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使至塞上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

唐诗篇名。五律。王维作。见《王右丞集笺注》卷九。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打败吐蕃,朝廷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塞上宣慰将士,并在节度使幕中兼任判官。他在出塞途中写下此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诗中描绘边塞的壮丽景色,歌颂唐军的胜利,写得意境壮阔,景象明朗,情调昂扬,是王维边塞诗的代表作。“大漠”二句,选取塞上四种典型景象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互相搭配映衬,描摹出一幅边塞奇特壮美的图画。王国维称:“‘长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人间词话》)王夫之评曰:“因景因情,自然灵妙。”(《薑斋诗话》)

☚ 少年行   渭川田家 ☛

使至塞上

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王维
←上一篇:西施咏 下一篇:鸟鸣涧 →
诗词简介:
唐代王维的五言律 诗。开元二十五年 (737) 春,河 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 维以监察御史的身分出使西北边塞 慰问,并在河西节度使幕府兼任判 官。这首诗就写于去幕府途中。全 诗是: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 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 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 骑,都护在燕然。”单车,一辆 车,表示车骑随从少。欲,将要。 问边,慰问边塞将士。属国,一说 是“典属国”的省称,是秦汉时的 官名,唐代有时指使臣。王维用以 自称; 一说属国在东汉是州下的行 政区名,凉州有居延属国,因而 “属国过居延” 即 “过居延属 国”。两说都可通。征蓬,随风飘 转的蓬草。汉塞,汉代设置的关 塞,这里指唐代的关塞。孤烟直, 古代边塞烧狼粪报警,据说这种烟 是直的。长河,大河。萧关,唐代 县名,县府所在地在今宁夏同心东 南。候骑,骑马的侦察通讯兵。都 护,官名,镇守边疆的都护府的最 高长官,这里指河西节度使。燕 然,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 杭爱山。东汉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北 单于 (chán yú蝉娱) ,登燕然山 刻石记功而还; 这里指最前线。这 首诗是说,轻车简从要去慰问边 防,我将经过西北的居延。蓬草随 风飘出塞外,北归的大雁飞入了胡 人居住地区的天空。广阔的沙漠一 根烟柱直直升起,大河上落日正 圆。在萧关遇上了骑马的通讯兵, 他说河西节度使亲临前线。“大 漠”两句是常为人们称道的名句。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 shǐ zhì sāi shànɡ 》 
    《 使 至 塞 上 》 
    .[ tánɡ ]. dù fǔ.
    .[ 唐 ]. 杜 甫.
    dān chē yù wèn biān , shǔ ɡuó ɡuò jū yán 。 
    单 车 欲 问 边 , 属 国 过 居 延 。 
    zhēnɡ pénɡ chū hàn sāi , ɡuī yàn rù hú tiān 。 
    征 蓬 出 汉 塞 , 归 雁 入 胡 天 。 
    dà mò ɡū yān zhí , chánɡ hé luò rì yuán 。 
    大 漠 孤 烟 直 , 长 河 落 日 圆 。 
    xiāo ɡuān fénɡ hòu qí , dōu hù zài yàn rán 。 
    萧 关 逢 候 骑 , 都 护 在 燕 然 。 
     
  • 《使至塞上》
    .[唐].杜甫.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大意】独自远离长安,轻装前往边塞。我作为朝廷派出的劳军使者,已经到 了居延地区。广阔的沙漠中,一道笔直的烽烟正静静地向上升腾;奔腾 东去的黄河上方,一轮浑圆的夕阳正慢慢往下降落。这里是边疆要塞, 和胡人只有一箭之隔,风一吹,就能把蓬草刮出国土;抬头远望,一行行 北去的大雁眨眼间已飞临胡地的上空。到了萧关,遇到了侦察的骑兵, 他们告诉我,统帅正在燕然前线作战。


