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关于资治通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关于资治通鉴

[日]内藤虎次郎著,苏振中译,《宋史研究集》第6辑(台湾编译馆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1971年12月出版),第157——208页,约15000字。
苏氏所译《宋代史学的发展》中有不少关于《通鉴》的文字。通鉴原来的目的是帝王之学,但结果不单是作为帝王的备忘录,亦表现了史家个人的史观与识见,不仅体裁上复兴编年史体,尚寓有春秋大义,揉和史家的观点,意义重大。因是一部大作,各种材料都有,即在正史中亦有些材料欠真。《通鉴》的优点,除前人的评论外,仍有可述之处。在材料选择上,颇具识见。为了要作古今通史而采编年体,记事的始末能首尾相应,互相连贯,在编纂的重点上是以事实较书法笔法为重,很技巧地运用了野史、小说的题材。亦有缺点,如成帝时,火德尚未流行,乃小说之假作,《通鉴》取为材料,是一大缺点。注释书中最早的当推史炤的 《通鉴释文》。之后,胡三省的《注》、王应麟的《通鉴地理通释》、《通鉴问答》。朱子时代之重视《通鉴》,乃在其编修上能发挥其真价值。《通鉴》对当时史学界有极大影响。由于是历史学上复古主义的改革,其体裁乃通识古今沿革之后所受影响的结果。其副产物有目录、考异、稽古录等。此外参与编修者尚有别的著作。《通鉴》对史论风气之盛有很大影响。《通鉴本末》出,产生了新体,补正了史书体裁上的一个缺点。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3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