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俞Tōu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平声; 又,‘吐溜切’。古有俞跗,唐天后时有俞文俊,江陵人也。今为平声之氏甚多。望出河东、河间。”
一音yú,为现行常见姓氏。


俞Yú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景县、山东之平邑、湖南之芷江、江西之金溪、广东之新会、贵州之从江、云南之陇川及河口等地有分布。汉族、鲜族、纳西族有此姓氏。《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姓氏考略》 注云:“黄帝臣有俞拊。见《周礼·疏》 (按:俞拊,《郑通志·氏族略》 作 ‘俞跗’),当为俞姓之始。望出河间、河东。” 郑樵注云: “平声。又吐溜切。古有俞跗。唐天后 (按: 即武则天) 时有俞文俊,江陵人也。今为平声之氏甚多,望出汉东 (按: 汉东,似为河东之误)、河间。” (按: 俞,《姓氏考略》 本作 “俞”,又有“俞”。)俞豆,则作 “俞豆”。其据 《古今姓氏书辨证》 注 “俞” 称: “今衡州有此姓。音 ‘丑’。《路史》: 俞,勅救切。汉有俞连。” 姑兼收以备考。
南朝宋有俞佥,永嘉郡吏; 唐代有俞文俊; 宋、元之际有俞琰; 明代有俞允文,昆山人; 清代有俞樾。

俞yú

❶猶言“然”,表示應允。揚雄《羽獵賦》:“上猶謙讓而未俞也。”
❷姓。見下。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说文》:“俞,空中木为舟也。”又为应答之词。《尚书·尧典》:“帝曰:‘俞,予闻,如何?’”
1.通“愈” yu
〔例一〕 《国语·越语》下:“使者往而复来,辞俞卑,礼俞尊。”俞,更加。俞通“愈”。
〔例二〕 《史记·蒙恬列传》:“若知贤而俞弗立,则是不忠而惑主也。”俞,越是。俞通“愈”。
俞,余母、侯部;愈,余母、侯部。余母双声,侯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2.通“腧” shu
〔例一〕 《素问·欬论》王冰注引《灵枢经》:“脉之所注曰俞。”俞,即“腧”,人身上的穴道。俞通“腧”。
〔例二〕 《素问·奇病论》:“治之以胆募俞。”注:“背脊曰俞。”
俞,余母、侯部;腧,书母、侯部。余、书旁纽双声,侯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3.通“癒” yu
〔例〕 《荀子·解蔽》:“而未有俞疾之福也。”俞疾,病癒。俞通“癒”。
俞,余母、侯部;癒,余母、侯部。余母双声,侯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4.通“渝” yu
[例]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巴俞宋蔡,淮南于遮。”《集解》引郭璞曰:“巴西阆中有俞水。”俞水,即“渝水”。俞通“渝”。
俞,余母、侯部;渝,余母、侯部。余母双声,侯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5.通“愉” yu
[例一] 《庄子·天道》:“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注:“俞俞然,从容自得之貌。”俞通“愉”。
[例二] 《吕氏春秋·知分》:“古圣人不以感私伤神,俞然而以待耳。”
俞,余母、侯部;愉,余母、侯部。余母双声,侯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6.通“踰” yu
[例] 《鹖冠子·世贤》:“王独不闻俞跗之为医乎?已成必治,鬼神避之。”俞跗,传说中黄帝时的良医,《韩诗外传》十作“踰跗”。俞通“踰”。
俞,余母、侯部;踰,余母、侯部。余母双声,侯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 上一篇:两
  • 下一篇:共

读音·ü(ˋ),为ü韵目,属u—ü韵部。羊朱切,平,虞韵。
❶[呴俞]态度温和貌。《集韵》:“呴俞,色仁也。”
❷通“癒”,病好。
❸通“愈”,胜过。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ü(ˊ),为ü韵目,属u—ü韵部。羊朱切,平,虞韵。
❶然;应允;应答之词“是”。李善注:“俞,然也。”
❷古代刳空树木做船。《说文》:“俞,空中木,为舟也。”
❸通“愉”,颜色和貌。王引之注:“愉,颜色和貌。”
❹姓。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sh·u(ˋ),为u韵目,属u—ü韵部。伤遇切,去,遇韵。通“腧”。