    【逐句翻译】
    单车欲问边①,我轻车简从去慰劳三边,

    属国过居延②。以使臣的身份到达居延。
     
    征蓬出汉塞③,像蓬草一样飘卷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④。如飞雁一样奋翮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⑤,大漠上孤烟笔直地升起,
     
    长河落日圆。长河落日显得尤为浑圆。
     
    萧关逢候骑⑥,行经萧关逢见侦察骑兵,
     
    都护在燕然⑦。说是边帅已经到达燕然。
     

  • 【注释】

    ①“单车”句:单车,驾一辆车,言轻车简从。边,边疆,此指戍守边疆的将 士。

    ②属国:汉时官名,即典属国。这里代使臣,乃王维自指。居延:边塞地区,在今甘 肃张掖县西北。③征蓬:飞蓬,喻漂流在外的游子。南朝梁吴均《闺怨》之一:“胡笳屡 悽断,征蓬未肯还。”汉塞:指边塞居延。

    ④胡天:胡人的天地,此指吐蕃地域。

    ⑤孤烟 直:直上的烽烟。宋陆佃《埤雅》:“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

    ⑥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东南。候骑:巡逻侦察的骑兵。《史记·匈奴列 传》:“候骑至雍甘泉。”

    ⑦都护:都护府长官。借指河西节度使。燕然:山名,即今蒙古 人民共和国境内之杭爱山。后汉窦宪曾大破匈奴北单于,勒石燕然,纪功而还。(见《后 汉书·窦宪传》)
     
  • 【集评】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下): “僧敲月下门’,只是妄想揣摩,如说他人梦,纵令形容酷似,何尝毫发关心? 知然者,以其沉吟 ‘推敲’ 二字,就他作想也。若即景会心,则或 ‘推’ 或 ‘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 ‘长河落日圆’,初无定景; ‘隔水问樵夫’,初非想得。则禅家所谓 ‘现量’ 也。” (《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清·张谦宜《茧斋诗谈》 (卷五):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边景如画,工力相敌。” (《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清·曹雪芹《红楼梦》(四十八回):“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 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 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 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现在是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我近来隐约感受到了自 己处境的尴尬,似乎朝廷有人排挤我。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这 使我分外激动,但是另一方面我的担忧还是最终发生了,皇上命我以监察 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名义上是出使边塞,实际上却是我远离 朝廷的开始,于是我踏上了漫漫黄沙之途。
     
    在前方等待我的将是怎样的一个情景呢?漫天飞舞的狂沙如同金子 般洒落在人烟稀少的土地上。前方的路很遥远,一辆轻车载上我的激情 和热情,我将出发去那神圣的西北边塞,慰问保家卫国的战士。我愿自己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 天”。带着内心的激愤和抑郁,肩负着神圣的责任和使命,从关中平原翻 山越岭,历尽艰辛的跋涉,一步步地走出唐关汉塞,真可谓踏破无数木屐, 走遍万里行程。茫茫的边塞展现给我的是怎样的一个神奇画面啊! 置身 于广袤的塞外,映入我眼帘的只有两个镜头: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烟缘 何“直”?我时常感慨人的渺小,如今身在这一望无际的大漠,种种感慨更 是油然而生。

    望不到尽头,穿不透边际的沙漠上,唯有烽火台燃起的那一 股袅袅浓烟显得格外醒目也分外孤单,似乎有直入云霄的气势。落日缘 何“圆”?从天滚滚而来的黄河之水划过这寂静孤傲的大漠,恰似绵长的 马群咆哮而过,留下一蹄烟云。泛黄的天空,孤伤的心情,伴随着一轮塞 外的圆日,仰首长望,日永远都是圆的,而此时此刻的太阳映照着茫茫黄 沙,时刻撞击着我的忧郁和悲伤,显得是圆而又圆,分外落寞。为何这一 轮圆日尽是夕阳西下而非旭日东升呢?莫非如同我此刻的心情?虽说身 为人臣,君让往西,臣不敢赴东。然而我却是带着遭受排挤的苦闷奔赴边 塞的,前途茫茫,敢问路在何方?待到萧关,从候骑口中打听到大军统帅 已亲临前线,战事已推进一步,边疆的统帅正率兵虎据燕然,镇守着祖国 的西北边陲。我的心情开始狂喜同时又指责自己,是排挤又如何呢?我 不是亲耳听到了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了吗?
     
