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念奴娇 过洞庭》·张孝祥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这首词上片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写它的澄澈。“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青草是和洞庭相连的另一个湖。这几句表现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更无一点风色”,表现洞庭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玉鉴就是玉镜。琼是美玉,琼田就是玉田。“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这三句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大自然中寄托着他的美学理想。他笔下的美好风光,处处让我们感觉到他自己的人格在里面。 上片最后说: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这妙处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 下片着重抒情,写自己内心的澄澈。“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岭表,指五岭以外,今两广一带。岭表经年,指作者在广南西路任经略安抚使的时期。“孤光自照”,是说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心情。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这两句又转回来写当前。“短发萧骚襟袖冷”,如今被免职了,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但诗人的气概却丝毫不减: “稳泛沧溟空阔。”沧溟,本指海水,这里指洞庭湖水的浩淼。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是全词感情的高潮。西江,西来的长江。挹(yi),汲取。“尽挹西江”,是说挹尽西江之水以为酒。“细斟北斗”是说举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来喝。这里暗用了《九歌·东君》: “援北斗兮酌桂浆”的意思,诗人的自我形象极其宏伟。“万象”,天地间的万物。这几句是设想自己作主人,请万象作宾客,陪伴我纵情豪饮。词的最后两句更显出作者艺术手法的高超: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扣舷独啸”有啸咏、啸歌的意思。“不知今夕何夕”,用苏轼《念奴娇·中秋》的成句: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张孝祥稍加变化,说自己已经完全沉醉,忘记这是一个什么日子了。这两句作全词的结尾,收得很轻松,很有余味。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念奴娇 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①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②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③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④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⑤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⑥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⑦ 【注释】 ①洞庭青草:洞庭湖在湖南岳阳县西南,青草湖与洞庭湖相通,总称洞庭湖。②玉鉴琼田:形容洞庭湖如同玉镜和白玉田地。③明河共影:天上的银河与洞庭共同被月光照耀着。④岭表径年:指作者在五岭以南的静江府(桂林)做官一年多。岭,指五岭,即大庾岭、始安岭、临贺岭、桂阳岭、揭阳岭。岭表,五岭以南。孤光,指月亮。⑤萧骚:萧疏,此指头发稀疏。沧溟;大水弥漫貌。⑥尽挹(yi义)西江:舀尽长江之水(为酒)。挹,用勺子舀水。西江,西来的长江。细斟北斗:以北斗为酒器,慢慢斟酒。北斗七星形如舀酒的斗,故云。万象为宾客:邀请宇宙万物为宾客。⑦不知今夕何夕:意谓今夜美妙难言。《诗经·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译文】 中秋将到,洞庭湖和青草湖上没有一点儿风涛。万顷湖面如同玉镜玉田,我的一叶小舟在上面浮漂。明月洒下它的光辉,银河和湖面都与月光相映,上下一片澄彻明皎。我安闲地领略着这月夜风光,真是有说不出的美妙。 回想我在岭南做官一年多,我的心象月光下的冰雪一样纯洁美好。而今我鬓发稀疏,两袖清风,稳坐小舟在广阔的湖面上逍遥。舀尽这长江之水作为美酒,把北斗星座当作斟酒的酒杯,把宇宙万物作为宾客相邀。敲击着船舷独自长啸,不复知此时是何夜何宵! 【集评】 宋·叶绍翁:“张于湖尝舟过洞庭,月照龙堆,金沙荡射,公得意命酒,唱歌所作词,呼群吏而酌之,曰:‘亦人子也。”其坦率皆类此。”(《四朝闻见录》) 宋·魏了翁:“张于湖有英姿奇气,著之湖湘间,未为不遇。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方其吸江酌斗,宾客万象时,讵知世间有紫微青琐哉!”(《鹤山大全集》) 明·田艺蘅:“杜工部‘关山同一点’,岑嘉州‘严滩一点舟中月’,又:‘草头一点疾如飞’,又: ‘西看一点是关楼’,又:‘净中云一点’,花蕊夫人云:‘绣帘一点月窥人’,张安国词‘更无一点风色’,夫月、云、风也、马也,楼也,皆谓之一点,甚奇。”(《留青日札》) 清·黄苏:“写景不能绘情,必少佳致。此题咏洞庭,若只就洞庭落想,纵写得壮观,亦觉寡味。此词开首从洞庭说至‘玉界琼田三万顷”,题已说完,即引入‘扁舟一叶’。以下从舟中人心迹与湖光映带写,隐现离合,不可端倪,镜花水月,是二是一。自尔神采高骞,兴会洋溢。”(《蓼园词选》) 清·查礼:“集内《念奴娇·过洞庭》一解,最为世所传诵。其中如:‘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彻。’又云:‘短鬓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此皆神来之句,非思议所能及也。”(《铜鼓书堂词话》) 清·宋翔凤:“故北宋之初,未尝不和,由自治有策。南宋之末,未尝不言战,以自治无策。于湖《念奴娇》词云:‘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亦惜朝廷难与畅陈此理也。”(《乐府余论》) 清·王闿运:“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犹有尘心。”(《湘绮楼词选》) 【总案】 张孝祥于乾道元年(1165)知静江府(今广西桂林),治有政绩。但因受到攻讦,于次年落职北归。路过洞庭湖时,他作此词以写其光明磊落而又愤恨不平的胸怀。词中明月下水天交辉、澄明净彻的平湖夜色,正是词人高洁品质的写照,而吸江酌斗、宾客万象却又表现了作者面对小人谗害的豪迈气概。但从词人的鬓发萧骚、两袖清风和独自泛舟、痛饮长啸,又隐含着内心的寂寞、不平和悲愤。此词景中见情,湖光与心迹相映带,浑融无间。作品运用想象和夸张,笔势雄奇,感情豪迈洒脱,可与苏轼《水调歌头》中秋词相比美。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念奴娇 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