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宋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宋玉

战国后期楚国辞赋家。字子渊,鄢(今湖北宜城县)人。出身低微,曾受业于屈原,与楚之唐勒、景差同时。性懦,有文采,通音律、辞赋。曾求友人相荐于楚王(或令尹),作言语侍从,很不得志。又向楚怀王、楚顷襄王进谏并献计谋,均不见采纳,抑郁而死。《汉书·艺文志》著录《宋玉赋》十六篇,已失传。其流传作品,《九辨》最为可信。《九辨》共二百五十五句,为《楚辞》中的一首长诗,主要是抒发落拓不遇的悲愁和不平,对当时楚国的黑暗现实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和批判。此赋继承屈赋形式,但又有所发展,如句法加长、灵活变化、音调和谐、描写细致等,显示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它作品如《高唐赋》、《神女赋》、《风赋》和《登徒子好色赋》等,经考证疑是后人所作。

宋玉

戰國辭賦家。後于屈原,或稱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頃襄王。傅毅《舞賦》:“楚襄王既游雲夢,使宋玉賦高唐之事。”

宋玉

宋玉

战国时辞赋家。屈原弟子。因他善作辞赋,后世常以他比喻才郎。

☚ 梯己   于飞之乐 ☛
宋玉

宋玉

战国著名辞赋家,与屈原并称“屈宋”。字子渊,楚国郢(今湖北江陵)人。传为屈原弟子。出身寒微, 曾为楚顷襄王小臣,终身怀才不遇,穷愁落寞。原有赋十六篇,集三卷,俱亡佚。今存作品十四篇: 《九辩》、《招魂》(以上见刘向《楚辞》)、《风赋》、《神女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以上见萧统《文选》)、《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以上见无名氏《古文苑》)、《高唐对》(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文》)。其中《对楚王问》以下八篇系后人伪托, 《招魂》多断为屈原所作, 《风赋》以下四篇真伪尚有争议。可信者仅《九辩》一篇,表现了失意文人的哀怨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统治者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情调低沉悲凉,抒情气氛浓烈;形式虽祖袭《离骚》,但句法更加灵活,音节错综变化,纵横铺陈,不乏艺术独创性。其辞赋对骚体的发展和汉赋的形成,具有较大贡献。

☚ 屈原   唐勒 ☛
宋玉

宋玉

字及生卒年不详。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韩诗外传》、《新序》、《襄阳耆旧传》等所记,为楚国鄢(今湖北宜城陵)人。或曾师事屈原,与景差为友。与屈原被后人并称“屈宋”。《汉书·艺文志》录宋玉赋十六篇。今存署宋玉名者,《楚辞章句》有《招魂》、《九辩》;《文选》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唐人所辑《古文苑》有《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明人刘节之《广文选》有《高唐对》、《微咏赋》、《郢中对》,足十六篇之数。然颇多伪作。学者一般于《九辩》无异辞;《招魂》或以为应归屈原,悬而未决;《文选》所录尚较可信,其馀则多以为出自伪托。《九辩》为宋玉名篇,骚体,开后世词客悲秋、文人失志主题之先河。《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文体赋,铺张排比,描摹细腻,情思荡佚,对司马相如、曹植、王粲等人均有影响。

☚ 荀况   贾谊 ☛

宋玉

宋玉

楚辞学专论。今人陆侃如撰。此书分三部分:《宋玉评传》、《宋玉集》、《附录》。历来署名“宋玉”之辞赋甚多,其人亦常为学者所称道,然而以宋玉为研究对象的专著,此为第一本。其评传部分介绍了楚国历史与特殊的文化背景,并较详细地考订了宋玉的生平,辑得有关资料二十四条,考其真伪,认为宋玉生年当于屈原卒年(陆氏认为屈原卒于公元前290年左右),与楚国威王、怀王、襄王无君臣关系,与屈原无师生关系,作过小臣,与荀子仕楚时间相近。曾作《九辩》,作《招魂》当在楚徙都寿春之后,卒年与楚亡时相近。署名“宋玉”作品现存十四篇,陆氏认为只有王逸《楚辞章句》所载《九辩》、《招魂》可确认为宋玉作品,书中对此二诗之内容及艺术作了较细致的分析,并对其他十二首赋和散文作了辨伪工作。《宋玉集》中将《九辩》、《招魂》加以新式标点,后附校勘记和“古音录”,并在《附录》附有其他十二首文赋的新式标点本。有上海亚东图书馆于民国十八年(1929)出版之排印本。

☚ 楚辞概论   读骚论微初集 ☛

宋玉?—?