    不管路在何方,我将用满腔热情赞美祖国的河山,歌颂这茫茫黄沙飞 舞、闪耀着金子般光芒的土地。
     
  •  
    开元二十五年(737)春,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吐蕃获胜,同年秋,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凉州劳军。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此诗即是出塞途中所作。
     
    首句“单车欲问边”,点出此行的事由,是要去边疆察看,宣慰边塞将士。“单车”二字,流露出诗人被排挤后的孤独寂寞之感。独自远离长安,轻车出塞。道出何方? “属国过居延”,居延是所经之地,“属国”,即典属国之简称,本为秦汉时的官名,这里代指使臣,王维自指。“居延”在西北边塞,今甘肃张掖县西北。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承首联而来,是诗意的拓展和深化。“征蓬”,被风卷起远飞的蓬草,这里借以自喻。古诗中常以飞蓬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诗人却以此比作一个肩负王命的大臣,正宣泄了他内心复杂的情感:有激愤,有抑郁,又有如大漠飞蓬、长空孤雁、浪迹天涯的粗犷豪放和不由自主的怅惘。“归雁”句,即景设喻,以此自比,是叙事,又是写景。落日黄云,大野苍茫,诗人举目苍天,唯见遥空断雁,振翮翩飞,怅然之情,油然而至,可谓一笔两到,贴切自然。这一联以景语叙内心之郁积,语不涉人事,使人如闻山巅水涯,壮士长啸。“征蓬”与“单车”、“归雁”与“属国”各相呼应,经纬成文。万里行程,共以十个字轻轻带过,并以“出” “入”二字承接照应,气势流转而整饬精炼。
     
    颈联转写边塞风光,境界大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雄健粗放的线条,勾勒出沙漠日之夕时的壮观景色,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表达了诗人对这绝域风光的由衷赞叹之情。“孤烟”,指烽火台燃起的浓烟。宋陆佃《埤雅》云: “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赵殿臣注云: “边外多回风,其风迅急,袅烟沙而直上。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二说可参读。绝域荒凉无物,风沙连绵中,唯黄河横亘其间,奔腾流走,如此景观,非“长河”的“长”字不足以体现。“落日”,本给人以自伤沦落之感,但一入此联,气格迥异,成就了一种阳刚之气、雄壮之美。且在大漠、孤烟、长河这类粗犷平直的线条中,糅入了曲线之美,化板滞为飞动,使全句意境神完气足,精彩四溢。《红楼梦》中,曾借香菱之口,对此赞不绝口。如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此联是诗笔之重点,王维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语言的启示性,唤起读者对光、线、色、态的丰富联想,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而富有立体感的画图。这里,既有广袤的平面,又有垂线与圆体,静中有动,点中有面。一直一曲,一升一落,相向而行,给人以一种时空交感、雄浑苍凉的历史感和使命感。无怪乎王国维要惊呼此两句为“千古壮观”的名句了。在这里,诗人政治上、心灵上的阴影,已为大漠长风荡涤一空,而代之以雄豪乐观的豪壮的热忱,可谓语壮气豪。
     
    尾联与首句“问边”呼应,写自己已达边塞。“萧关”,为关中通向塞北之要道,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候骑”,骑马的侦察兵。诗人万里赴边陲,路遇候骑,便急切地问起了战况和将领所在。“都护”句,巧借兵士之口,写出了将领所在。“都护”,为边塞都护府的长官,此借指河西节度使。“燕然”,山名,即是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后汉时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北单于,曾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这里指代前线。臣使带着朝廷的奖赏犒劳将士,将士却仍在前线酣战,诗人不从正面渲染戎马沙场,却抓住了这一典型细节,写出了将士建功报国的士气和声威,暗示了唐军必胜,颂扬之情,溢于言表。
     