上一条: 下一条:

yúr

(快读为一音)善识味道之人。例:把味道尝~一下,看怎么样?
❍ 味道香~得很!
《集韵》:“俞,一曰人名。《庄子》俞儿,古之识味人。”

{}4289越发;更加。客话。罗翙云《客方言・释词》:「《广雅・释诂》:『~,益也,又训进,相承以愈为之。』故今语谓『愈』声转为『越』,如『字愈写愈好』,则曰『越写越好』。若『愈好』又谓之『越发好』矣。」表赞美、答应或同意。胶辽官话。山东牟平。1936年《牟平县志》:「~,表赞美的叹词。」章炳麟《新方言・释词》:「今应人及然许人,皆曰欸。今公廷唱名,应者曰~。」

俞yú

姓。

俞yú

姓。

俞(一)yú (二)shù

【辨形】 上是人,不是入、八,左下是冃,不写作月。9画。象形。
【辨义】 俞(一)yú
❶ 文言叹词,表示允许: 俞允|都俞吁(yù)咈(fú)。
❷姓。
(二)shù〈古〉通“腧(shù)”。指人体上的穴位。
【辨析】二音主要区别是:
一、词性有所不同: 俞(一) yú作叹词、名词;(二)shù只作名词。
二、适用范畴不同:俞(一)yú表示应答,并用于姓氏;(二)shù指人体穴道,用于医学名词。
三、字音沿革状况不同:俞(一)yú是古今传承字音,现代仍用;(二)shù是“腧(shù)”的通假字音,只用于古语词。

俞yú

然。《禮記·内則》: “子能食食,然以右手,男唯女俞。” 鄭玄注: “俞,然也。”陸德明《經典釋文》: “俞,以朱反。”

俞yú

〖动词〗
相当于“然”,表示同意、应允(1)。《刑赏忠厚之至论》: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所以那些表示不同意或同意的声音,喜悦欢乐、悲伤忧愁的感情,在虞、夏、商、周的书里经常出现。

俞yú

❶ 表示应答和同意。《尚书·尧典》:“帝曰:‘~,予闻,如何?’”
❷ 答应,允许。扬雄《羽猎赋》:“上犹谦让而未~也。”
❸ 通“愈”。❶ 越发,更加。《国语·越语下》:“使者往复来,辞~卑,礼~尊。”
❷ 胜过。《墨子·耕柱》:“我毋~于人乎?”
❹ 通“愈(癒)”。病痊愈。《荀子·解蔽》:“而未有~疾之福也。”

*yu

D3E1
❶答应;允许:男唯女~/~允。
❷姓。

身体各部

身体各部

人体上穴位的通称:俞 腧
身体全部:全身(打量~) 通身(~是汗) 周身 浑身(~是胆) 沿身满身 一身 遍身 遍体 通体 竞体 脱体 顶趾 顶踵 百骸 面背 面体
身体的一部分:体(四~不勤)
头颈以下的部分:身(~首异处)
身体的上部:上身 上体 上半身
身体两旁肋骨和胯骨之间的部分:
身体的下部:下身 下体 下半身
大腿内侧与下腹之间的部位:鼠蹊 腹股沟
肛门与外生殖器之间的部位:篡 阴部会阴 羞处 私处 小身 下体 秽亵
身体内部:内(体内;~出血)
身体后居中拱起或成条的部分:脊梁
身体上易于致命的部位:要害(击中~) 穴道(点破~)
身体凹陷或有孔的地方:门(耳~;嗓~;脑~;肛~) 窍(孔~;七~)
重要的孔窍:关窍
身体上似孔穴的凹窝:窦(鼻~)
反应最灵敏的部位:灵苗
疼痛的部位:痛处 痛点