战国楚辞赋家。时代稍晚于屈原,或称是屈原弟子。与屈原并称“屈宋”。出身寒微。做过楚襄王小臣,后被谗去职,一生郁郁不得志。原有文集三卷,已佚。今存《九辩》最为可信,《高唐赋》、《神女赋》、《风赋》、《登徒子好色赋》等是否为宋玉所作,至今尚有争议。
索引:宋玉。

宋玉

宋玉生卒年不详

战国辞赋家。或称屈原弟子,曾为楚襄王小臣。宋玉不仅继承了屈原文学的传统,在艺术表现上还有创造和发展。他善于用精练的文字写出很深远的艺术意境,对后世的诗歌有十分广泛的影响。他的代表作《九辩》抒写寒士怀才不遇的悲愤和不平,在艺术表现方法上颇具独创性。它辞意婉转,情景交融,在“悲哉秋之为气也”一节中所透露的艺术意境,为后世传诵不绝。“悲秋”也就成为中国诗歌中不断重复,长久不衰的“母题”。

☚ 内美   东家之子 ☛

宋玉

 战国末期辞赋家。楚国人。稍晚于屈原,汉代王逸说他是屈原的学生。出身低微,曾在楚国作过小臣,很不得意。作品有《九辩》等。

宋玉 - 可可诗词网

宋玉

宋玉(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楚国鄢人,稍晚于屈原。汉代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将其列为屈原弟子,与景差为友,是继屈原之后楚国著名的辞赋家。曾任楚顷襄王大夫。《汉书·艺文志》著录其赋16篇,多亡佚,篇目已不可考。《文选》所载《神女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风赋》,传为宋玉所作,至今仍有争议。唯《九辩》可确认为宋玉作品。内容是叙写失意文士的忧伤,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对黑暗现实有一定批判意义。艺术上情景交融,辞意宛转,文笔细腻,辞藻华美,对后世影响很大。文学上,与屈原并称“屈宋”。

宋玉

宋玉

战国末楚国著名辞赋家。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汉书·艺文志》云:“宋玉赋十六篇,楚人,与唐勒并时,在屈原后也。”《汉书·地理志》曰:“始楚贤臣屈原被谗放流,作《离骚》诸赋以自伤悼,后有宋玉、唐勒之属慕而述之,皆以显名。”而王逸《楚辞章句》卷八云:“宋玉者,屈原弟子也。”关于宋玉生平,较早记述极为简略;而后又众说纷纭,至难分晓。陆侃如《宋玉评传》考为:宋玉生年与屈原卒年相近;宋玉与威、怀、襄三王无君臣关系;宋玉与屈原等无师生关系;宋玉做过小臣,与荀卿仕楚时相近;宋玉不久失职,作《九辩》;宋玉作《招魂》当在楚徙都寿春以后;宋玉卒年与楚亡时相近。宋玉作品,据《汉书·艺文志》载,凡16篇。今传为他所作者,王逸《楚辞章句》收《九辩》、《招魂》;萧统《文选》收《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5篇;章樵《古文苑》收入《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6篇;刘节《广文选》收入《高唐对》、《微咏赋》、《郢中对》3篇。但可信而无异议的仅《九辩》一篇;《招魂》颇多争议,一般以为屈原所作。《九辩》是一首长篇抒情诗,借悲秋来抒写“贫士失职”的“不平”,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黑暗的现实。其悲秋主题与借景抒情之法,与《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篇以铺陈之笔描绘女性神情体貌,在文学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言宋玉作品为“别诗之原始,命赋之厥初”,完成了从楚辞到汉赋的过渡。明陆时雍《楚辞疏·读楚辞语》云:“倡楚者屈原,继其楚者宋玉一人而已。”王夫之《楚辞通释》亦云:“嗣屈原之音者,唯玉一人而已。”或云宋玉为服膺屈原而又自辟蹊径、独树一帜的楚辞大家。故后代往往“屈宋”并称。鲁迅著《汉文学史纲要》,将“屈原与宋玉”并列一章。据虞世南《北堂书钞》卷三十三知有《宋玉集》,现传《宋玉集》2卷,《隋书·经籍志》著录“楚大夫宋玉集三卷”。辑入赋作15篇。