    此诗顺路而写,首尾呼应,境界壮阔,景中寓情,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
     
    “僧敲月下门”,只是妄想揣摩,如说他人梦,纵令形容酷似,何尝毫发关心?知然者,以其沉吟“推”“敲”二字,就他作想也。若即景会心,则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长河落日圆”,初无定景:“隔水问樵夫”,初非想得。则禅家所谓“现量”也。(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下)
     
     
  • 开元二十五年(737)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河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这首诗即记述这次出塞宣慰之事,它的可以称道之处却在塞上景色的描绘。
     
    开头两句是出使塞上的简单记述:诗人轻车简从去慰问塞上将士,来到凉州的居延属国(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北),这里已是塞上了。
     
    诗人的“单车”继续前进,坐在车中诗人感到它象飞蓬(蓬草)一样随风飘摇,行踪难定地飘出了汉塞。车外是一派春末的景色,抬头望去,大雁排着人字飞入了吐蕃国的天空。走着走着,面前突然出现了令人惊奇,令人赞叹的景观:广袤的沙漠上燧烟袅袅地、笔直地升上了天空,又圆又大的夕阳正慢慢地向黄河落去。“大漠”与“孤烟”,“长河”与“落日”,这是多么鲜明而壮观的对照。它构成一个寥阔、旷远、静穆、雄浑的意境。这正是塞上特有的自然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人以无穷的美感享受,成为令人千古称赞的佳句。有了这两句则整首诗一下子跳起来,充满了迷人的艺术魅力。
     
    然而,诗人的“单车”没有停留,诗人也不能沉醉在这异地的迷人的自然风光之中,他是有重任在身呵。结尾两句又是事情的记述:来到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源县东南),遇到了骑马的侦察兵,向他们询问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首将)的所在。他们告诉诗人:都护正在燕然山。
     
    作为出使塞上一事的记述,这首诗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它的好处全在自然风光的描绘。王维是个善于画山水的人,也是个善于写山水的人。塞外使诗人领略到另一番雄浑奇特的自然风光。他的胸襟顿时开阔了,诗笔也变得雄浑豪放起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将“长河落日圆”赞誉为“千古壮观”的境界,这是公正的评价。
     



《使至塞上》作者、注释和解题 - 唐诗经典 - 可可诗词网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解题】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7)。时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打败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奉使出塞宣慰,并为幕府判官。诗中描绘出塞时沿途所见景色,景象开阔,气势雄浑。尤其是颈联二句,“直”、“圆”二字逼真传神,历来传为名句。
 【注释】
 ①二句意谓单车出使独往边塞慰问,使者来到了居延。属国:秦汉时官名典属国的简称。汉代苏武曾为典属国,唐时遂以“属国”指使臣。居延:汉县名,古址在今甘肃张掖西北。此二句一作“衔命辞天阙,单车欲问边”。②二句写景中暗寓行程。意谓蓬草随风远去,出了汉朝的关塞,北归的飞雁进入了胡地上空。
 ③二句写塞外独特景色,意谓大沙漠中的一堆烽烟笔直地升入高空,大河上圆圆的红日正在渐渐下落。烽烟乃用狼粪燃烧的,据陆佃《埤雅》云:“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长河:大河。④二句意谓在萧关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正在前线仿效当年窦宪刻石纪功。萧关:故关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ji):侦察骑兵。都护:唐时边疆重镇设都护府,如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长官称都护。燕然: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公元89年,东汉窦宪大破匈奴于此,刻石纪功而还。

古代名诗《使至塞上》题解、原文、注释和赏读 - 可可诗词网

使至塞上

 题解
 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从军赴凉州,居河西节度使幕中。这首诗是出塞途中所作。描绘了辽阔的边疆景色,抒发出诗人被排挤压抑时的悲郁之情。
 
