“民意代表”退职之前,民社党在中央“民意机构”中原有“国大代表”“立法委员”“监察委员”近30人。在第一届中央 “民意机构” 选举中,该党未获一个席位。 ☚ 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民主促进会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