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五均六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五均六筦

078 五均六筦

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之一。见05012王莽改制。

☚ 均输和平准   榷酤 ☛

五均六筦

王莽新朝依托《周礼》所实行的财政经济政策。目的在于垄断工商,增加税收。始建国二年(10年)下令实行。五均即《周礼》所说古代管理市场的官。六筦是官卖盐、酒、铁以及铸钱、收山泽税和办理五均赊贷。五均六筦多由富商执行,官商勾结渔利。加上科罚严酷,币制多变,致使“富者不能自保,贫者无以自存”。

五均六筦

五均六筦

王莽新朝增加税收,垄断工商的政策。六筦(管)之令,初行于始建国二年( 10 ),其内容为官府酤酒、卖盐铁器和铸钱;征收山泽之税;市官把钱赊贷于民,收取百分之三的月息。五均指在长安东西两市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大城市,立五均官,改市长为五均司市师。下设交易、钱府等属官。交易官主平衡物价,钱府官主管工商税收和赊贷。赊贷取息较轻,以抑制高利贷,但过期不还,罚为罪徒。五均六筦皆用富贾主持,官商勾结渔利,科罚严酷,加以币制混乱,遂使“奸吏猾民并侵,众庶各不安生”。

☚ 关市   市平 ☛
五均六筦

五均六筦

王莽改革中推行的工商管理政策。它包括五均和六筦两部分。五均是国家根据市场价格变动,加强市场管理的措施。即在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城市设立五均司市师,下设交易丞若干人,负责平抑物价,调剂有无,并根据某种需要对市民和工商业者实行生产和非生产性贷款,称为五均赊贷。六筦是指国家对盐、铁、酒、货币税收和赊贷六种业务的统一经办。五均六筦体现了国家对工商业的垄断权。王莽实行五均六筦的目的在于:一方面通过国家对市场消费经济的干预,限制富商大贾操纵市场经济,做到 “齐众庶,抑并兼”; 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国家对社会的搜刮与掠夺。因此,它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加剧了社会的经济矛盾。

☚ 市平   酒榷 ☛
五均六筦

五均六筦

王莽新朝实行的财政经济统制政策。始建国二年 (10年),王莽诏令将盐、铁、酒、山泽、铸钱等五事收归国家管制或垄断经营,同时实行“五均赊贷”以管理市场、办理赊贷和征课市税,遂成“六筦 (管)”。每一“筦”都设极严酷的刑罚“防禁”,“犯者罪至死”。“五均赊贷”的具体实施是,于长安、洛阳、临淄、邯郸、宛 (南阳)、成都等工商重镇设“五均司市师”,下领“交易”、“钱府”两属府。要求交易府负责平抑本地物价,即当市场某货物滞销价低时,交易府应以居中时价购进; 而当某货物短缺价高时,则以居中时价售出。要求钱府负责征课市税和钱物赊贷。其课税面很广,大及金银铜冶和耕织、山水等产,小及医巫卜祝和商贩旅舍等利,税率皆取1/10。税收的钱物可赊贷给贫民治丧葬祭祀或治产业。前者不取息,但偿还期极短,过期不还者,罚作罪徒; 后者分利1/10。“五均六筦”原为抑制豪强的财利兼并和高利贷剥削,实行的结果却于初衷大相径庭,以致“民摆手犯禁,不得耕桑”、“富者不得自保,贫者无以自存”,甚至“官民俱竭”。其原因一是王莽“动欲慕古,不度时宜”,每有兴作,总以周礼为依托; 二是“制度失中”,又朝令夕改; 三是“上自公侯,下至小吏,皆不得俸禄”,因而使官吏与豪强朋比为奸,“侵刻小民”。

☚ 茶法   均输平准 ☛

五均六筦

王莽的经济政策。始建国二年(公元10),王莽将酒、盐、铁及铸钱收归政府专卖,不准私人经营,同时实行五均赊贷,控制名山大泽,广泛征税,总称六筦。名义上是抑制兼并,实际上是强化经济专制,施行时官吏乘机谋利。十多年即废此法。参考“五均”。

五均六筦

王莽新朝实行的财政经济政策。始建国二年(10),王莽为增加国库收入,垄断工商业,依托《周礼》,下令实行“五均六筦(管)”。“五均”是在长安、洛阳、临淄、邯郸、宛、成都设“五均司市师”官职,管理市场及赊贷、征税事务,又称“五均赊贷”。“六筦”是官营盐、铁、酒、铸钱业和征收山泽之税,及办理“五均赊贷”。施行此项措施的官吏多系富商大贾,乘机勾结取利,鱼肉百姓。加上刑罚苛暴,币制又常改变,社会经济日益恶化,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