原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
 ①单车:轻车简从。问边:慰问边疆将士。属国句:是过居延属国的倒装句。或谓属国乃典属国简称,代指使臣,是王维自指。 ②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候骑(音计):侦察骑兵。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燕然: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东汉窦宪击匈奴,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记功。
 赏读
 首联叙事,点明出使塞上之事。诗人以“单车”的身份“欲问边”,表面上写旅途的辽远和艰辛,实质上说明唐朝强大的国威远播辽阔的边疆,流露出对疆域辽阔和国家强大的自豪之感。诗以“欲问边”发端,继之以“过居延”、“出汉塞”、“入胡天”,骏快无比。“征蓬”,乃随风飘飞的蓬草;归雁,乃春暖后从南来飞回的大雁。这二者,都是塞上所见,又借以自况,比兴并用,情景交融。第三联乃千古名句:极目大漠,不见村落,只见一线孤烟,冲霄上腾,与天相接,显得格外笔直;遥望长河,不见树木,只见一轮落日在河面浮动,显得格外浑圆。点、线、面的巧妙配合,构成苍莽辽阔的画面,表现出塞上黄昏之时特有的奇景和诗人由此触发的悲壮情怀,为尾联蓄势。诗人奉命劳军,自应直赴主帅营地,然直写至营地,便嫌平板。此诗在展现大漠日暮的独特画面之后,不写继续前进,而以路遇候骑,喜闻捷报收尾,化苍凉为豪放,把落日的光芒扩展开来,照亮了整个“大漠”,那袅袅直上的“孤烟”,也不再报警,而是报告平安。
 这首诗写景,抓住边地特征,遣词用句极具功力,以平常的字词传达出奇特的神韵。以朴质的字词构造成非同凡响的意境。构思之奇,谋篇之巧,匪夷所思!
 


古诗文《使至塞上》原文|注释|赏析 - 可可诗词网

使至塞上

 

[唐]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
 ①本篇选自王维《王右丞集》。②单车,车仗随从都比较少。问边,慰劳边疆将士。③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本为秦汉时官名,这里代指使臣,是王维自指。居延,关塞名,在今甘肃省张掖东北,汉末设县。④孤烟直,直上的燧烟。宋陆佃《埤雅》:“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⑤长河,指黄河。⑥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候骑(旧ji计,今qi其),骑马的侦察兵。⑦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这里指河西节度使。燕(yan烟)然,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后汉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北单于,曾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这里借指最前线,并非实指。
 
 〔分析〕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 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评说〕
 徐增《而庵说唐诗》:“‘大漠’、‘长河’一联,独绝千古。”
 吴煊等《唐贤三昧集笺注》:“‘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后人全讲炼字之法,非也;不讲炼字之法,亦非也。”
 张谦宜《砚斋诗谈》:“‘大漠’两句,边景如画,工力相敌。”

名诗《使至塞上》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 ①单车: 车仗随从较少。②居延: 古地名,故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③汉塞:汉代的关塞,此处借指唐代的关塞。④烟:燧烟,古代边塞告警或报平安的信号。夜晚举火,称烽火; 白天烧狼粪,其烟称燧烟。⑤萧关: 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候骑: 骑马的侦察兵。⑥都护: 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此指河西节度使。燕然: 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这里借指最前线。

【诗大意】 驾着轻车出使去慰问察看军队,经过居延属国。就像随风远飘的蓬草卷出关塞,北归的大雁飞入塞外一样,自己到了边塞之外。看到广阔的沙漠上孤零零的燧烟笔直升起,奔腾的黄河上落日显得很圆。在萧关遇上侦察骑兵,从他们那里得知都护已进驻最前线。

