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工业问题的八条指示
中共中央1961年9月15日作出,是中共中央1961年8月23日到9月16日在庐山举行的工作会议制定的主要文件之一,即《关于当前工业问题的指示》,指示作出了八项具体规定,故也称《关于当前工业问题的八条指示》。1961年初,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后,由于对严重经济形势认识不一致,在实际工作中没有认真贯彻执行,致使1961年上半年的工业生产情况仍在继续恶化。由于工农业生产下降,国家收入减少,市场供应十分紧张,物价上涨。为了对1961年的经济计划实行压缩和调整,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由周恩来、邓小平主持,由李富春、薄一波具体组织,起草了《关于当前工业问题的指示》,经庐山中央工作会议讨论通过。指示肯定了我国三年来工业建设的经验和成绩。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所规定的主要工业产品的生产指标已经提前完成,基本工业的设备能力有了成倍的增长,技术力量有了迅速的增加,一些新的工业部门已经初步建立起来,设备和一些材料的自给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工业布局比过去合理,对地质资源有了更多的了解,在技术上出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创造和发明,科技研究工作有了巨大进步。指示分析了工业方面的问题和困难,面临的严峻的形势,要求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采取措施,改正错误,切实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克服困难,逐步扭转工业工作中的被动局面。针对当时计划指标过高,工业内部及工业与其他部门的比例关系失调,基本建设战线过长,工业管理部门和工业企业中的浮夸风、瞎指挥以及企业管理工作混乱等方面的问题,《指示》作出了八项具体规定,主要内容是:(1)切实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必须当机立断,该退的就坚决退下来,必须退够,切实地进行调整工作。如果不下这个决心,仍然坚持那些不切实际的指标,既不能上,又不愿下,那末,我们的工作,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就会陷入更加被动更加严重的局面。指示要求,所有工业部门,在以后三年内,必须以调整为中心。要下最大决心,把工业生产和工业基本建设指标降下来,降到确实可靠、留有余地的水平上,坚决缩短重工业、基本建设的战线,加强农业和轻工业战线。《指示》认为,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全局出发,在必须后退的地方,坚决后退,而且必须退够。在必须前进和可能前进的地方,必须积极前进,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工业的调整,扫掉被动局面。(2)工业管理中实行高度的集中统一领导,改变过去一段时间内权力下放过多,分得过散的现象。要求在两三年内,把工业管理的权力更多地集中在中央一级,把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从全局的观点出发进行统一安排。(3)在全面安排的基础上,抓住中心环节,集中力量,解决问题。要求在一个时期内必须抓住煤炭的数量和质量,钢材的品种和质量,这是改变整个工业生产、城乡人民生活的中心环节。同时,也要注意综合平衡,按照适当比例安排各部门的计划,不断求得平衡。(4)努力增加日用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稳定市场。(5)加强经济协作,克服已经存在的一些企业盲目发展多种经营,滋长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本位主义。(6)切实调整企业的管理工作,严格实行责任制和经济核算制。(7)坚持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8)加强纪律性,对违反国家计划,随便挪用国家资金和物资等现象,必须给予严肃处理。《指示》对于贯彻执行当时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促进工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