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俸禄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俸禄fèng lù

官吏的薪金:已经寅年用了卯年的,还是这样装好看,竟把世职~当作不打紧的事,有什么不败的呢! (一○六·1349)

古代名物 > 資產類 > 錢糧賦税部 > 錢俸 > 奉禄 > 俸禄
俸禄  fènglù

同“奉禄”。

俸禄fèng lù

〖名词〗
官吏所得的俸钱、禄米(1)。《泷冈阡表》: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他的俸禄虽然微薄,但常常不能让它有余。

俸禄

古代官吏所得的俸钱、禄米。《三国志·吴书·朱桓传》:“~产业,皆与共分。”

俸禄

俸禄

俸(俸食;俸资;俸薪;俸钱;俸给;俸秩;俸金;俸银;~粮;俸粢;请俸;吏俸;服俸;公俸;清俸;薪俸) 禄(禄俸;禄奉;禄力;禄食;吏禄;蓄禄;衣禄;谷禄) 奉(禀奉;请奉;月~) 食(料食) 秩(秩禄;秩饭;秩俸;荣秩;吏秩) 粟(粟秩) 饩(饩廩;饩稍;馔饩) 官资 请给 寉料
官位俸禄:荣资
爵位俸禄:爵禄
官位爵禄:轩冕 轩裘 轩裳
职位俸禄:职秩
财利俸禄:利禄
恩宠利禄:宠利
增加俸禄:进秩 进俸 进给
任官所得的财货:宦囊
用作俸禄的米:廪(廪禄;廪给;廪俸;廪秩) 俸米 禄米 禄粮 禄饩禄禀 秩米 秩粟
赐给的俸金:赏俸
给予有功者的俸禄:禄勋
朝廷的俸禄:计食
朝廷给予的俸禄:宠给
官吏的俸禄:宾秩 官俸 官廪 禄禀 鹤俸 鹤料 鹤禄 请受
地方官的俸禄:外禄
官吏和军士的俸给:禄饷
清闲官职的俸禄:闲禄
官吏的职位或依品级而定的俸禄:官秩
不做事而领的薪俸:干俸 干薪
全额的俸禄:全俸 满秩
欠发的俸禄:逋禄
微薄的俸禄:薄俸 薄禄 残俸 折腰禄五斗米 斗斛之禄 斗升之禄 斗筲之禄 升斗之禄
菲薄的俸禄:微禄
富余的俸禄:余禄
优厚的俸禄:丰禄 逸禄 厚禄 盈禄 重饵 厚俸 厚秩 高秩 桂食
厚俸,高薪:重禄
高高的官位,优厚的俸禄:金珰 肉食 膴仕 美禄 穹秩 高官厚禄 高官重禄 五鼎万钟 金镳玉辔 金镳玉络 高爵丰禄 高爵厚禄 高爵重禄 高位厚禄 高位重禄 厚禄高官 厚碌尊官 尊官厚禄 美官丰禄
薪俸极丰厚:万钟
官位很低,俸禄甚少:尺板斗食
(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俸禄)

☚ 工资   费用 ☛

俸禄fèng lù

官俸,禄米。《三国志·吴·朱桓传》:“爱养吏士,赡护六亲,~~产业,皆与共分。”

俸禄

职官的物质待遇,以品级划定。职官一旦授予品阶,即给予相应俸禄。在封建时代,各朝都有不同的俸禄形式。西汉官吏的俸禄是谷米,按月领取,以斛为单位,以全年俸禄的概数作为官阶的等级。如九卿的俸禄一年实得2160石,每月180斛,其官阶是中二千石;郡太守,一年实得1140石,每月120斛,官阶为二千石;万石阶的三公,每月有350斛。可见表示官阶的石,如中二千石、二千石等,并不是俸禄的实数,而每年所得实际俸禄数则另有具体计数。
两晋官吏的俸禄是按品占用,一品50顷,二品45顷,最末级的九品为10顷,同时补给一定数量的谷、帛。北魏的官俸或以田计,或以帛计,变化较多。唐的官俸分为土地、实物和货币三种:土地有永业田、职分田之别,永业田可世袭,职分田在其卸任后则收回,授给接任官;禄按年发给,包括衣服料、办公料、侍役料等,均以货币计算;另外还给一定数量的仆役。宋代的官吏俸禄以货币为主,名目繁多,有官俸、禄俸、职俸、职田等,皆以货币支付。明代的俸禄比较低簿,以米计算。明初百官给米,官高者支米十之四、五,官卑者支米十之七、八,其余的一律给纸币。清代正式实行俸银和禄米两种。
品级 俸银 禄米
正从一品 180两 90石
正从二品 155 77.5
正从三品 130 65
正从四品 105 52.5
正从五品 80 40
正从六品 60 30
正从七品 45 22.5
正从八品 40 20
正九品 33.114 16.557
从九品 31.5 15.75

