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依树建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依树建庙 依树建庙亦题《鳣父庙》。南朝宋志怪小说。刘敬叔撰。载《异苑》卷五。《太平广记》卷三一五录载。周续赓等《历代笔记选注》、刘世德《魏晋南北朝小说选注》皆选录。这是一则破除迷信的故事:会稽石亭埭,有棵大枫树,树心已经朽空了,每到下雨,水就积满了树心。有位商人把所带的活黄鳝放进树中。村民发现树中的黄鳝后,以为鳝鱼并非树中生长栖息的东西,便把它当成神来对待,并靠树修起一座小庙,宰牲祭祀,从未间断,称为鳝父庙。有祷告祈求的,则福立至;有诋毁和不敬者,就马上降祸。后来,商人又过此处,见到此况,感到好笑,就拿走活鳝做肉羹吃了,其神即绝。故事讽刺了某些头脑中有封建迷信思想的人们的愚昧无知。小说文笔流畅,结构严谨,情节描写颇有趣味。故事发生前,作者先交代了大枫树“其中空朽”,遇雨“水辄满溢”的特点,因为这是发生下述迷信事态的客观依据。写商人把鳝鱼放入树洞,在“放”字前用了一个“聊”字,强调这是随意放进去闹着玩的;正因为此,才显得下面村民们的迷信活动的荒唐可笑。最后以商人把鳝鱼做了羹汤来结束村民们这一迷信活动,使故事的幽默感油然而生,形成了对鬼神迷信活动的辛辣嘲讽。《风俗通义·怪神篇》中有《鲍君神》(《抱朴子·内篇》亦载),则记有人把鲍鱼放入捕獐的网中,捕獐者以为是神仙显灵,在村中哄开了,公议为鲍鱼立庙奉祀等。其情节与本故事有相似之处。可见本故事是受了《鲍君神》的影响而创作出的。 ☚ 永康人 鳣父庙 ☛ 《依树建庙》会稽石亭埭有大枫树①,其中空朽,每雨,水辄满溢②。 有估客载生鳣至此③,聊放一头于枯树中④,以为狡狯⑤。村民见之,以鱼鳣非树中之物,或谓是神,乃依树起屋,宰牲祭祀,未尝虚日⑥,因遂名鳣父庙⑦。人有祈请及秽慢,则祸福立至⑧。 后估客返,见其如此,即取作臛⑨,于是遂绝。 (《异苑》) 注释①石亭埭(dai)——石亭,地名。埭,堵水的土坝。②每雨——每当下雨时。辄,总是。③估客——贩货的行商。生鳣(zhan),活鲤鱼。鳣若读为shan,即指黄鳝。 ④聊——姑且、暂且,在此作“顺手、随意”解。⑤狡狯(kuai)——嬉戏。⑥或——无定代词,有人。虚日,一天都不空,指祭祀烟火之盛。⑦鳣父庙——父,通“甫”,古代对男子之敬称,这里是将鳣神化,鳣父庙意即鳣神庙。⑧祈请——好言求福;秽慢,恶语轻慢。立至,马上就降临。⑨臛(hu)——肉羹。 赏析这是一篇记叙性小文。全文仅用102字,便将故事的前因后果交代得清清楚楚。就其结构而论,共分三段:首段十分简洁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条件,点明大枫树树干中空,下雨积水,为估客放置生鱼以嬉戏埋下了伏笔。第二段是该文的主干,由于“估客载生鳣至此,聊放一头于枯树中,以为狡狯”,就引发出一系列怪现象:村民以“鱼鳣非树中之物”,迷信者认为这便是神,于是便为神“依树起屋”,这便照应了题目,交代了依树建庙的由来;接下去是铺述建庙后“宰牲祭祀,未尝虚日”的礼拜盛况,并虔诚地尊称为“鳣父庙”;所谓“人有祈请及秽慢,则祸福立至”是“鳣鱼神”对村民有求必应、赏罚分明的具体解说。较之前段文字,这里可说是亦简亦繁、繁简错落。例如写估客放鱼于树中的动机一点也不复杂,只是“以为狡狯”而已,所以便四字带过,是为简;再如说到村民发现树洞中的鱼,认定是神、为之造庙、祭祀、为庙起名、祈请验灵,这一系列的记述相形之下,是为繁。该简则简,该繁则繁。此处繁的目的便是突出重点,深化主题,让人警醒。结尾处一如首段,简洁利落到没有半个多余的文字,仅仅“即取作臛”这四言一句,便足使虔诚礼拜的村民目瞪口呆,方知此鳣并非神物;估客的这一行动是无言的理性批判精神的展示。结尾句“于是遂绝”也异常平实,可以想象,闹剧过后一切又回复到原来的情景:会稽石亭坝堤上仍然有那棵大枫树,大枫树仍然是树腔空朽,空朽之处仍然是积满雨水。作者并未作惊人之语,而使该文首与尾自然呼应、前后吻合。 故事本身可谓平直无波,从头至尾是清一色的记叙文字,既无对话也无抒情,更没有任何分析批判,语言质朴,不事华饰,朴朴实实通过事实说话。故事讲完了,道理也不言自明,对愚昧的心理、迷信的行动做了不揭露的无情揭露,无批判的透彻批判。这便是寓说理于叙事之中的技法,自自然然地收到发人深省、令人震撼的效果。此外,该文除了鞭挞迷信之外,对浅人的痼疾——盲目性也进行了剖析,因而使它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