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音学十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音学十书》

音韵学著作,清江有诰著。包括:《诗经韵读》、《群经韵读》、《楚辞韵读》、《先秦韵读》、《汉魏韵读》、《二十一部韵读》、《谐声表》、《入声表》、《四声韵谱》、《唐韵四声正》。十书中,《汉魏韵读》与《二十一部韵读》未刻。

音学十书

音学十书

音韵学书名。清江有诰著。《音学十书》包括《诗经韵读》四卷、《群经韵读》《楚辞韵读》《先秦韵读》《汉魏韵读》(未刻)、《廿一部韵谱》(未刻)、《谐声表》《入声表》《四声韵谱》《唐韵四声正》,还有《等韵丛说》一种附《入声表》后。此书分先秦古韵为二十一部,是古音学上的重要著作。

☚ 音学五书   韵镜 ☛

音学十书

音韵学书。古音学重要著作。清·江有诰著。包括《诗经韵读》、《群经韵读》、《楚辞韵读》、《先秦韵读》、《汉魏韵读》、《二十一部韵谱》、《谐声表》、《入声表》、《四声韵谱》、《唐韵四声正》等十种。定古韵为二十一部,各部次序的排列,较为合理,至今仍有不少古韵学家采取其排列法。

音学十书

227 音学十书

见24168江有诰。

☚ 说文句读   说文通训定声 ☛
音学十书

音学十书

音韵学著作。清江有诰著。江有诰(?—1851),字晋三,号古愚。安徽歙县人。无意仕途,闭门读书,通音韵之学。晚年研究六书,著有《说文六书录》、《说文分韵谱》、《说文质疑》、《说文更定部分》、《说文系传订讹》、《经典正字》、《隶书纠缪》。道光末室灾焚其稿。晚年目盲,郁郁而卒。
江氏得顾炎武《音学五书》、江永《古韵标准》、《四声切韵表》,嗜之废寝室,“谓江书能补顾所未及,而分部仍多罅漏,乃析江氏十三部为二十一,与戴震、孔广森多暗合。遂著《音学十书》”。书总目有《诗经韵读》、《群经韵读》、《楚辞韵读附宋赋韵读》、《先秦韵读》、《廿一部谐声表》、《入声表》、《唐韵四声正》,另有《汉魏韵读》、《廿一部韵谱附通韵谱合韵谱借韵谱》、《四声韵谱》三种未刻。书前有《书》、《古韵廿一部总目》、《古韵凡例》、《古韵总论》书后附《等韵丛说》,另有《说文汇声》、《说文质疑》、《系传订讹》、《音学辨讹》未刻。
《书》为江有诰与段玉裁、王念孙讨论古韵的来往书札,并有葛其仁所作的《江晋三先生传》。《古韵廿一部总目》列古韵之、幽、宵、侯、鱼、歌、支、脂、祭、元、文、真、耕、阳、东、中、蒸、侵、谈、叶、缉二十一部部目。每部下注以唐韵对应的部目,并与顾炎武、江永、段玉裁三家古韵分部进行对比。《古韵凡例》分析前人研究古韵的长短,并说“吴才老古音之先导也,陈季立得门而入也,顾氏江氏则升堂矣,段氏则入室矣。”同时阐述自己古韵分部的观点,交待全书体例。《古韵总论》论及,《诗经》韵例,古韵归字、谐声偏旁归部、合韵通韵,并纠正了前人古韵研究的错失。
《诗经韵读》四卷,抄录《诗经》全文,每一韵段后注明古韵部,入韵字外加圈作标识,隔句换韵的字外加方框作标识。作者认为古今音不同之字,即仿陈第《毛诗古音考》注以直音,如无相当之字,则注以反切。江氏认为除了同部相谐的正韵外,有异部通谐的三种情况,“最近之部为通韵,隔一部为合韵”,隔几部通谐为借韵。凡通韵、合韵、借韵均在韵段之末注明,并指出通谐的原因。《群经韵读》一卷,前有《刻群经楚辞先秦韵读凡例》,共录《易经》、《书经》、《仪礼》、《考工记》、《礼记》、《左传》、《论语》、《孟子》、《尔雅》韵语。《楚辞韵读》一卷,收录《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渔父》、《卜居》、《九辨》、《招魂》、《大招》韵语,并附录宋玉赋九篇之韵语。《先秦韵读》二卷,共收录《国语》、《老子》、《管子》、《孙武子》、《晏子春秋》、《家语》、《庄子》、《列子》、《吴子》、《山海经》、《穆天子传》、《逸周书》、《六韬》、《三略》、《战国策》、《墨子》、《文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鹖冠子》、《素问》、《灵枢》、《鬼谷子》等二十四种先秦古籍以及秦代刻石铭文的韵语。后三种韵读之体例基本与《诗经韵读》相同,但古今音异之字“每字止于初见一注”,以免繁琐,再在书末附三种韵读之《古音总释》,将同一韵部的字汇集注音,以备检阅。
《廿一部谐声表》一卷,仿段玉裁《十七部谐声表》,按古韵二十一部汇列谐声偏旁。声符归部以古韵为主,古韵未出现的声符,则据汉韵及《说文》,二者俱无可考,则据《广韵》韵部。每个声符下注明《广韵》反切;古今异读的字,在《广韵》反切下加注古某某切,《广韵》同部而古韵不同部者,则在《广韵》反切下加注改某某切。声符只录直接得声者,以下辗转孳生的字则录于《谐声谱》。
《入声表》一卷,卷首有凡例,叙述制表宗旨。江有诰以江永入声分配为基础,按顾炎武的观点破除今韵四声相承的格局,以入声分配阴声。“专据说文之偏旁谐声及周秦人平入同用之章作入声表”。凡例中讨论了中古入声各韵在上古音中的分配归属。入声表按之、幽、宵、侯、鱼、支、脂、祭的次序排列,每部少至四表,多至八、九表不等。每表表头注明中古阴声韵和入声韵韵目、等次开合,横列宋人三十六字母,表中按平上去入四声次序填字,照二、照三组字并列表中。表中字采自《广韵》,《广韵》无者不录,《广韵》有而与古韵不合者也不录。录字选取平上去入四声谐声偏旁相承的,用以表现入声分配的根据。
《唐韵四声正》一卷,卷首载江氏与王念孙来往,讨论古音四声问题之书信。江氏说:“有诰初见亦谓古无四声,说载初刻凡例。至今反覆䌷绎,始知古人实有四声,特古人所读之声与后人不同,陆氏编韵时不能审明古训,特就当时之声误为分析。”故撰此书,专门纠正《广韵》四声之误。全书按《广韵》韵目次第列字,字下注明《广韵》反切以及上古声调,或与中古声调不同。或有几个声调而与中古不同,然后列举先秦两汉韵文作为证据。附录《等韵丛说》主要讨论三十六字母的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但问题较多。
《音学十书》成就主要有:一、体例完善,结构精密。四种韵读提供了以《诗经》为主的古韵分部证据;谐声表从谐声偏旁提供分部依据,入声表论述入声分配,《唐韵四声正》讨论上古声调,未刻韵谱则讨论异部通谐问题,全书构成了一个完整体系。二、江有诰考古与审音并重,“精于呼等字母之学,不惟古音大明,亦且使今韵分为二百六韵者得其部析之故”(段玉载《江氏音学序》)。其古韵分部在段玉裁十七部基础上,和戴氏相同,分列脂、祭二部,又依孔广森之说,分列东、冬二部,并另立入声叶、缉二部。三、其入声分配“不惟陆氏分配之误辨明,即江、戴异平同入之说亦可不必”(同上),解决了前人入声研究的一大难题。其不足之处是坚持质、术、栉、物、迄、没、屑不分。
主要版本有嘉庆原刊本、咸丰重刻本。较常见的为渭南严式海《音韵学丛书》1931、1934年刊本。各本所收皆不足“十书”之数,且书目亦不尽相同。