☚ 沈驎士   张丰 ☛

宋玉1

代称风流多情男子。唐于𣸣《宫怨》诗:“西墙邻宋玉,窥见妾眉宇。”
○ 东墙窥宋


宋玉2

代称吟秋诗人。唐郑史《秋日零陵与幕下诸宾游河夜饮》诗: “新秋宋玉能为赋,永夕袁安好共吟。”
○ 宋玉悲秋

宋玉sòng yù

人名。战国时著名辞赋作家,屈原的学生。楚国鄢(今襄樊宜城)人,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重要的辞赋作家,与唐勒、景差齐名。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汉书·艺文志》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骚体赋《九辩》、《悲回风》和散体赋《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钓赋》、《大言赋》、《小言赋》和《对楚王问》。宋玉骚体赋继承屈原的艺术传统,浪漫主义色彩较淡,而更着重对现实于诗人心理感受的表现,在借助环境以揭示心理活动与情绪变化方面,有大的发展。其散体赋实开西汉赋风气之先,《高唐赋》、《神女赋》在结构与语言风格上对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及班固《西都赋》等有明显的影响。

宋玉

宋玉

美男子的代称。宋玉,战国时楚人,辞赋家。传说其人才高貌美,遂用以代称美男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若非宋玉墙边过,定是潘安车上来。”

☚ 皮猴子   城北徐公 ☛

美男子2【同义】总目录
宋玉檀郎美男子城北徐公
宋玉

宋玉

生卒年及生平事迹皆众说纷纭,大体上说,宋玉当生在屈原之后,出身寒微,曾做过文学侍从一类的小官,后被谗去职,一生抑郁不得志。宋玉向屈原学习,从事楚辞创作,是屈原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者。故后人常以“屈宋”并称。
宋玉的作品,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16篇:《九辩》、《招魂》、《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高唐对》、《微咏赋》、《郢中对》。但这些作品,真伪相杂,可信而无异议的只有《九辩》一篇。《招魂》颇多争议,一般认为是屈原所作。其他如《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风赋》等篇,也有人认为不是宋玉所作。
在赋体文学发展史上,宋玉与荀况并称,学术界一般认为,赋的创始人是荀况和宋玉。在他们手里,赋才“与诗划境”,才开始真正以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立于诸种文学体裁之林。宋赋富于想象,“述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辞藻华美,语言音节错综多变,且有讽谏用意,较之荀赋,似与汉赋更为接近。对于赋之“拓宇于楚辞”、对于赋之“兴楚而盛汉”,宋玉都是有贡献的。

☚ 荀况   贾谊 ☛

宋玉sòng yù

〖名词〗
战国楚辞赋家。后于屈原,或称是屈原弟子,曾事顷襄王。著有《九辩》等(5)。《宋玉对楚王问》:楚襄王问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楚襄王问宋玉说:“先生您恐怕有不好的行为吧,为什么士人百姓很不称誉您呢?”《屈原列传》: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一些人,都爱好文辞,而以辞赋被人称道。《黄州快哉亭记》: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过去楚襄王带领宋玉、景差在兰台宫赏玩。

宋玉

辞赋家,战国后期楚国人。生平不详,大约生于屈原之后,是屈原的继承者,后人并称屈宋。据史书记载,宋玉的作品有16篇,但大都真伪相杂,可确认者只有《九辩》1篇。《九辩》以及《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等篇,历代传诵,对后世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产生巨大的影响。

宋玉

030 宋玉

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后于屈原,或称是屈原弟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他与唐勒、景差“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汉书·艺文志》著录赋16篇,颇多亡佚。《隋书·经籍志》著录《宋玉集》3卷,已失传。其传世作品中《九辩》最为可信。篇中叙述他在政治上不得志的悲伤,流露出抑郁不满的情绪。《招魂》一篇,王逸《楚辞章句》以为宋玉所作,但后世有些学者认为是屈原的作品。其他见于文选的《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诸篇,也有人怀疑非宋玉的作品。

