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于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于谦1398—1457

明大臣。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宣德初(1426年),授御史。历官兵部侍郎、大理寺少卿,巡抚河南、山西。前后在任十九年,雪冤囚数百,赈济灾荒,救助贫病,筑堤凿井,颇得人心。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役,英宗被俘,京师大震,郕王(景帝)监国,莫知所为。他反对南迁,升兵部尚书,拥立景帝。以朝廷安危为己任,调集重兵,悉心筹画战守之策。也先进攻北京,他指挥军将予以挫败,杀也先弟孛罗、平章卯那孩。也先战不利,又恐明军断归路,遂挟英宗出塞。他还从京兵、神机诸营中,择精锐十五万,分十营团操,团营之制从此始。时叛变宦官喜宁等为也先谋主,他密令大同镇将乘间擒杀,去也先耳目。当时军国大事,多由他裁处。后也先释放英宗,他主张迎回,但又认为景帝皇位已定,不能动摇。性刚直,颇轻勋旧贵戚;始终反对议和,遭和议派朝臣忌恨。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夺回帝位,他以“谋逆罪”被杀。万历中,复官并赐祭,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于谦

于谦同志逝世 解放日报1984年2月9日

于谦

于谦1398—1457

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山西道御史。以才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历十八年还都。土木之变后,拜兵部尚书,拥立景帝。历升少保。英宗复辟,以“大逆不道,迎立外藩”的罪名将其杀害。后赐赠太傅,谥肃愍,又谥忠肃。其诗多忧国忧民和抒写其坚贞节操之作,不事雕琢。明白如话。但推敲不足,不免有失之浅陋之处。有《于忠肃集》。

☚ 李祯   聂大年 ☛
于谦

于谦1398—1457

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有大志,性格果毅。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登进士第。宣宗宣德(1426—1435)初,授御史,颇受宣宗赏识。巡按江西,多平反冤狱,昭雪囚犯数百人。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前后达十九年之久,多有惠政,深受民众爱戴,其间因不肯贿赂朝中权宦王振,下狱论死。由于无实证及日数千起的河南、山西百姓伏阙上书,得以获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复出巡抚二省。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召为兵部左侍郎。瓦剌也先部兵犯大同,英宗亲征被俘,郕王监国,朝中震动,许多大臣力主南迁,谦独排众议,拥立郕王即帝位。拜兵部尚书,提督天下兵马,为中外倚任。也先逼京师,谦身自督战。也先败退,论功授少保,总督军务。英宗复辟后,谦以拥立景帝,又被徐有贞、石亨等诬陷,遂被处死。孝宗弘治(1488—1505)中,追谥肃愍,神宗万历(1573—1620)中,改谥忠肃。田汝成云:“于肃愍高风大节,不在词华,而其断简残篇,得于煨烬之馀,往往脍炙人口。”(《西湖游览志馀》)这些“脍炙人口”者多是忧国忧民之作,其少年时所作《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其一生品格与事业之写照。于诗中最感人者为其自警自诫之作,这类作品确从心中流出,毫无矫揉造作之态。如《无题》之三云:“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所以古志士,终身甘缊袍。胡椒八百斛,千载遗腥臊。一钱付江水,死后有馀褒。苟图身富贵,朘剥民脂膏。国法纵未及,公论安所逃。作诗寄深意,感慨心忉忉。”这些作品尽管如钱谦益所云,“格调不甚高”(《列朝诗集小传》),但因充满了赤诚,在平实中仍具有强烈的震撼力量。他还有大量反映民生疾苦、揭露封建剥削的残酷和关心国家命运以及抵抗瓦剌入侵、决心以身许国的充满了爱国激情的作品,如《荒村》、《田舍翁》、《出塞》、《入塞》、《夜坐念边事》等。其诗清新活泼,格调婉转,饶有寄托。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言:“其诗风格遒上,兴象深远,虽志存开济,未尝于吟咏求工,而品格转出文士之上。”平生著作甚多,被难后大多散佚,今存《于肃愍公集》八卷、《少保于公奏议》十卷,皆为后人拾掇遗佚而成。于继志为著《于忠肃公年谱》。《明史列传》卷四一、《明史》卷一七○有传。

