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势高度weishi gaodugeopotential height在重力场中任一高度上,单位质量空气相对于海平面所具有的位能所表征的高度称为重力位势高度。简称位势高度。它通常以位势米为单位,并等于上述位能的1/9.8。这个单位是在1947年国际气象组织高空探测委员会多伦多(Toronto)会议上确定的。中纬度低层大气中,重力加速度g≈9.8米/秒2,故以“位势米”为单位的位势高度值(H)与以“米”为单位的几何高度值(Z)基本相同。 有了位势高度,就可以在大气中作出等位势高度面。空气在等位势高度面上移动,就不需要反抗重力而作功;仅在垂直于等位势高度面上运动,才要作功。在流体静力学条件下,水平面即为等位势高度面。等压面与等位势高度面的交线,即为等压面上的等位势高度线。等压面上的等位势高度线的分布,可体现位势分布,空气有自高位势高度向低位势高度移动之势,在受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就可出现平行于等位势高度线的地转风,这在解释中纬度摩擦层以上大尺度的气流运动方面,很有用处。 位势高度气象上一种假想高度。因物体在地球重力场内自海平面提高到某一高度Z,需作一定量的功。若在重力加速度为常值9.8米/秒2的假想重力场内也作上述量的功,则物体自海平面提升到的高度,称“位势高度”。位势高度的大小,可衡量位势的大小。习惯上以位势米和位势什米为单位。设ZP为以位势米表示的位势高度值;g为以米/秒2为单位的实际重力加速度(其值随高度变化);Z为以米表示的几何高度。则依下列公式可求得ZP的值: 。采用位势高度表示某一等压面在不同地点的高度在理论处理等方面有许多方便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