☚ 胎儿   尸体 ☛

安定2

安定2

安(安乂;安止;安奠;安辑;安戢;宁安;晏安) 定(宁定;泰定;翕定) 乂(乂安) 帖(帖泰;妥帖) 集 固 澄(澄定) 妥(妥怗;妥绥) 宴 俞(~然) 疑帖 惮惮 怗息 宁晏 晏然 晏如 宁靖 宁静 谧宁 镇宁 清荡 按堵(城中~)
安定与动乱:治乱
政局安定,没有战乱:和平 咸平
安宁和平:安和 缉宁
昌盛安和:阜熙
安居,安定有序:案堵
恢复安定:安复
平静安定:谧安 和平
平稳安定:稳定 稳当 妥安
平安稳定:稳平 平稳 安稳 平妥贴贴 消停 贴席
十分安定稳当:稳稳安安 安安稳稳
安安稳稳地:安然
安定如常,跟以往一样:安堵如故 安堵如常 案堵如故 按堵如故
和谐安定:和会
和睦安定:集定 集安
清静安定:澄宁
清平安定:清定 静晏
吉祥安定:祯泰
悠闲安定:闲泰
生活舒适安定:枕稳衾温
富足安定:丰凝
富裕安定:宽安
太平安定:和治(天下~) 太宁 泰治泰宁
大致安定:粗定 牜角 定
繁荣安定:荣泰
兴隆安定:熙平
兴盛安定:隆泰
长期安定:久固
国家长期安定、巩固:久安
社会秩序长期安定太平:长治久安 长策久安 久安长治
安定的样子:宴然 俞然 阘然(昌乐~)
(平定正常;稳定:安定)

另见:心安 居住 生活 动荡2 不安定

☚ 安定2   社会安定 ☛

允许

允许

可(认可) 许(许可;许允;许容;许诺;诺许;准许;开许) 应(答应) 准 允(允肯;依允;开允) 容(容许) 让
允许的敬辞:赐允 赐许 幸许
 敬称对方或上级允许:俯允
允许做某事:允准 绿灯(开绿灯)
 允许入内:开放
 允许通行:放行
表示允许:肯(肯可;肯认;心肯) 行 可(可以) 得(使得) 俞 好 让 使 叫 给
同意,允许:依允
答应,允许:应(应允;应承;应准;应许;应付) 诺(诺许;许诺) 准(准许) 承允 答允 承允 承向俞纳 然可 许肯
 应允于人:许人
 表示应允:然诺
 获得应允:获命
 慷慨应允:慨允 慨诺
当面允许:面许
暗示已经允许:默许 心许
怜悯允许:矜允 矜从
开恩允许:开从
明察允许:察允
慨然允许:慨允 慨诺
假装允许:佯许
(同意,答应,许可:允许)

另见:答应1 同意 赞成 允诺 准许 禁止

☚ 批准   许可 ☛

答应1

答应1

应(应诺) 允(允许) 俞 然诺领诺 许诺
表示答应:然 成 诺 是
 表示答应和首肯:俞 好 是 对
答应我:见许
答应承担:允承
答应和好:允谐
对某事答应照办:承诺 承应 禀应 应承 应诺 领诺
 表示默认、承诺:颔颐
 极庄重的承诺:千金之诺
 极为重视承诺:一诺千金 千金一诺 百金一诺
 空头承诺:空心汤圆 空心汤团
应承摊派(财、物):认派
预先答应:预许
从内心同意答应:心肯
只要提出要求,一定会答应:有求必应 有求斯应 有求辄应
爽快答应:一诺无辞
 非常爽快地答应:满口答应 满口应允一口应允
 非常爽快地答应接受下来:满口应承 一口应承
慷慨爽快地答应:慨然应允 慨然允诺 慨然领诺
随便答应别人的请求:漫应
(答应做某事:答应)