☚ 薛瑄   叶盛 ☛

于谦1398—1457

字廷益,号节庵、庄椿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明代政治家、诗人。永乐十九年进士,历河南、山西等地巡抚。擢兵部侍郎、兵部尚书。土木堡之役,蒙古军俘虏英宗,进逼北京,于谦力主另立新君,稳定民心,坚持抗战,终于击退敌军。后英宗得释,回京复辟,以“大逆不道、迎主外藩”罪名杀害于谦。万历年间追谥忠肃。其作品后人编为《于忠肃公集》十三卷。
索引:于谦,廷益,节庵、庄椿居士,忠肃。

于谦

 明代政治家、民族英雄、诗人。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杭州)人。永乐十九年进士。正统十四年(1449)蒙古族入侵,土木堡一役,明英宗被俘,明军被消灭五十万,于谦时任兵部尚书,拥立英宗弟为景帝,击败蒙古军,使局势转危为安。英宗复位,以“大逆不道,迎立外藩”的罪名将于谦处死。卒谥肃愍。有《于肃愍公集》。

于谦1398—1457

明中期著名将领。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宣德年间,因奏对时声音宏亮而流畅,深得宣宗喜爱,先后任监察御史、兵部侍郎而巡抚河南、山西,平反冤狱,赈济灾荒。英宗初年,深得辅政的杨士奇、杨荣、杨溥的依重。后因忤王振之嫌下狱三月,误解得释,任大理寺卿,复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三年(1448年)任兵部左侍郎。十四年也先入侵,七月十六日,王振挟英宗率五十万大军北征。兵部尚书邝埜随征,于谦留部理事。八月,“土木之变”,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群臣集议战守之策时,翰林侍讲徐理力主南迁,遭到于谦的坚决反对:“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南宋渡事乎”。朱祁钰委战守重任于他,不久晋为兵部尚书。他就任之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战备的措施:调兵赴京师守卫,移通州(今通县)仓粮入京师,惩治王振余党,遣将镇守重关。十月,也先入犯京师,于谦分遣诸将率兵二十二万列阵九门之外,悉闭诸门以示背城死战的决心。他一方面挫败了也先挟英宗议和的阴谋;另一方面组织军民先后在德胜门、西直门、彰武门击退了也先的进攻。经过五天的战斗,也先拔营北遁,于谦派兵追击,北京保卫战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加少保。接着于谦拥立朱祁钰即帝位,同时采用“团营法”,整饬京师。不久也先议和,送朱祁镇。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日“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十八日逮捕于谦,并被枉杀。万历间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于谦

明代军事家。生于1398年。1421年中进士。1428年巡按江西,有德政。1430年升兵部右侍郎,在山西、河南推行改革。1441年被诬陷下狱,得地方吏民保举。1449年瓦剌军南侵,俘明英宗。于谦力主抗战,任兵部尚书,率军22万在北京城下打败瓦剌。又于1450年改革军制。1457年正月,以谋逆罪被杀。1489年平反。有文集13卷传世。

于谦

116 于谦

明军事家、民族英雄。仰慕文天祥,作《石灰吟》、《咏煤炭》等诗言志。居官勤勉清廉,“雪冤囚数百”,救济难民,修堤凿井,发展生产,作《入京诗》讽刺纳贿风。自奉节俭,住房“仅蔽风雨”。景帝赐府西华门,他以“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力辞。曾举衣袖言“带有清风”。瓦剌侵明时,反对南迁逃跑。