☚ 屈原   秦汉作家 ☛
宋玉

宋玉Song Yu

战国后期文学家。楚人。其生平不详。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参以宋玉的作品,可知他年辈晚于屈原,出身寒微,经历过仕途坎𡒄,颇不得志。
宋玉是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楚辞作家。王逸《楚辞章句》中有《九辩》和《招魂》两篇,题为宋玉所作。《招魂》一般认为是屈原的作品。《九辩》相传为夏启时古乐曲名,宋玉以之名篇,写成一部长篇抒情诗。诗中借悲秋抒发“贫士失职”的不平,尖锐批判了贤愚不分、溷浊黑暗的现实,并表示以节操自励,“宁处穷而守高”。作者把人生失意的悲慨同萧飒惨淡的秋景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浓厚的感伤氛围。这种悲秋主题和借景抒情方式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文选》等书中还收录了署为宋玉的《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等赋作,虽未可尽信,但其写作特点相当突出。赋中普遍采用主客问答方式,展开铺张描绘,辞藻华美,描摹工致,想象丰富,在形式、手法、风格等方面开了汉赋先声。故后人往往把宋玉看作赋这一体裁的开创者之一。鉴于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人们把他与屈原并称为“屈宋”。

☚ 屈原   离骚 ☛
宋玉

宋玉约前290—约前223

战国时期楚郢都(今湖北江陵北纪南城)人。著名楚辞作家。《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相传宋玉出身寒微,通晓音律,文章写得很好,得以接近楚王,曾向楚襄王进谏和献策,都未被采用。据《汉书·艺文志》载,他作有赋十六篇,篇目已无考。今传比较可靠的只《九辨》一篇。《九辨》抒发了不得志的文人在秋风萧瑟中的哀怨情绪,情调低沉悲凉,每每在失意文人中引起强烈的思想共鸣。宋玉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他继承了屈原的文学传统,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独创性。他的赋对后代文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文学名家   枚乘 ☛
宋玉

宋玉

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楚国人,是继屈原之后出现的 一位重要的楚辞作家。他的生平事迹历史上记载很少,据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韩诗外传》等史书记载,知道他比屈原稍后,善于辞赋,但不像屈原那样敢于直谏。他出身寒微,仕途也很不顺利。
宋玉的作品,据 《汉书·艺文志》载有16篇,但许多有争论,普遍认可确信的有《九辩》。这是一首长篇抒情诗,抒发了寒士怀才不遇的悲愁与不平,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现实的黑暗,感情真挚但比较低沉。艺术上有独创性,情景交融,描写细致,感情委婉凄凉。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对后代诗歌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秋思》都受《九辩》 的影响。
宋玉的成就虽然难与屈原相比,但他的作品,抒情与写景的密切融合,在楚辞与汉赋之间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后人多以“屈宋”并称。

☚ 屈原   荀况 ☛

宋玉

战国楚辞赋家。稍后于屈原,或称屈原弟子。郢都(今湖北江陵人)人。做过顷襄王文学侍臣一类小官。后受谗丢官,终身怀才不遇,清寒落寞。《汉书·艺文志》载,其作计16篇,多亡佚。《隋书·经籍志》著录《宋玉集》三卷,已失传。现流传的《九辩》、《招魂》、《高唐赋》等六篇,除《九辩》最为可信外,余者真伪,历来说法不一。他继承并发展了屈原的创作成就,将“骚体”演变成为“赋”这一新的文学体裁,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有一定贡献。

宋玉

宋玉生卒年不详

战国后期辞赋家。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又据《韩诗外传》、刘向《新序》、晋代凿齿《襄阳耆旧传》等书的零星记载,大体可知宋玉是楚国人,在屈原之后,出自寒微,曾事楚襄王,为小臣,不得志。《汉书·艺文志》载,宋玉有赋16篇。可信而无异议的只有《九辩》1篇。据考《文选》所载《高唐赋》、《神女赋》、《风赋》、《登徒子好色赋》4篇,也为宋玉所作。而《古文苑》所载《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等6篇以及《文选》注引《对楚王问》1篇,后世学者大都以为皆属赝作。宋玉辞赋抒发了寒士的不平之鸣,触及了楚国的黑暗政治。然而更多的是自我怀才不遇的哀叹和穷愁失志的悲吟。宋玉的成就虽难与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者。他的作品物象描绘细腻,情景交融,自然贴切,在楚辞与汉赋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汉代辞赋创作影响较大。

