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千徒
宋太祖开宝九年 (976),潭州太守朱洞于岳麓山创建“岳麓书院”,与当时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并称中国四大书院。岳麓书院为其首,很受朝廷重视。宋真宗赵恒于咸平四年(1001)赐国子监经籍; 大中祥符八年 (1015) 召见其山长周式,赐额“岳麓书院” 四字。岳麓书院因此名闻天下,四方学者接踵而来。靖康后,宋室南渡,书院于南宋绍兴元年 (1131) 遭乱被毁,仅存什一。南宋隆兴元年(1165) 湖南安抚使刘珙重建,延请当时著名学者张栻主持。朱熹闻名来访,居长沙二月,讲学于岳麓书院和城南书院,邻郡数百里间之学子,纷纷前来就学,达一千余人,以致“坐席不能容,溢于户外”,被誉为 “潇湘洙阳”。洙阳在山东,为孔子讲学处。将岳麓书院比作孔子讲学处,可见威望之高。当时附近的道林寺亦极兴旺,有僧众三百余人。因书院就学者超员,常有学者寄居寺内,交相繁盛。留下“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 的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