亲王的年俸为万两,外加俸米5千石;一品俸银180两,禄米90石,这是正俸。此外,有时加恩赏或养廉银,数额也通过制度加以规定,但它与正俸无异。之后,将俸银的正俸和养廉银的恩俸正式定制,称正、恩两俸。
俸禄

俸禄

旧时官吏根据不同地位享受的额定物质待遇。历代俸禄视其制度不同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所占份额轻重有别。奴隶制时代,在王权确立之前,国家统治阶级——大小奴隶主以各自拥有的土地和奴隶自奉,国家财政没有直接的俸禄支出。王权确立之后,国王以天下主宰的身份向各级奴隶主分授不同数量的土地和奴隶,以为俸禄,是谓“分田制禄”。这种食封禄除因特殊原因被国王削夺,一般为世代相袭。随着统治阶级势力的发展,各级奴隶主从国家财源范围分割出去的土地和奴隶日益增多。分田制禄除对国家财政的这种影响之外,没有直接的收支表现。进入战国,世袭食禄渐废,统治阶级的选举制逐渐成熟,官吏的俸禄直接由国家财政供给,如无最高统治者特许,就只在当任期间领取俸禄。秦汉官吏的俸禄,初为“俸米”,即用粟米支付,官吏等级也用俸米数量单位“石”相称,如“二千石”等。汉代“百姓赋敛一岁为40余万万,吏俸用其半”,俸禄支出已为财政支出的大项。后因官吏增多,漕粮不足以支俸,则改为钱米各半给俸,“俸钱”于是产生。魏晋南北朝官多吏众,初期减汉制五分之四给俸,仍不胜负,从而又产生了用布帛等实物支付俸禄。北魏开始给地方各级官府划分公田,用公田之收作官吏俸禄。隋代官俸分京官、外官两个系列,京官优于外官,但外官除按级别发给俸米之外,还据爵次分给职分田。官府办公费用和无爵位吏众的薪饷,则用“公廨本钱”周转取息以供。唐太宗贞观时俸禄在春秋两季发给,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736年) 改行月俸,“月俸”自此成为定式。宋代官吏最为冗众,其俸禄之厚也是空前的,不仅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大,其名目也繁多,较高级的官吏除正俸之外,还有服装费,伙食费,办公费,公用钱,茶汤钱,随身衣粮等。元代官俸是宋之后最低的,但用于对皇亲贵族的赏赐非常频繁、丰厚。明清的官俸较元代稍厚,但在财政中相比其他支出却算较低的。在秦汉以后的2000年中,历朝都不同范围地存在着皇亲勋戚等贵族世袭禄享的情况。由此“俸”、“禄”二字的涵义也稍有差异:“俸”通常指效命于皇朝的官吏在任期里定额领取的工资,而“禄”则多指贵族凭特权享受的物质待遇。

☚ (三) 财政支出、财政管理   军饷 ☛

俸禄feng lu

an official’s salary

俸禄

official’s salary or stipend

俸禄fèng lù

 古代官吏的"工资",也简称俸(也写作奉)或禄。它是俸钱、俸银、俸谷、禄米的总称。《三国志·吴书·朱桓传》:"爱养吏士,赡护六亲,俸禄产业,皆与共分。"参看"俸"、"秩俸"条。

俸禄

古时官吏所得的俸钱、禄米。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8: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