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乌桕木根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乌桕木根皮

药名。出 《本草纲目》。又名卷子根、卷根白皮。为大戟科植物乌桕Sapium se-biferum (L.) Roxb. 的根皮。分布华东、西南、华南及湖南、湖北、陕西、甘肃、河南等地。苦,微温,有毒。入脾、肾、大肠经。泻下逐水,消肿解毒。
❶治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利。煎服: 6~12g。
❷治毒蛇咬伤,根皮30g和甜米酒、米泔水隔水炖沸,分二次服,将药渣敷伤口周围。
❸捣烂敷乳痈,疔疮; 煎水洗疥癣,湿疹,皮炎。本品副作用为呕吐较剧,孕妇及溃疡病、胃炎患者忌服。本品含花椒油素,能杀肠虫。根煎剂有泻下作用。

乌桕木根皮wūjiùmùgēnpí

中药名。出《本草纲目》。为大戟科植物乌桕Sapiumsebiferum(L. ) Roxb. 的根皮。分布于华东、西南、华南与湖南、湖北、陕西、河南、甘肃等地。苦, 微温, 有毒。入脾、肾、大肠经。泻下逐水, 消肿解毒。治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利。煎服: 6 ~ 12 克。治毒蛇咬伤。根皮30 克和甜米酒、米泔隔水炖汁, 分两次服。捣烂敷疔疮, 煎水洗疥癣、湿疹、皮炎。本品副作用为呕吐较剧。孕妇与溃疡病、胃炎患者忌服。本品含花椒油素。根煎剂有泻下作用。

乌桕木根皮

乌桕木根皮

乌桕木根皮,又名卷根白皮。始载于《新修本草》。为大戟科植物乌桕 Sapium sebiferum (L.)Roxb.的根皮。原植物分布于华东、西南、华南及湖南、湖北、陕西、甘肃、河南等省。
本品味苦,性微温。有毒。归胃、大肠经。功能泻下逐水,解毒,止痒。主治水肿、二便不通、晚期血吸虫病及肝硬化腹水、脚气、黄肿、疔疮、风疹瘙痒等证。李时珍谓“乌桕根,性沉而降,利水通肠,功胜大戟”。用于水气肿满、二便不通、脚气,单味煎服,即可取效。近年来用于晚期血吸虫病腹水以及肝硬化腹水等病,单味或配黄芪、党参,扶正攻邪同施。《岭南采药录》治黄肿,取二层皮和米捣烂,水煎加糖饮服取泻。外用治疔疮能解毒消肿,取乌桕树内皮捣烂或烤干研粉,加冰片少许,蛋清调敷患处。本品还具有止痒作用,如用于坐板疮,鲜品捣烂加盐炒热坐,随冷随换。用治脚癣、湿疮,极痒难忍,取干根皮研末敷。治风疹块瘙痒,根皮煎水趁热熏洗。煎服,6~12g; 鲜品9~30g。本品有毒,过量服用,易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中毒症状。以蜂蜜冲开水服,或恣饮淡盐开水,可缓解毒副反应。老弱体虚、孕妇及胃溃疡患者均忌服。
乌桕叶,又名卷子叶、油子叶,亦供药用。性味功用主治与根皮略同。用治疗疮肿毒,鲜叶捣汁炖温服,得大泻则毒去。治跌打损伤,鲜嫩叶及幼芽,揉碎,温酒送服; 或加红糖同捣烂,取汁炖温服。近代实验证明,乌桕叶在体外有直接抑制血吸虫作用,故亦有煎服以治血吸虫病晚期腹水证。乌桕叶还可用于脚癣,蛇咬伤,捣烂外敷; 疥癣、皮肤湿疹、阴道炎,煎水洗。煎服,5~12g。孕妇体虚及胃溃疡病患者均忌服。
实验研究: 根皮含花椒油素。树皮含乌桕酸,3,4-二甲基并没食子酸。
叶含无羁萜、β-谷甾醇、并没食子酸、异槲皮甙。干叶含鞣质。
根、叶煎剂均有泻下作用。根皮所含花椒油素有杀肠虫作用。叶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 千金子   泽漆 ☛
0000275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4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