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五声 五声见“五音”。 ☚ 七音 七声 ☛ 五声 五声即“五音”。《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章为五声。”孔颖达疏:“声之清浊,差为五等,圣人因其有五,分配五行。……土为宫,金为商,木为角,火为徵,水为羽。”参见“五音”。 ☚ 五音 七音 ☛ 五声 五声又称“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在中国古代的各种音阶形式中,一般都包含这五个音级。《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子产论乐说:“为九歌、八风、七音、六律,以奉五声。”说明在不同的音乐和音阶形式中,五声都是重要的音级。它们的彼此关系,相当于现代唱名中的do、re、mi、sol、la。 ☚ 调 七声 ☛ 五声(一) 即五音: 宫、商、角、徵、羽。泛指音乐、声音。《庄子·马蹄》:“五声不乱,孰应六律。”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一曰:“你有个眼睛可以辨五色,耳朵可以辨五声。”(二) 犹五听。《周礼·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 (三) 古音韵学称汉语的五种声调阴平、阳平、上、去、入为五声。《全梁文》二八沈约《答陆厥书》:“以累万之繁,配五声之约。” 五声音韵学术语。 五声 五声古代的五个音阶:宫、商、角、徵、羽。《左传·昭公二十年》:“晏子曰:‘五声六律。’杜预注:‘五声,宫、商、角、徵、羽也。’”班固《东都赋》: “抗五声,极六律。”——高奏五声,尽吹六律。 ☚ 五色炫 五石难补 ☛ 五声 五声(一)指汉语的五种声调。一是李汝珍的“五声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外加入声。李汝珍《音鉴》说:“敢问五声何谓也? 对曰:五声者,阴、阳、上、去、入也。”二是王国维的“五声说”,认为上古汉语有五个声调。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八“五声说”:“古音有五声:阳类一,与阴类之平、上、去、入四是也。” ☚ 四声 八音 ☛ 五声wǔ shēng也称五音,即官、商、角、徵、羽(1)。《季札观周乐》:五声和,八风平。——五音和谐,八风协调。 五声即“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音。《周礼·春官·大师》:“皆文之以~,宫商角徵羽。”《吕氏春秋·察传》:“夔于是正六律,和~,以通八风。” 五声最早见于记载的一套韵书分部名称。唐·封演《闻见记》: “魏时有李登者,撰《声类》十卷,凡一万一千五百二十字,以五声命字。”又《魏书·江式传》“…(吕)忱弟静别放(仿)故左校令李登《声类》之法,作《韵集》五卷,宫商角徵羽各为一篇。”两书今皆不存。宫商角徵羽本为音乐音阶名称,六朝人常以套合他们所分的语音类别,所指的具体是声类还是韵类或调类,已不可确考。另唐宋时人也有把喉、牙、唇、齿、舌五个声类叫作“五声”的,与上面的意义不同。 五声呼、笑、歌、哭、呻五种声音,与五脏相关系。如肝,在声为呼; 心,在声为笑; 脾,在声为歌; 肺,在声为哭; 肾,在声为呻 (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五声即声音的五种成分:宫、商、角、徵、羽。连系人的五声为呼、笑、歌、哭、呻。分配属五脏为:肝主呼、心主笑、脾主歌、肺主哭、肾主呻。 五声 013 五声亦称“五音”,指五声音阶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我国传统音阶形式,无论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其中均含有这五个音级: 古有“七音、六律,以奉五声”之说,足见在我国音乐与音阶形式中,五声所占的重要地位。 ☚ 七音 音乐形式 ☛ 五声wǔ shēngfive kinds of sound;five kinds of voic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