【赏析】 唐开元二十五年 (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打败吐蕃,取得了保卫河西走廊战斗的胜利,朝廷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慰劳,察看军队,并在节度使幕下兼任判官,此诗就写他出使边塞的途中所见。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诗的一开始就交待出使的目的,点出这次轻车简从去到塞上,是为了慰问边疆将士,察看军情。第二句是“过居延属国”的倒文,由写目的地的遥远,边疆的辽阔,透露出作者旅途辛苦,出使任务艰巨。这一联紧扣诗题,开门见山,写得朴素自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此联抓住两个具有边塞特征的事物征蓬和归雁,运用比喻象征手法叙写出塞。飘卷的蓬草飞出关塞,是借喻自己连续地远行出关;北归的大雁飞入塞外,则隐含作者经过跋涉进入了一个广阔辽远的新天地。这两句不仅精练形象,而且对仗工巧,“出汉塞” 和“入胡天”意思一样,但一用 “出”,一用 “入”,文字富于变化。

接着诗人用他那枝生花妙笔,在第三联中为人们展现出一派雄奇的边塞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塞外不多的景物中,那报警用的燧烟拔地而起,非常显眼。燧烟是用狼粪烧的,烟柱直而凝聚,即使风吹也不易倾斜飘散,在浩瀚沙漠的衬托下,表现出一种劲健挺拔之美。在一望无际的疆野,落日也十分醒目。当它渐渐西坠在连绵逶迤的黄河之上时,远远望去,显得又圆又红,给人以粗犷雄浑的美感。反过来,在孤烟、落日的对照下,也更突现了沙漠的广阔无垠和大河的奔腾不息。就这样,诗人将这四种景物巧妙搭配,交相映衬,描绘出一幅塞上奇特壮美的图画,王国维曾称 “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 ( 《人间词话》) 作者描写边塞景观,不是像有的人那样突出它的苦寒荒凉,而是把它写得那样的苍茫寥廓,雄伟壮丽,这里显然倾注着他对边塞的礼赞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当时怀有一股昂扬进取的意气。

诗的最后由描绘塞上之景转入叙写塞上之人:“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作者在萧关没有遇上边军统帅,而从侦察骑兵那里了解到首将正在前线。这说明将士们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斗争并没有结束,他们仍然保持着高度警惕。从这两句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战士披坚执锐,身跨骏马进行侦察的雄姿,见到了统帅运筹帷幄,准备随时指挥战斗的身影。诗末提到燕然山是用典:东汉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北单于于此,曾登山刻石记功而还。这里以“燕然”代指前线,包含着称颂将士守卫边疆,为国建功的意思。诗中虽然没有直接写到“问边”,但此处向立功将士致敬之意已尽现于笔墨之外。以此作结,显得蕴藉隽永,余意不尽。

全诗意境开阔,景象明朗; 不事藻饰,描绘如画。由勾勒塞上壮观,进而赞美守边将士,谱写了一曲古代的边塞颂,成为唐朝边塞诗中的绝妙佳作。


唐诗《使至塞上》全文、译文、翻译和点评 - 可可诗词网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1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4


 
 【释】
 1.单车:轻车。问:慰问、访察。属国:即附属国。《史记·卫将军骠骑传·正义》:“以降来之民徙置五郡,各依本国之俗而属于汉,故言属国也。”居延:居延塞。汉末设县,属张掖郡管辖,地址在今甘肃省酒泉县西北。
 2.蓬:草名。茎高尺余,开小白花,秋枯根断,随风飘飞,故称飞蓬。此处随风远飞的蓬草,比喻征人飘泊不定。
 3.大漠:广阔无际的大沙漠。孤烟直:大沙漠上的旋风,旋起黄沙,如烟柱直冲云霄。这是沙漠上热天特有的气象。一说指烽燧。长河:大河。
 4. 萧关:即陇山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关内道,原州平高县,萧关故城,在县东南三十里。”候骑:骑马的侦察兵。都护:官名,汉宣帝时设西域都护。唐置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镇守边塞,为边防最高统帅。此指河西节度使魏太。燕然:即蒙古的杭爱山。后汉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译】
 乘一轻车,北上访察边关,
 不觉间,已来到属国居延。
 像是随风飘飞的蓬草呵,卷出长城汉塞。
 像是归心似箭的大雁呵,飞在北国胡天。
 浩瀚广袤、一望无垠的荒漠,
 直直地竖起一道烽烟,直上云间。
 横亘千里如一道白练的长河,
 一轮欲落未落的夕阳火红浑圆。
 迎面遇飞马而来的侦察兵,在险要的萧关,
 告诉我:都护视察边情,正在燕然山。
 