☚ 屈原   诗经 ☛
宋玉

宋玉

著名辞赋家。战国时楚人。其生平材料只有在 《汉书》、《韩诗外传》、《文选》、《襄阳耆旧记》、《水经注》 等书中有零星记载,且互相抵牾。《史记·屈原列传》 中说: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再参照宋玉的作品所述,可知他活动在屈原之后。与唐勒、景差同时,以辞赋见长,是屈原的继承者,后人常以 “屈宋” 并称。其家甚贫,御冬无衣裘,事楚襄王,但在政治上不敢像屈原那样直谏。其作品 《汉书·艺文志》 载有 “赋十六篇”,《隋书·经籍志》 有 《宋玉集》 三卷,但均未指出具体篇目,现在以宋玉署名流传的作品十四篇,没有单行本。王逸 《楚辞章句》 载《九辞》 和 《招魂》 两篇; 萧统 《文选》载 《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 五篇; 章樵的《古文苑》 载 《笛赋》、《大言赋》、《小言赋》、《钓赋》、《舞赋》、《讽赋》 六篇; 严可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全载上述各篇,只去掉 《舞赋》,而加入《高唐树》。这十四章中,《招魂》 一般认为是屈原所作,《舞赋》 是后人把傅毅的 《舞赋》 序文节抄而成,只有 《九辩》 确为宋玉所作,其它各篇,均为后人伪托。《文选》中所载五篇,为历代传诵,对后世影响较大。但是否为宋玉所作,学术界意见不一。

☚ 屈原   左丘明 ☛
宋玉

宋玉?~?

战国时代辞赋家,楚国人。年代稍后于屈原,或云是屈原弟子。曾于楚顷襄王时位列小臣,颇有怀才不遇之慨。他的辞赋受屈原影响很大,前人将他与屈原并称“屈宋”。原有《宋玉集》3卷,今已佚。《楚辞章句》载其作《九辩》一篇,写贫士失职的凄怨之情,实力独绝。在表现方法上把悲凉的心境与萧瑟的秋景融为一体,成为后世文人悲秋之作的鼻祖。而其描写的铺陈、刻画的精细,已显示出骚体向赋体演化的倾向。《招魂》一篇,王逸也以为是宋玉所作。另《文选》所载《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昭明太子以为都是宋玉作品,然而后世颇有异议。

☚ 屈原   荀况 ☛

宋玉Song Yu

Chu writer of cifu of Warring States period.Works:Rhapsody on the Lechery of Master Dengtu,Rhapsody on Mount Gaotang,Rhapsody on the Goddess,etc.

宋玉

战国时文学家。宋氏,名玉。楚顷襄王时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韩诗外传》和《新序·杂事》,也都记载了一些有关宋玉的事迹片断,表明宋玉出身低微,仕途失意,曾师事屈原,通晓音律,雅好辞章,具有很高的文学才能。《汉书·艺文志》著录宋玉赋16篇,多已亡佚。《隋书·经籍志》著录《宋玉集》3卷,已失传。今本《楚辞》有其《九辩》一篇,最为可信。另见于《昭明文选》的《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以及收入“对问”类的《对楚王问》共5篇,有人疑非宋玉作品。还有《古文苑》的《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共6篇,被认为是后人的伪托。《招魂》一篇,也有争议。宋玉是屈原艺术的优秀继承者,在赋的发展史上具有首创地位。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屈宋逸步,莫之能追。”其《时序》篇云:“屈平联藻于日月,宋玉交彩于风云。”充分肯定了宋玉在文学上的成就。

宋玉

战国时楚国著名辞赋家。屈原弟子,为顷襄王小臣。《汉书·艺文志》著录赋十六篇,多亡佚。流传作品《九辩》感叹才志之士的处境卑微,流露出内心的抑郁和对现实的不满。另有《招魂》、《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诸篇虽通称是他的作品,然亦有人疑非他所做。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8: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