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催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催科 催科中国古代笑话。为令之难,难于催科。催科与抚字,往往相妨,不能相济。阳城以拙蒙赏,盖犹古昔为然,今非其时矣。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待食;穷民之输将也,如挖脑出髓。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后慑于黜罚,心计曰:“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是故号令不完,追呼不完,簦楚继之矣;箠楚不完,而囹圄,而桎梏。民于是有称贷耳;称贷不得,有卖新丝粜新谷耳;丝尽谷竭,有鬻产耳;又其甚,有鬻妻鬻子女耳。如是而后赋可完,赋完,而民之死者十七八矣。呜呼!竭泽而渔,明年无鱼,可不痛哉!或有尤之者,则应曰:“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余求其比拟,类驼医然。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踊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呜呼!世之为令,但管钱粮完,不管百姓死,何以异于此医也哉!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可得耶? ☚ 辞朝 像人不像人 ☛ 催科呜呼! 世之为令,但管钱粮完,不管百姓死,何以异于此医也哉! 虽然, 非仗明君躬节省之政, 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 可得耶?
治驼故事并非江盈科的创造。三国时邯郸淳《笑林》中的“治伛(驼背)”故事,实为其所本。原文是:“平原人有善治伛者, 自云:‘不善人百一人耳(治不好的只有百分之一)。’有人曲度(量)八尺, 直度三尺, 乃厚货(用很多钱)求治。 曰:‘君且□(原缺,疑为“伏”字)。’欲上背蹈之。伛者曰:‘将杀我。’曰:‘趣(同‘促’)令君直,焉知死事?’” 比较两篇,江文除了对医人形象的描写更为生动外, 内容并无不同。然而,它们的寓意却很不一样。《治伛》作为一则笑话, 只是一般地讽刺了办事不顾后果的恶劣作风。而《催科》却借题发挥,把矛头指向封建统治者。作者在议论部分首先把那些只管催交钱粮以讨好上司而不顾百姓死活的官吏同医人进行类比,进而探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由于皇帝不能带头实行节省,不能颁布体察民情宽免赋税的诏令。最高统治者既然置人民痛苦于不顾,那么,“即欲有司(主管官员)不为驼医,可得耶?”这样,文章的批判意义就大为深化了。 一般地说,寓言的寓意主要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和形象描写来体现,并让读者自己在阅读欣赏中得到领会。但有时作家为了使读者了解其创作的特殊意图,或者作家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深有感慨,而情不能已,往往在故事叙述后发表议论。这些议论引类取譬,定向联想,借题发挥,成为寓言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寓言创作的重要手法。例如,本文如果没有后面的议论,便不过是“治伛”故事的改编;有了这一部分,就推陈出新,使古老的治驼故事获得新的生命力了。 催收 催收催还欠款:讨债 讨账 ☚ 收留 接受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