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兴教寺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兴教寺塔

兴教寺塔

兴教寺塔即唐代高僧玄奘的舍利塔,位于西安市城东南24公里长安县少陵原畔名列唐代“樊川八寺”之一的兴教寺内。
寺院分正、东、西3院。正院由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等建筑构成,东院有藏书楼,楼内保存《藏经》、《读藏经》、《大藏经》等经书万卷。西院即塔院,共有3座砖塔,两边各有高约7米的3层小塔,是玄奘弟子窥基和圆测的舍利塔。中国最高的玄奘舍利塔,砖砌楼阁式,高3层,塔基平面呈正方形,每边长5.20米,各层逐级内收较大,是中国现存最古的砖砌仿木构塔。塔底层置有玄奘塑像,以上四层为实心。底层北面镶嵌“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石刻,介绍了玄奘生平业绩。塔各层隐砌八角形倚柱和简洁斗拱的手法,在其他塔建筑上较少运用,是唐代早期此类塔型的代表。1961年3月该塔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单位:西安市兴教寺塔管委会 邮编:710006
电话:86-29-85937335

☚ 小雁塔   西安清真寺 ☛
兴教寺塔

兴教寺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东南少陵原兴教寺西院。为唐代名僧玄奘墓塔。玄奘(602—664),俗姓陈,名祎,河南偃师人。贞观三年(629)往印度求经,历时17年,在印度著书立说,名震天竺,贞观十九年(645)携经返回长安,唐太宗在朱雀桥边举行盛典,亲往迎接。后在弘福寺、大慈恩寺、玉华宫潜心译经,共译梵文经典74部,1335卷,并著《大唐西域记》,详记中亚、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历史、地理、民俗、物产等。于高宗麟德元年(664)圆寂,葬于西安东郊浐河东岸白鹿原上,总章二年(669),迁葬于兴教寺内,并修墓塔。后唐肃宗李亨来游,题塔额“兴教”,墓塔和寺遂以此二字命名。墓塔为砖砌,平面呈四方形,底层边长5.2米,五级,逐层收分较大,高23米,阁楼式。第一层南面拱门内方室供玄奘塑像。北面嵌有唐开成四年所镌《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塔各层隐砌八角形倚柱和简洁斗拱手法,为其他建筑所少见,是唐代仿木构楼阁式砖塔的最早遗物,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玄奘墓塔左右有其弟子窥基、圆测墓塔。窥基塔背面嵌有唐开成四年(839)所立《大慈恩寺法师基公塔铭》刻石。清同治年间,寺毁塔存。今兴教寺正殿、藏经楼等建筑,均为近代所建。附近樊川盆地,景色优美,建有众多园林别墅。

☚ 高冠瀑布   香积寺 ☛

兴教寺塔

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及其弟子圆测(新罗人)、窥基的舍利塔。位于陕西省长安县少陵原畔的兴教寺。该寺是“樊川八大寺院”之首。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为迁葬玄奘法师遗骨而建。因唐肃宗题塔额“兴教”2字而名。清同治年间毁于大火。现存建筑仅3座舍利塔,为唐代建筑。3塔皆位于寺西的慈恩塔院内。中间最高的一座是玄奘法师的舍利塔。塔背嵌有“大遍觉法师元(玄)奘塔铭”,为唐开成四年(839年)镌刻,详叙法师一生业绩。左右是其两大弟子窥基和圆测的舍利塔,塔上均有石刻塔铭和泥塑像。该塔196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玄奘墓塔

兴教寺塔

在陕西长安县樊川东。唐高宗总章二年(669)为迁葬玄奘遗骨修寺建塔。清同治年间(1862—1874)毁于兵火,仅存三座舍利塔。正中是玄奘的舍利塔,左右是他的弟子圆测和窥基的舍利塔。三塔均有塔铭,龛中塑有座像。玄奘塔最为著名,此塔平面方形,高二十一米,共五层,模仿木构楼阁式样用砖砌筑,在每层塔檐下还用砖砌出简洁的斗拱,成为中国早期砖塔的代表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5: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