另见:同意 允许 做事 办理 ︱拒绝

☚ 答应1   许诺 ☛

任命

任命

授 命 召拜 册立(~为官)
任命官职:除 授(授官) 命官 拜署
授官任命:授任
对地方行政长官(多指县令)的任命:百里之任 百里之寄
任命官长:授正
任命使者:命使
任命将帅:命帅 登坛拜将 登台拜将 拜将登坛 拜将筑坛
被任命为宰相:拜相 瓯金 爰立
皇帝任命:睿命
天子认可对官员的任命:讠于
皇帝下诏任命:诏选
谀称皇帝任命:荣命
选派任命:简任 简命
选拔任命:铨授
首先选择任命:首简
授任,任命:受任
委任,任命:署 委命
当面任命:面命 面授
提升任命:升任
经过铨选任命:选命
重新被起用任命:起除
奏请任命出缺官职:题缺
奏准任命:题授
正式任命:正授
代理官员的正式任命:拟正
新的任命:新命
非正式任命:摄试
特别任命:特命
(下命令委派职务:任命)

另见:授职 委任 上任 做官

☚ 起用   上任 ☛

与“腧”、“输”通,指腧穴。《素问·金匮真言论》:“俞在颈项。”又专指背俞穴。

❶输送,表现。如“病在肾,俞在腰股” 。即肾病有时可在腰股部位表现出来。
❷通“输” 。
❸通“腧 “,穴位。
❹通“愈”,疾病全愈。

俞yú

❶文言叹词,表示允许。如:俞允。
❷姓。

俞shù

通“腧”、“输”, 指腧穴。《素问·气府论》: “五脏之俞各五, 六腑之俞各六。”

俞yú

 (姓氏) a surname: ~ 大猷 Yu Dayou
◆俞跗 Yu Fu, a legendary surgeon in the reign of Huangdi (the Yellow Emperor)

俞(yú) 读腧 (shù)

