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人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人欲 人欲四幕话剧。清铿著。1942年5月湖北武汉文艺协会出版。文艺丛书第三种。 ☚ 得意的人 风雨归舟 ☛ 人欲rén yù人的欲望与追求:至于那个色呢,虽也是从先天中带来,无人不好的。但是德乃天理,色是~,人那里肯把天理好的像~似的? (八二·1062) 各种欲望 各种欲望内心的欲望:内想 ☚ 欲望 性欲 ☛ 嗜好 嗜好甘(甘嗜) 癖 爱嗜 好嗜 深味循尚 积结 ☚ 嗜好 癖好 ☛ 人欲rén yù人的欲望。《礼记·乐记》:“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者也。” 人欲亦称私欲,指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欲望,与“天理”相对。孟子对“欲”的范畴作了较为全面的规定,指出它包括物欲、情欲、利欲和权势欲。将“人欲”与“天理”作为一对伦理道德范畴提出,最早见于汉初的《礼记·乐记》。宋明时期,“天理”、“人欲”问题成为伦理思想的核心问题。程颢、程颐所谓的“人欲”、“私欲”,就是指眼、耳、鼻、舌、身对色、声、香、味、安等的物欲,认为“人欲”是恶而有害的,“人之为不善,欲诱之也。”(《遗书》卷25)朱熹进一步发挥了二程的思想,把“人欲”说成是心之“疾疢(毛病)”,“恶底心”,“为“嗜欲所迷”。但他并不是把人们最基本的物质生活欲望都一概斥为“人欲”,而是把过分要求“美味”及纵欲称为“人欲”。同时,他对人欲的界定具有封建等级性。陆九渊、王守仁主张“存心、去欲”,认为:“欲去则心自存矣”(《养心莫善于寡欲》)。陈亮、叶适、李贽、王夫之、戴震等思想家则肯定人欲的正常合理性,认为人欲不能去。(参见“理欲之辩”和“天理”条目) 人欲中国伦理思想史的基本范畴,与天理对举。即人为物所感而生的无节制欲望。《礼记·乐礼》:“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