 【评】
 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唐帝国战胜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奉使出塞巡查,遂有此作。起首“单车欲问边”,既点明奉使出塞事,又有面对大漠之广袤浩瀚觉己之小的感慨。“属国过居延”为“过属国居延”之倒置,盖为音律之故也。“征蓬”“归雁”以外物拟写心境,又合于塞北气象。颈联为千古绝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大漠之广袤、雄阔、衬孤烟之细直,以长河之纵横,托以落日之浑圆,从构图来看无与伦比。尤以“孤烟”“落日”两个意象妙绝。“落日”何处没有?大漠长河之落日,自与他处之落日不同,大漠长河之落日,显得更浑圆、更壮伟、配上金色的流沙,无垠的草原,令人有惊心之美。结句处,诗人从大漠落日的景致中回到现实,正与首句呼应。

使至塞上 - 原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初中古诗文 - 可可诗词网

使至塞上

【题 解】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为监察御史出使边塞时所作。当时,河西节度副大使霍希逸战胜吐蕃,王维奉命出塞以表慰问,并在河西节度使幕下兼为判官。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至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受排挤而产生的感伤、孤寂之感,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陶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王维早期的凌云之气。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全诗即景设喻,诗人以“蓬”、“雁”自比,巧妙地将自己的抑郁孤寂情绪融入了对大自然的描绘中。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所描写的塞外景象独特、开阔、鲜明,如在眼前。大沙漠中的“孤烟”本是单调的,用了一个“直”字,却表现出劲拔、壮阔之美;黄河边上的“落日”本来会给人以伤感之情,用了一个“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又苍凉之感。整幅画面色调统一,富有立体感。诗人的英挺豪逸之气融贯其中,形成雄浑开阔的意境。那无尽的长河、广阔地平线上的落日、大漠孤堡上的烽烟,透露出诗人走马西来天尽头的豪迈气概,故清代学者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全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意境高远,笔触粗犷。品味王维的边塞诗,可以触摸到诗人的心跳,跟随着诗人去遐想大自然的神奇与奥妙,获得一种精神愉悦。

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

唐王维的五言律诗。开元二十五年(737),作者以监察御史身份赴河西节度幕慰问戍边将士,途中作此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后汉书·郡国志》载有“张掖居延属国”。故地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征蓬,随风远去的蓬草,喻作者出使边塞。孤烟,指用作信号的烽烟。*萧关,古关塞。候骑(ji ),骑马的侦察兵。都护,官名。汉代置西域都护,唐设六大都护府统辖西域各地。燕然,即今蒙古共和国杭爱山。诗中写了作者出使边塞的行程、所见边塞风光,笔力雄健。

☚ 观猎   送张判官赴河西 ☛
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

唐王维的五言律诗。开元二十五年(737),作者以监察御史身份赴河西节度幕慰问戍边将士,途中作此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后汉书·郡国志》载有“张掖居延属国”。故地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征蓬,随风远去的蓬草,喻作者出使边塞。孤烟,指用作信号的烽烟。*萧关,古关塞。候骑(ji ),骑马的侦察兵。都护,官名。汉代置西域都护,唐设六大都护府统辖西域各地。燕然,即今蒙古共和国杭爱山。诗中写了作者出使边塞的行程、所见边塞风光,笔力雄健。

☚ 观猎   送张判官赴河西 ☛
0000614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4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