【俞】腧穴。
例1 风中五藏六府之俞,亦为藏府之风。(《素问·风论》
译文 风邪中伤五脏六腑的腧穴,因腧穴与脏腑相连,也就是五脏六腑感受风邪的病症。
例2 (手少阳之筋)其病当所过者,即支转筋,舌卷。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俞,名曰季夏痹也。(《灵枢·经筋》)
译文 手少阳经筋所经过的部位发生病变时,即出现四肢转筋、舌捲缩等症状,治疗当用火针泻去邪气,针刺次数以病愈为度,以痛点当做腧穴,这就叫做痹证发于六月的针刺法。
例3 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难经·第二十八难》)
译文 督脉起于脊柱最下的会阴穴,沿着脊柱中间上行至风府穴,入与脑髓相连。
例4 肾风宜灸肾俞也。(华佗《中藏经·风中有五生五死》)
译文 肾风病宜灸肾腧。
例5 经络府俞,阴阳会通。(张仲景《伤寒论》 自序)
译文 经络脏腑腧穴是表里贯通的。
例6 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卷一·大医精诚第二》)
译文 血气流注腧穴有高下浅深的差别。
例7 小儿血气柔弱,肌肉脆薄,若寒温失度,则皮肤开,为风邪所中,始著俞穴而行经脉,次随气血而入腑脏,从其所著即生病焉。(宋 《小儿卫生总微方论·中风论》)
译文 小儿血气虚弱,肌肉脆嫩而皮薄,如果气候冷暖失常,则皮肤汗孔开张,易被风邪中伤,风邪开始留着腧穴,由腧穴而进入经脉,随即由经脉气血而入脏腑,从邪气所留着的部位而生病。
例8 鬼黄,宜烙中脘穴,更灸二七壮,次烙背心,及灸上囟一七壮,又烙心俞、肝俞、肾俞。(《圣济总录·卷六十一·三十六黄》)
译文 鬼黄 (黄疸幻视见鬼) 病,宜用火针刺中脘穴,再用艾炷灸27柱,其次用火针刺背心,并用艾灸上囟穴17炷,最后又用火针刺心腧、肝腧、肾腧。
例9 气逆发呃,取膻中、中脘,先补后泻,不已,再取三里、肺俞、行间。(楼英 《医学纲目》)
译文 由于胃气上逆而发生呃逆,治疗可用针刺膻中、中脘、采用先补后泻的针刺手法,如果呃逆不止,再次治疗可用针刺足三里、肺腧、行间等穴。
例10 今考 《铜人经》治疝之法,则诸经皆有俞穴,若谓止属厥阴,则诸经皆可废矣。(张介宾 《景岳全书·卷三十三·杂证谟·疝气》)
译文 今天查考 《铜人经》治疝病的方法,则人体各条经脉的腧穴皆可针刺,如果说疝病只属厥阴肝经病变,那么治疝病可针刺各条经脉俞穴的方法都可废弃了。
例11 其逆厥也,则药其涌泉以悟之; 其怔忡也,则按其心俞而定之。(宋濂 《宋学士全集·赠贾思诚序》)
译文 如果因气逆而昏厥,则用药物敷涌泉穴以促使其苏醒; 如果是怔忡 (心中悸动, 惊惕不安) 病, 则按病人的心腧穴以安定心神。
腧,古作俞。《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臣意教以经脉高下及奇络结,当论俞所居。”
古医经出现的腧、输字为后人所改。《灵枢·海论》: “必先明知阴阳表里荥腧所在。”腧,当作俞。《灵枢》、《素问》俞、腧互见显是后人改字不尽的痕迹。《太素》 中的输字也是后人所改。《太素·卷二十二·五节刺》: “夫子乃言治府输,何使然?” 《甲乙》卷十二第五输作俞。《太素·卷二十八·诸风数类》: “凡气中五藏六府之输……”《素问·风论》、《甲乙》卷十第二上“输”作俞。《太素·卷二十八·诸风数类》: “风气与巨阳俱入行诸脉输。”《素问·风论》输作俞。
《说文》无腧字。《说文·舟部》: “俞,空中木为舟也。”林义光《文源》: “俞,从舟,余省声。余、俞双声旁转。”本义是刳空树木做的船。由中空之义可引申为腧穴。朱骏声说: “《素问·奇病论》: ‘治之以胆募俞。’ 注: ‘背脊曰俞。’ 按皆中空之义。”(《说文通训定声·需部》) 后来写作腧。《玉篇·肉部》: “腧,五藏腧也。”
古音俞、腧皆属侯部,叠韵。俞属喻母,腧属审母,喻审旁纽。

☚ 疑   与 ☛

西汉西南夷漏卧侯。夜郎国旁邑漏卧(包括今云南罗平与贵州兴义、安龙)人。成帝河平年间(公元前28—前25),与夜郎王※兴及鉤町王※禹互争雄长,长年举兵攻杀。汉成帝遣使调解,不听。牂柯太守陈立召兴杀之,以其头示众。始与禹震恐,以粟千斛、牛羊等慰劳吏士,出降。

俞yú

(甲) (篆)
会意字,金、籀、篆都是由一个箭头形符号与一叶扁舟合成。《说文》:“空中木为舟也。”小篆右侧为两条波浪线,表示水。亦为渡口船工与渡河人两岸间应答呼唤之声,表应允。现主要作姓氏用。又读为“束纡切”(shū),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yu
阳平:愉(愉快)
逾(逾越)
渝(本义为水由净变污,引申为改变,忠贞不渝)
觎(觊觎,非分的希望)
揄(揶揄)
榆(榆林,地名,在山西)
瑜(瑜珈功)
窬(门边像圭形的小洞,穿窬)
去声:喻(比喻)
愈(愈演愈烈)
谕(谕示)
shū
输(运输)
相关链接
1.“输”,有车有船,可作会意字理解。虽然“俞”又读shū。
2.“偷”(tōu)与“媮”通。后者本是指女子逾越了男女大防的界线,即“偷情”。将“女”改为“人”,泛指一切悄悄的或不守规矩的行为。会意字。

