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少儿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少儿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与考试系统。属“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的配套项目。简称“少儿NIT”。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1999年10月18日推广实施。以五至十六岁少年儿童为对象,沿用“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的教育思想,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通过创设情境、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环节和方式,在培养少年儿童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利用计算机进行思维能力的同时,突出知识的自我拓展能力、知识的检索能力以及知识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采用模块化结构设置,每个模块设二至三个级别(A级:五至八岁,B级:八至十一岁,C级:十一至十六岁)。少年儿童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年龄,选择不同的模块和级别报名参加学习,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跨级别参加学习。现在操作基础、文字、表格、画图、internet、音乐、多媒体、数据库、编程、动画制作等模块,并不断增加新模块。考试采用“过程式考核”和“任务式考核”方法,全部上机操作。参加每个模块、每个级别的学员均可获得由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写实性证书。获得三个模块证书的学员,可获得铜牌证书;获得六个模块证书的学员,可获得银牌证书;获得十个模块证书的学员,可获得金牌证书。实行两级管理体制,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全国性管理,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部分系统设立承办机构。各承办机构根据有关规定,负责本地区或系统内设立培训机构、宣传推广及组织实施等工作。培训机构负责招生、培训、组织学员参加考试等工作。参见“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