☚ 方孝儒   王守仁 ☛
于谦

于谦1398—1457

字廷益。明钱塘 (今浙江杭州) 人。永乐十九年 (1422) 进士。正统十四年 (1449)秋,瓦刺也先寇边,宦官王振挟英宗亲征。于谦与兵部尚书邝埜极谏不可。土木之变后,擢为兵部尚书,全权经划京师防御。拥立郕王即帝位,是为景帝。于谦力主抗击也先的入侵,认为“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明史》 卷170)。十月,也先挟英宗破紫荆关入窥京师,于谦率师二十二万,列阵九门外迎敌,大败也先。景泰元年 (1450),景帝从于谦议,迎还英宗,称上皇。八年,景帝病重,石亨、曹吉祥等发动夺门之变,废景帝仍为郕王,拥英宗复辟。于谦也以谋逆罪被杀。后昭雪。有《于忠肃集》。

☚ 杨溥   张居正 ☛
于谦

于谦1398~1457

明政治家、诗人。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出身世宦,永乐19年(1421)中进士,宣德初授御史,以才遇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达19年之久。他为官清正廉直,饶有政绩。英宗正统14年(1449),蒙古瓦刺军部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境)大败明军,虏去英宗。英宗弟郕王监国。于谦由兵部侍郎升任兵部尚书。他力挫南迁动议,筹谋保卫京城。景泰帝立,敕其提督军马。也先逼京师,他亲自督战,打退也先,使国家转危为安。论功加少保,点督军务。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辟,以 “大逆不道,迎主外藩” 罪杀于谦,享年60,弘治初赠太傅,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北京、杭州、河南、山西等地均建有祠庙以祀之,其作品后人编为 《于忠肃公集》十三卷。
于谦有较通达的诗学观。他曾在为其师赵羾诗作的序中表达了他反对诗歌创作模拟前人主张创造的思想。对于作诗者应具有的修养,他说: “诗岂易言哉,发于心,形于歌咏,尽于人情物变,非深於理而适于趣,则未易工也。”他所注意重的人情、事理、情趣这几方面,都是作好诗必不可少的条件。
于谦诗除少数写景咏物、酬赠唱和者外,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真切地抒写自己的情愫和襟抱,抒发其忧国忧民的思想。如其名作《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借石灰由山石采掘到烈火焚烧,再到粉身碎骨以成白粉的形象,表现了自己坚贞不屈为国牺牲的精神和洁白无瑕的品格;《咏煤炭》诗表达了只要人民能得温暖,自己就是历尽千辛万苦也在所不辞的信念。二是他面对现实生活,关心民生疾苦,表现他的深刻同情,如《村舍耕夫》、《荒村》、《悯花》等诗都真实揭露了人民悲惨的命运,鞭挞了统治阶级苛重的盘剥。另外还有诗如《村舍桃花》:“野水萦行石径斜,筚门蓬户两三家。短墙不解遮春意,露出绯桃半树花。”写得清新自然,朗朗上口。
于谦是位政治家、军事家,写作诗文只是军政事务外的余事,不追求诗名,只为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诗风质朴无华,刚劲清新,卓然独立,自成一格,于明初“台阁体”风靡之际实属罕见。

☚ 明   王九思 ☛

于谦1398—1457

明大臣、诗人。谥忠肃。诗多忧国爱民之作,质朴无华,刚劲清新。其《石灰吟》诗颇有名。有《于忠肃公集》十三卷。参见“历史”中的“于谦”。


于谦1398—1457

明代大臣。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永乐进士。历任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英宗被俘,他拥立景帝,并击退瓦剌军。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夺取帝位,以谋逆罪将其杀死。万历年间追谥忠肃,有《忠肃公集》。参见“文学”中的“于谦”。

于谦1398~1457

明代将领。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从宣德帝平汉王高煦之乱。五年,升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河南,整顿军备。正统十三年(1448年)升兵部左侍郎。次年秋,瓦剌也先犯边,宦官王振挟英宗亲征,主力覆没于土木堡,英宗被俘,京师震恐。于谦力主抗战,反对迁都,监国郕王升其为兵部尚书,拥立英宗弟为皇帝,全权守卫京师,利用神机枪炮兵的优势,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迫使也先北逃。战后,他改革军制,创建团营,加强训练。同时调兵遣将,修缮城防,加强边备。景泰元年(1450年),也先求和,放回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正月,英宗发动“夺门之变”,重登帝位,以谋逆罪杀害于谦。万历间,昭雪沉冤,复官赐祭,谥忠肃。有《于忠肃集》留世,其军事思想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