甲骨文;金文;篆yú,yù,shù

[《説文》:“俞,空中木爲舟也。從亼,從舟,從巜。巜水也。”不確。俞,初文像用銳器削制盤坯,金文“誤凡〈盤〉爲舟”,“箭頭”爲制盤銳器,“丿”爲從盤坯上刮下來的坯土。俞:1.yú會意爲允許〈俞允〉;2.yù,更加,越發,通“愈”。3.shú,人體穴位的總稱,今多寫作腧。姓。]
[先秦] 諸子《尚書·堯典》:“帝曰:‘俞(yú),予聞,如何?’”
[東漢] 班固《漢書·食貨志上》:“如此,德澤加于萬民,民俞(yù)勤農。”
《素問·咳論》:“岐伯曰:‘治藏(臟)者治其俞(shú),治府(腑)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

俞shù

9画 人部 通“腧”。人体的穴位。
 另见yú(487页)。


俞yú

9画 人部 
(1) 文言叹词。表示允许。
(2) 姓。
 另见shù(374页)。

俞()


甲骨文合集10405正,殷
曰: 艅(俞)。 㞢夢。

甲骨文合集10406正,殷
曰: 艅(俞)。 㞢夢。

甲骨文合集4883,殷
乙巳卜,王,貞艅(俞)。

小臣艅尊,殷周金文集成5990,殷
王易(賜)(小臣)艅(俞)夔貝。

艅舌盤,殷周金文集成10035,殷
艅(俞)舌。

亞俞父鼎,殷周金文集成2363,殷或西周早期
亞{艅(俞)父父庚保且(祖)辛}。

亞俞父乙觶,殷周金文集成6379,西周早期
亞{艅(俞)}父乙。

亞俞父簋,殷周金文集成3683,西周早期
亞{艅(俞)父父庚保且(祖)辛}。

魯伯俞父簠,殷周金文集成4566,春秋早期
魯白(伯)俞父乍(作)(姬)𡰥(夷)(䀇)。

侯馬盟書179:20,春秋
敢俞出入于趙尼之所。

古璽彙編2108,戰國
□俞頭。

郭店楚墓竹簡·忠信之道3,戰國
大舊而不俞(渝),忠之至也。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孔子詩論10,戰國
《𫔢(關)疋(雎)》 以色俞(喻)於豊(禮)。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西漢
刑(形)恒自定,是我俞(愈)靜。
按: 用作“愈”。

漢印文字徵
俞元丞相。

漢印文字徵
臧將俞。

穆彦妻元洛神墓誌,北魏
故以丹青載其高風,緗晧傳其茂實,綿祀以俞芬望,無窮而彌永矣。

顔仁楚墓誌,唐
騰響天於少俞。

强偉墓誌,唐
帝俞於焉錫冕。
《説文》: “俞, 空中木爲舟也。 从亼从舟从, 水也。 ”
“俞”字最早見商代甲金文,从舟余聲。春秋戰國時,“俞”字形變,如魯伯俞父簠所見。至侯馬盟書進一步將舟旁置於余旁之下,戰國楚簡又從余旁中訛出刀形, 小篆割裂形體進一步訛爲 “”, 余旁已不可悟見。 許慎分析“俞”字, 除“从舟”正確外,餘皆不可從。本義待考。

☚ 舟   船 ☛

俞★规◎常


yú形声,金文、小篆从舟,余声(或从余省声),隶定为“俞”。本义为把树木中间挖空做成船(独木舟),假借为姓。
【辨析】
以“俞”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yú:愉、榆、渝、嵛、揄、逾、瑜、觎、窬、蝓∣yù:喻、愈、谕∣shū:输、毹∣shù:腧∣tōu:偷。

*俞riew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空中木為舟也。从亼、从舟、从巜。巜,水也。(八篇下)
刺針及受膿血之盤,膿血宣洩後病可癒。

☚ 猴   玨 ☛
0000079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