☚ 诗声类   李氏音鉴 ☛

音学十书

音韵学书。清江有诰著。共十种:《诗经韵读》,《群经韵读》,《楚辞韵读》,《先秦韵读》,《汉魏韵读》(未刻),《二十一部韵读》(未刻),《谐声表》,《入声表》,《四声韵谱》,《唐韵四声正》。主张分古音为21部。为古音学的重要著作。

音学十书

清江有诰撰。江有诰(?—1851)字晋三,号古愚,安徽歙县人。年二十二为学官弟子,无意举业,遂专志古学,杜门著述。尚著《说文六书录》、《说文分韵谱》、《古韵总论》、《音学辨讹》、《江氏字学叙录》、《唐韵更定部分》、《说文质疑》、《说文更定部分》、《说文系传订讹》、《说文汇声》、《经典正字》、《隶书纠谬》等。多未刻。江氏《音学十书》只刻七种:❶《诗经韵读》四卷;
❷《群经韵读》一卷;
❸《楚辞韵读》一卷 (附《宋赋》一卷);
❹《先秦韵读》二卷;
❺《唐韵四声正》一卷;
❻《谐声表》、
❼《入声表》,两书附以《等韵丛说》,合为一卷。所刻七种有嘉庆间原刊本、咸丰间重刻本,版皆旋毁,印数不多。另有三种未刊:
❽《汉魏韵读》、
❾《二十一部韵读》、
❿《四声韵谱》。民国五年 (1916年) 上海 《广仓学宭丛书》甲类第二集排印本中收有《谐声表》、《入声表》、《江氏音学叙录》一卷、《古韵总论》一卷。严式海所辑《音韵学丛书》收录《诗经韵读》至《入声表》等七种,称为《江氏音学十书》(原缺三种),刻于民国二十年 (1931年)至民国二十三年 (1934年)。该《音韵学丛书》另有195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汇印本。江氏《音学十书》子目屡有更改,王静安在嘉庆刊本上批云:“江氏《音学十书》: 《诗经韵读》、《群经韵读》 (附《国语》、《大戴》)、《楚辞韵读》(附宋赋)、《子史韵读》、《汉韵读》、《廿一部韵谱》 (附 《通韵谱》、《合韵谱》)、《唐韵再正》、《古音总论》、《谐声表》、《入声表》。附目五种与此本同。此许印林与张芸心书述之。”王力《汉语音韵学》说:“《子史韵读》当即《先秦韵读》;《汉韵读》当即《汉魏韵读》;《唐韵再正》当即《唐韵四声正》。惟许印林所述有《古韵总论》而无《四声韵谱》为异耳。嘉庆甲戌春镌本卷首亦有《古韵总论》,惟未列入十书之目。”江有诰学说与王念孙学说接近。他初分古韵二十部。后来接受孔广森《诗声类》分 ‘东’ ‘冬’ 为二部的见解,遂分韵为二十一部。《音学十书凡例》云:“拙著既成后,始得见曲阜孔氏《诗声类》,因依孔氏划分 ‘东’ ‘冬’ (今改为“中”)为二,得二十一。”江氏改“冬”为“中”理由是“冬部甚窄,故用中字标目”。江氏古韵分部与王念孙不谋而合,他们都主张祭、缉、叶独立,但江氏没有采用王氏的质部,而采用了孔氏的冬部,遂使分部数仍为二十一部。至于声调,江氏在《诗经韵读》初刻时尚主张顾氏四声一贯之说,及著《唐韵四声正》时,才断定“古人实有四声,特古人所读之声与后人不同”。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9: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