于忠肃集/于忠肃公集/于肃愍公集/李卓吾评于节庵集

☚ 抑庵集   于忠肃集 ☛
于谦

于谦1398—1457

明代大臣。字廷益,号节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进士,任监察御史。永乐宣德间巡察西南、江西等地,平反冤狱,为民除害。宣德五年(1430)升为兵部左侍郎,在巡抚山西、河南期间,赈济灾荒,安抚流民,发展农业生产。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后,瓦剌军进逼北京。他力排弃京南逃、迁都南京的主张,力主坚守京师,得到英宗之弟监国郕王朱祁珏的支持,被任为兵部尚书。旋拥立朱祁珏为帝,积极备战。瓦剌军临城下时,节制各路将士,英勇抵抗。当瓦剌首领也先挟持英宗威逼明军时,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率京城内外军民击退了瓦剌军,保卫了北京,加爵少保。景泰元年(1450),也先释放英宗归朝。八年(1457)正月,宦官曹吉祥、将领石亨及徐有贞等趁景帝病重,发动“夺门之变”,拥英宗复位,于谦被诬为“谋逆”遭杀害。成化元年(1165)宪宗为其平反,后赐谥肃愍,又谥忠肃。善诗文,著有《于忠肃集》。

☚ 土木之变   明代中叶农民起义 ☛

于谦

于谦1398~1457

明代诗人。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历任山西、河南等地巡抚,为官清正,深得民心,官至兵部尚书。土木之役,英宗被俘,蒙古也先率军进逼北京,他拥立景帝,并亲自督战,击败也先,终使国家转危为安。英宗复辟,以“大逆不道,迎立外藩”罪被诬杀。万历间始昭雪,追谥忠肃。有《于忠肃公集》。工诗,多为忧国爱民之作,风格朴实无华,刚劲清新,于明初“台阁体”风靡之际卓然自立。其名作《石灰吟》托物咏志,精神凛然,至今为人传诵。

☚ 高启   徐霖 ☛

于谦1398~1457Yu Qian

politician,patriot,poet and proser of the Ming Dynasty. Works: Poem on Lime,Crossing the Border,Wind from North Blows,etc.

于谦1398—1457

明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进士。任监察御史,河南、山西巡抚时,平反冤狱,救灾赈荒,得到百姓拥护。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之变后,从兵部侍郎升任尚书, 拥立景帝,反对南迁。调集重兵,亲率石亨等将领,在北京城外击退瓦剌也先军。加少保。他努力整顿京营军制,创立团营,加强军训。次年(景泰元年),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夺回帝位。他以“谋逆罪”被杀。死后家无余资。葬于杭州西湖三台山麓。有《于忠肃集》十三卷。

于谦1398—1457

字廷益。明钱塘(浙江杭州)人。永乐十九年进士。正统十四年(1449)秋,瓦剌也先在举寇边,宦官王振挟英宗亲征。他与兵部尚书邝埜极谏不可,英宗不听,遂留理部事。土木之变后,郕王监国,擢为兵部尚书,全权经划京师防御。他拥立郕王即帝位,是为景帝。十月,也先挟英宗破紫荆关入窥京师。他分遣诸将,率师二十二万,列阵九门外迎敌。以部事付郎吴宁,悉闭诸城门,身自督战,大败也先。景泰元年(1450),也先乞和,请归英宗。景帝从于谦议,迎还英宗,安置南宫,称上皇。八年,景帝病重,石亨、曹吉祥等,发动夺门之变,拥戴英宗复辟,废景帝仍为郕王,迁之西内,旋即病死。于谦亦以谋逆罪被杀害。后昭雪。有《于忠肃集》。(参考图54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