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特征的讨论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我国理论界围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特征问题而展开的学术讨论。
杨烈文在1987年5月15日《农民日报》发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根本的特征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一文,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特征就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由此才派生出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经济格局。刘德厚则在《武汉大学学报》1987年第5期发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体问题》一文,认为:主体社会主义,即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坚持以社会主义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本质特征。金志华又在《学术界》杂志1988年第1期发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个显著特征》一文,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个显著特征:(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二)生产力落后。这两个特征相互并存,在变化中相互制约。不久,卫兴华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发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探讨》一文,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特征,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