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心房扑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心房扑动auricular flutter系心房率每分钟在250~350次之间的快速而规则的一种心房异位性心律。常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如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及心肌病等。此种病人心室率多与心房率呈比例的减少,每分钟150~160次,且规则。可用毛地黄类药物控制心律,恢复窦性心律后心房扑动可解除。心电图检查有诊断意义。 心房扑动快速而规则的心房异位心律失常。心房每分钟跳动250—400次,一般房室传导为2:1,即心室跳动每分钟120—200次。较房颤和阵发性心动过速少见。见于严重心脏病,治疗与心房纤颤相同。 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为快速、规则的心房异位心律失常。病因、发病机理、症状及治疗与心房颤动基本相同。但在临床上远较前者少见,且多呈阵发性。心电图P波消失,代之以快速而规则的锯齿状扑动波,每分钟250~350次,心室率每分钟150次左右。 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心房扑动是快速而规则的心房异位心律失常。心房率约每分钟250~350次,一般房室传导为2:1,较心房颤动和阵发性心动过速少见。以发作性居多,常是窦性心律与心房颤动相互转变时的短暂现象。 心房扑动(2:1~4:1房室传导) P波消失,出现心房扑动波(F波)形态呈锯齿状,F-F之间无等电位线,频率为每分钟300次,房室传导比例为2:1~4:1,心室率为每分钟75~150次。 有时F波频率和形态不绝对规则,称为不纯性心房扑动,或心房扑动-颤动,是二者并存的现象。 根据临床与心电图特征,诊断并不困难。心室律匀齐的心房扑动需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相鉴别。心室律不齐者需与心房颤动相鉴别。心房扑动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束支传导阻滞或预激综合征时,QRS波群增宽、畸形、酷似室性心动过速。如颈静脉搏动快于心室率,压迫颈动脉窦可使心率突然减半应考虑为心房扑动。尤其是压迫颈动脉窦心室率减慢,并显示出原来难以辨认的F波,诊断可以确立。压迫颈动脉窦后如心律恢复为正常窦性,可以摒除心房扑动的诊断。 治疗与心房颤动同。心室率较快的可先给予洋地黄类药物控制心室率,在此过程中,心律可能转为窦性,亦可能先变为心房颤动,然后在暂停或改用维持量洋地黄后,转为窦性。同步直流电复律效果良好,成功率可达90%以上。药物转复心律可试用奎尼丁。但使用时须注意当F波频率减慢,房室传导可转为1:1,使心室率倍增,并可引起昏厥。若以上方法均不能使心房扑动中止,则宜持续服用维持量洋地黄类药物以控制心室率。 ☚ 心房颤动 心室扑动和颤动 ☛ 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简称房扑,是房性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异常增高,或激动在心房内环行运动,产生的一种主动性、快速而规则的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 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形态相同、间隔一致的锯齿样F波*,频率在250~350次/min。室上性QRS波的节律和频率取决于房室传导比例,大多数快而绝对规则,频率在70~180次/min,房室传导比例多为2∶1;慢而规整,F-R间歇固定时,房室传导比例多呈4∶1,少数有5∶1、6∶1传导;缓慢规整,QRS发生时间与F波无固定关系时,多兼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不规整,房室传导比例不固定时,通常为2∶1~7∶1的房室传导。 ☚ 六相等现象 不纯性心房扑动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