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内补黄芪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内补黄芪汤

《证治准绳·疡医》卷二方。黄芪(盐水炙)二钱,熟地黄(酒拌)、人参、茯苓、炙甘草各五分,芍药(炒)、川芎、官桂、远志(去心,炒)、当归(酒拌)各八分,麦门冬(去心)五分。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食远服。治痈疽溃而反痛者。

内补黄芪汤 《千金要方》卷三

【组方药物】 黄芪 当归 芍药 干地黄 半夏各9克 茯苓 人参 桂心 远志 麦门冬 甘草 五味子 白术 泽泻各6克 干姜12克 大枣30枚
【制剂用法】 上药16味,取饮片,用水1.5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3次温服。
【主要功效】 补气养血。
【适应病证】 妇人气血两虚,身体疼痛,小腹急满,面目黄黑,不能饮食,并诸虚少气,心悸不安。


内补黄芪汤 《准绳·外科》卷二

【组方药物】 黄芪6克(盐水拌炒) 熟地黄(酒拌) 人参 茯苓 甘草(炙)各1.5克 芍药(炒) 川芎 官桂 远志(去心,炒) 当归(酒拌)各2.4克 麦门冬1.5克(去心)
【制剂用法】 上药11味,为1剂,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取180毫升,空腹时服。
【适应病证】 痈疽溃而反痛者。

内补黄芪汤

内补黄芪汤

本方出自《外科发挥》卷二。系从《圣济总录》黄芪汤衍化而来。方由黄芪(盐水拌炒)、麦门冬(去心)、熟地黄(酒拌)、人参、茯苓各一钱,甘草(炙)二分,白芍药(炒)、川芎、官桂、远志(去心,炒)、当归(酒拌)各五分组成。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功能益气补血,生津安神。主治痈疽发背诸疮,溃后虚弱无力,体倦懒言,精神短少,饮食无味,自汗口干,夜寐不安,脉涩者。
本方所治证属气血虚弱所致,治以调补气血,辅以生津安神。方中人参、茯苓、甘草、熟地、白芍、当归、川芎、黄芪、官桂即十全大补汤去白术,能益气补血,助阳固卫。麦冬养心除烦,生津润燥。远志宁心安神,《本草纲目》谓“长肌肉,……治一切痈疽”。诸药配合成方,使气旺血充,新肉易生,则疮口早日愈合。本方对疮疡溃后,气血两虚者,比较适宜。临床应以疮口日久不敛,脓水清稀,肉芽不鲜,自汗口干,夜寐不安,脉涩为辨证要点。《医宗金鉴》加减法:“如痛者,加乳香、没药以定痛;硬者,加穿山甲、皂角刺以消硬”。火毒尚盛而见虚象,非本方所宜。
黄芪汤(《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 黄芪(锉)、人参、甘草(锉,炙)、芍药、当归(切,焙)各一两,熟干地黄(焙)、白茯苓(去黑皮)、桂(去粗皮)各三分,白术、远志(去心)各半两。上十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拍碎,干枣二枚劈破,同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日、晚再服。功能补气益血,扶正托毒。主治痈疽内虚。
托里黄芪汤(《普济方》卷二百八十五) 黄芪(细锉)、白茯苓(去黑皮)、桂(去粗皮)、麦门冬(去心,焙)、当归(切,焙)、人参、远志(去心)各一两,甘草(炙)钱半,五味子一两半。上捣筛,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温服,不计时候,日二服。功能双补气血,托里生肌。主治痈疽诸疮,溃后脓多内虚;亦治发背。

☚ 排脓散   六味地黄丸 ☛
0000443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