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冬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冬夜

冬夜

俞平伯著。1922年3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初版。收《冬夜之公园》、《春水船》、《孤山听雨》等诗58首。1923年5月再版删去《自序》,增《致汪君原放书》代序。

☚ 1922年   草儿 ☛

冬夜

 
 又是冬夜,
 乡间阴森森的塔楼上
 传来重浊的钟声,
 黑压压的云层
 笼罩着凤尾草和丛生的荆棘,
 还在河水上投下了阴影。
 啊,朋友,
 你失魂落魄,迷迷茫茫,
 我们已无法在平原里栖身。
 这里,在你的土地上,
 你默默悲泣,泪水纵横。
 你用牙齿狠狠地
 把彩色的手绢咬紧。
 别惊醒这个孩子呀,
 他赤着双脚,
 在你身旁的洞穴里,
 沉睡不醒。
 谁也不会
 使我们想起母亲的恩情,
 谁也不会
 向我们诉说故乡的梦境。
 

(钱鸿嘉 译)


 这首诗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浩劫,传达了特定情势下的人生悲剧经验,感情深沉哀婉。全诗虽不分节,一气呵成, 其实是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写景,从景物落笔,渲染气氛。诗人选取最能传达阴冷气氛的冬夜的某个乡间。首句点题,“又是冬夜”,一个“又”字从语气上传达出冬夜漫长难熬、令人不堪忍受的厌倦情绪,接着描绘了乡间沉重阴郁的景色,死一般沉静的夜空中,耸立着阴森森的钟楼,时而传来重浊的钟声; 浓密的云层在暗夜看去, 黑压压的一片,更令人畏惧。乌云吞没了荆棘丛生的荒凉大地,在河上投下了暗影。整个乡间处于阴冷暗淡的世界。这里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融为一体,从诗人的心理感受上,写出了战争带来的恐怖气氛。第二层写人。在战争造成的恐怖气氛中,人更是失魂落魄。在自己的土地上竟没有栖身之地。怎不令人心痛欲裂、泪水纵横?用牙齿狠狠地咬紧手绢, “狠狠”极富情感色彩,将内心的愤恨外化在动作上。接着把镜头移向一个死难的孩子。诗人选择的死者不是老人,也不是青壮年,而是无辜的幼年。这是最能体现战争残酷的镜头。第三层,末尾四行,表现了诗人极其痛惜的情感,充满爱国的热情。母亲和故乡是家与国的代表,是爱和温暖的象征。可是战争摧残了这一切,没有人再提起母亲的恩情,没有人再诉说故乡的梦境。结尾语重情长,使全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夸西莫多是卓越的语言大师,《冬夜》体现了他运用语言的高超技巧。整首诗运用冷色调描写乡间的破败,抒发诗人郁闷的情感。“阴森森”、“重浊”、“黑压压”,“笼罩”、 “阴影”等字眼,既写出了沉重阴冷的自然景物,又象征着恶劣的政治气候。诗人诉诸于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传达出一种阴森的恐怖感。钟声用“重浊”来形容,既赋予钟声以重量感,又赋予钟声以视觉形象,造成通感的艺术效果。从色彩学的角度看,不同的色彩代表了不同的情感。诗的画面是浓重的黑暗,黑色往往代表死亡,这与画面人物的命运,诗人的忧郁情感谐调统一。这首诗在构思上也很有特点、整首诗隐去了“因”,而只写“果”,但读者通过“果”自然会联想到造成这“果”的原因——罪恶的战争。与此相联系,没有把笔墨放在对战争贩子的正面痛斥上,而是着重写不幸者,同时,又怀着一颗慈爱的心,如“别惊醒这个孩子呀,/他赤着双脚,/在你身旁的洞穴里,/沉睡不醒。”倾注了深沉的爱怜与哀悼。这样写,加强了诗的浓郁的抒情性。掩卷之后,一支悲哀的乐章仍不绝于耳。
 

