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列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列缺liè quē闪电。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刘禹锡《和河南裴尹侍郎宿斋》:丰隆震天衢,列缺挥火旗。 列缺liè quē借称闪电。《楚辞》屈原《远游》:“上至列缺兮,降望大壑。”汉·王逸注:“窥天间隙。”《陵阳子明经》:“列缺去地一千四百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贯列缺之倒景兮,涉丰隆之滂沛。”集解引《汉书音义》:“列缺,天闪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刘禹锡《和河南裴尹侍郎宿斋太平寺》:丰隆震天衢,列缺挥火旗。皮日休《开元寺楼看雨联句》:翻伤列缺劳,却怕丰隆倦。 列缺閃電。司馬相如《大人賦》:“貫列缺之倒景兮,涉豐隆之滂濞。”揚雄《羽獵賦》:“辟歷列缺,吐火施鞭。” 列缺liè quē天闪。闪电。《集解》引《汉书音义》: “列缺,天闪也。” 列缺 列缺闪电。 ☚ 司牧 扳留 ☛ 列缺liè quē闪电。刘禹锡《武陵观火》:“怒如列缺光,迅如棼轮具。” 列缺(一) 高空。《楚辞》屈原《远游》:“上至列𡙇兮, 降望大壑。”洪兴祖注:“𡙇与‘缺’同。《陵阳子明经》 云:‘列缺去地一千四百里。’” (二) 闪电。《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引 《大人赋》:“贯列缺之倒景兮,涉丰隆之滂沛。”裴骃《集解》引 《汉书音义》:“列缺,天闪也。”一说为天门。《李太白全集》一五《梦游天姥吟留别》:“列缺霹雳,丘峦崩摧。”王琦注:“奕劭曰:‘……列缺,天隙电光也。’ 《通雅》:‘列缺,电光也。阳气从云决裂而出,故曰列缺。’” 列缺(1次) 古人认为天上的裂缝;天门。上至~兮《远》 列缺liè quē天地相接处的缝隙。《远游》:“上至列缺兮。”王逸注:“窥天间隙。”汪瑗集解:“列、裂通。凡物边缝之际则裂缺也。上至列缺,犹俗言直到天边耳。”蒋骥注:“列缺,列仙之宫阙。”胡文英《屈骚指掌》:“列缺,西北天亏之处。”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四肢部 > 經穴 > 列缺 列缺 lièquē 手太陰肺經穴。在橈骨莖突上方凹陷中。列缺,古謂天上之裂縫。手太陰屬肺,居諸臟之上,其爲手太陰之絡,脈氣由此别裂而去,似天上裂縫,故名。主治咳喘,頭痛。始載於秦漢典籍,達於當代。《靈樞經·經脈》:“手太陰之别,名曰列缺,起於腕上分間,并太陰之經,直入掌中,散入於魚際。”明·張介賓《類經圖翼》卷六:“列缺在腕後側上一寸五分。滑氏曰:以手交叉,當食指末筋骨罅中是穴。此手太陰之絡,從腕後别走陽明,直出食指内廉出其端。”《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列缺主治嗽寒痰,偏正頭疼治自痊,男子五淋陰中痛,尿血精出灸便安。” 列缺 (《醫宗金鑒》)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氣象部 > 電 > 天閃 > 列缺 列缺 lièquē 亦作“列𡙇”、“烈缺”。即天閃。《楚辭·遠遊》:“上至列𡙇兮,降望大壑。”洪興祖補注:“𡙇與缺同。”《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貫列缺之倒景兮,涉豐隆之滂沛。”裴駰集解引《漢書音義》:“列缺,天閃也。”《文選·揚雄〈羽獵賦〉》:“霹靂烈缺,吐火施鞭。”《漢書·揚雄傳》作“列缺”。《晉書·虞摯傳》:“跨列𡙇兮闚乾災。”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别》詩:“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清·張逸少《北征凱旋》詩:“列缺轟雷礮,横參耀隼旟。” 列缺❶ 天门。古时称天上的裂缝。《楚辞·远游》:“上至~兮,降望大壑。” 空隙 空隙隙(隙间;隙孔;隙缝;隙缺;隙罅;孔隙;间隙) 间(间郤;间缺) 空(空当;空缝) 窕 阙 缺 虚 窾(窾郤) 郤 当子 缝罅 另见:狭小 裂缝 填塞 破裂 ☚ 空隙 缝隙 ☛ 闪电 闪电电(电闪;电火;电烻;电举;电耀;电曜;电激;电鞭;电焰;电策;电影;电骇;电阙;电钥;电赩;电眸;电瞛;掣电;过电;走电;流电;笑电;火电;轻电;急电;激电;飞电;飘电;烁电;蛟电;奔电) 闪(霍闪;天闪)霆(霆策) 熌 列缺 烈缺 雷龙摇帜 矐睒 千里镜 ☚ 雷 气体 ☛ 列缺 161.列缺(p345.1)共收两个义项:一、高空。二、闪电。 ☚ 刊颂 列第 ☛ 列缺经穴名。代号:LU7。出《灵枢·经脉》。属手太阴肺经。手太阴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位于前臂桡侧,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针灸甲乙经》)。另说“去腕半寸”(《灵枢·经脉》):“腕上一寸”(《太平圣惠方》)。或以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到处是穴。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及头静脉、桡动、静脉分支。主治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斜,手腕无力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图46)。 图46 列缺Liehch'üeh系手太阴肺经上的一个针灸穴位。取穴方法: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两手虎口交叉,食指尖所至凹陷处,即为该穴。向肘部斜刺0.5~1寸。治疗偏正头痛,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牙关紧闭,牙痛及手腕部痛等。 列缺经穴名。属手太阴肺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位于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分处。主治:咳喘,咽喉痛,掌中热,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头痛项强,惊痫,溺血,牙痛等。向肘部斜刺0.2—0.3寸;可灸。 列缺 列缺手太阴肺经穴。取穴: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见图2—1—1)。简便取穴方法,是两手虎口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食指尖端到达的凹陷处。主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齿痛、口眼歪斜、偏头痛。刺灸法:斜刺、向肘刺入0.2~0.5寸,不可深刺。局部酸困或向肘、肩部放散。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 孔最 太渊 ☛ 列缺lièquē经穴名。代号LU7。出《灵枢· 经脉》。属手太阴肺经。络穴。位于桡骨茎突上方,距腕横纹1. 5 寸处; 或以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 当食指尖处是穴。主治头痛、咳嗽、咽痛、项强等。沿皮刺0. 5 ~1 寸, 灸3 ~5 壮或5 ~10分钟。本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 通任脉。 列缺 列缺L7Lieque手太阴肺经穴。首见《灵枢·经脉》。本经络穴。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又是八脉交经穴之一,通任脉。 列缺 本穴是临床常用的穴位。主治外感,头项、胸肺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热病烦心,身热瘈疭,头项强痛,偏风口㖞,疟疾,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 咽喉肿痛, 溺血,阴茎痛,手腕无力,掌中热,四肢肿,口噤不开,小便遗数等。现又多用以治疗感冒,神经性头痛,面神经麻痹,落枕,荨麻疹,无脉症,遗尿,桡神经麻痹,腕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 孔最 经渠 ☛ 列缺传说中的天空裂隙。《远游》:“上至列缺兮,降望大壑。”王逸注:“窥天间隙。”洪兴祖补注:“《陵阳子明经》云:列缺去地一千四百里。”《史记·司马相如传》载《大人赋》:“贯列缺之倒景兮。”集解引《汉书音义》:“列缺,天闪也。”按列缺本是对天空闪电的神话。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