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元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元帅 元帅武官名。原词意为将之首领。春秋时已有此名,例如《左传·僖二七年》: “晋作三军,谋元帅”、至唐代时置天下兵马元帅、天下兵马副元帅、行军元帅,以为全军主将,元帅开始官制化。宋代则置天下兵马大元帅,为统军武将。按:小说第一百回,写金国以粘设喝为大元帅,斡离不为副元帅,统兵分两路寇乱中原,是以宋职官套于金军(金一般以总管、统军等名主将)。 ☚ 旗牌快手 都督 ☛ 元帅〈隐〉宋代市语指经略。见《绮谈市语·君臣门》。 元帅yuánshuài❶古代称统率全军的最高武官。 元帅yuánshuài❶ 〈名〉军衔的最高一级,高于将官,也指拥有元帅军衔的人。 元帅yuánshuài比喻最重要的事或物。例如:“粮食、钢铁是元帅,我们曾作出‘元帅领先,先行突出,其他工作跟上’的决定。”(《新华半月刊》1959.7.18页) 元帅yuán shuài宋代市语谓经略(职官)。《绮谈市语·君臣门》:“经略: 元帅。” 元帅主帅,统帅。《左传·僖公二十七年》:“作三军,谋~。” 位次 位次品位 ☚ 名次 无次序 ☛ 首领 首领首(首脑;首坐;举首) 头(头头;头目;头人;头儿;头首;头项;头脑;头领;头目人) 渠(渠长;渠帅;渠酉;渠首;渠魁;渠率) 魁(魁首;魁帅;魁主;魁长;魁酉;魁领;魁率;魁渠;酋魁) 目 王 豪帅 长帅 另见:领导 头目 领头人 管理 ☚ 领头人 部落的头领 ☛ 统帅 统帅帅(老~;少~;总帅;领帅) 麾(麾葆) 统戎 总戎 上将 另见:统领 大将 首领 指挥 命令1 ☚ 大将 军人 ☛ 元帅yuán shuài全军的主将。《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晋作三军,谋~~。” 元帅春秋时期官名,相当于上卿。后世三军之将领。 元帅 元帅官名。唐代始置。掌征战时统帅全军。初为临时官称,后定置。亦非专官,仍由节度使、亲王、等官挂帅印,事毕则罢。《新唐书·百官志四》: “元帅、都统、招讨使,掌征伐,兵罢则省。〔高祖起兵,置左右领军大都督,各总三军。及定京师,置左右元帅、太原道行军元帅、西讨元帅,皆亲王领之。天宝末,置天下兵马元帅,都统朔方、河东、河北、平卢节度使。招讨、都统之名,始于此。大历八年 (公元773年) 罢天下兵马元帅。建中四年 (公元783年) 以李希烈反,置诸军行营兵马都元帅; 兴元元年 (公元784年) 置副都统。会昌中,置灵、夏六道元帅。黄巢之难,置诸道行营都都统。天复三年 (公元903年) 置诸道兵马元帅,寻复改曰天下兵马元帅〕。” 《资治通鉴·宋纪·文帝元嘉五年 (公元428年)》: “奚斤自以为元帅。” ☚ 谕德 元士 ☛ 元帅见“军事”中的“元帅”。 元帅官名。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前633年)所载晋文公的“谋元帅”(指考虑中军主帅人选)。唐高祖李渊入关后设左右元帅。宋金都有设置。元代在边远地区设立元帅府,为军事控制地区的地方长官。元末地主武装首领也多称元帅。 元帅❶军衔称号。1955年至196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时,在中国首次以元帅为军衔称号,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未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0人为元帅。 元帅yuan shuaisupreme commander marshal 元帅marshal;supreme commander (in ancient times) 元帅Field Marshal 元帅Marshal of the Royal Air Force 元帅Admiral of the Fleet 元帅marshal;supreme commander 元帅yuán shuài官名,春秋时晋文公置。晋置上、中、下三军,中军主将称元帅,上卿爵,统三军,主国政。《左传·僖公二十七年》:"于是乎蒐于被庐,作三军,谋元帅。"注:"晋以中军帅为元帅。"东汉灵帝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上军校尉蹇硕为元帅,督司隶校尉以下及大将军,但非定制。北周为行军元帅的省称,总掌军务,非常职,出征时则置,军事行动结束则免。隋沿其制,唐也置。唐朝元帅多由亲王兼任,副元帅才实掌军务,属吏有行军长史、行军司马、书记、判官、参谋、兵马史、都虞候等。宋沿置。元朝各行省置都元帅。见《新唐书·百官四》。 元帅武官名。本指军中的主帅,《国语·晋语四》记“(文)公问元帅于赵衰,对曰:‘郤縠可。’”韦昭注:“元帅,上卿。”唐初置左右元帅、太原道行军元帅、西讨元帅等,始成为正式官称。天宝末又置天下兵马元帅,大历八年(公元773年)废。会昌中置灵夏六道元帅,天复三年(公元938年)置诸道兵马元帅,旋又改称天下兵马元帅。唐制,元帅之职均于用兵时设置,为领兵之职,事已则罢。初期均由亲王充任,后来资望高深的武臣亦得充任。元帅的副职为副元帅,常以有威望的大臣充任。元代自世祖以后,置宣慰使司兼都元帅府,以宣尉使兼元帅,秩正三品;李店文州、帖城河里洋脱、朵甘思、常阳、岷州、积石州、洮州路、脱思马路、十八旗九府各置一人。民国时期,护法军政府在大元帅之下设有元帅二人,以辅佐大元帅。参见“都元帅”、“大元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