(常文昌)


名诗《冬夜》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冬夜》

《冬夜》

袁可嘉



冬夜的城市空虚得失去重心,

街道伸展如爪牙勉力捺定城门;

为远距离打标点,炮声阵阵,

急剧跳动如犯罪的良心;



谣言从四面八方赶来,

像乡下大姑娘进城赶庙会,

大红大绿披一身色彩,

招招摇摇也不问你爱不爱;



说忧伤也真忧伤,

狗多恶梦,人多沮丧,

想多了,人就若痴若呆地张望,

活像开在三层楼上的玻璃窗;



身边天边确都无以安慰,

这阵子人见面都叹见鬼;

阿狗阿毛都像临危者抓空气,

东一把,西一把,却越抓越稀。



这儿争时间无异争空间,

聪明人却都不爱走直线;

东西两座圆城门伏地如括弧,

括尽无耻、荒唐与欺骗;

起初觉得来往的行人个个不同,

像每一户人家墙上的时辰钟;

猛然发现他们竟一如时钟的类似,

上紧发条就滴滴答答过日子;



测字摊要为我定终身,

十字架决定于方向夹时辰;

老先生,我真感动于你的天真,

测人者怎不曾测准自己的命运?



商店伙计的手势拥一海距离,

“我只是看看”,读书人沉得住气;

十分自谦里倒也真觉稀奇,

走过半条街,这几文钱简直用不出去;



哭笑不得想学无线电撒谎,

但撒谎者有撒谎者的哀伤;

夜深心沉,也就不想再说什么,

恍惚听见隔池的青蛙叫得真寂寞。



【赏析】 这首诗写于1947年,当时的北平正处在战争的恐慌和专制统治的黑暗之下,人们生活在一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气氛中。诗歌运用一系列比喻、象征的手法,把这种景象和社会心态作了真实的刻画。诗人对城市的恐慌局面和人们的浮躁情绪都予以了细微而形象的描绘。“冬夜的城市空虚得失去重心,街道伸展如爪牙勉力捺定城门”。诗一开始就创造了一种凄凉恐怖而使人压抑的氛围。紧接着,诗歌又通过人们对谣言的恐慌,对世事的忧伤,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无端的烦躁,枯燥的生活等等的描绘,表达出了一种情绪。这情绪既是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浮躁心态的写照,也是作者的一种对现实生活的个人感受。诗歌在描写方面并不采用直接的、具体的方法,而是运用大量形象、新鲜的比喻与象征,这样便使得诗歌更加有力度,诗的意象更加丰富。如把炮声比作“急剧跳动如犯罪的良心”,把谣言比作披一身大红大绿色彩进城赶庙会的乡下大姑娘,把若痴若呆四处张望的人的面孔比作“开在三层楼上的玻璃窗”,把无聊、慌乱的人的心态同临危者死前抓空气的举动联系起来等等,既贴切自然,又能让人产生联想,使诗歌的形象化语言更加丰富起来。诗人在喻物与被喻物之间找到了一种内在的关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诗人对城市的种种描绘都用形象来说话,而不是用议论直抒胸臆。如对黑暗现状的谴责——“东西两座圆城门伏地如括弧,括尽无耻、荒唐与欺骗”。对人们无聊生活的反映——“猛然发现他们竟一如时钟的类似,上紧发条就滴滴答答过日子”等等。还有“十分自谦”但却无聊寒酸的读书人,心有苦衷但却只能像无线电撒谎一样的 “撒谎者”,这些形象的刻画,更加衬托出国民党统治下黑暗城市的空虚与无聊。

冬夜dōng yè

冬天的夜晚。《九思 ·哀岁》:“冬夜兮陶陶。”

冬日←→夏日dōng rì ← → xià rì

冬日:冬季的白天。
夏日:夏季的白天。
【例】 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息。(《庄子·让王》)

冬夜

winter night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