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释迦方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释迦方志 《释迦方志》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佛教史地著作。唐道宣作,2卷。本书收入历代佛教 《大藏经》中,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1卷亦收了此书。但本书单刻本较少,故以前未受世人注意。近代支那内学院曾在1924年将此书校刊刻印,流传较广。然而“内学院本”将原书两卷分为4卷,与历代《大藏经》本及历代经目著录不合。今人范祥雍先生以影印宋《碛砂藏》本作底本,再与内学院本子互校,将此书重新点校,由中华书局作为《中外交通史籍丛刊》之一,于1983年出版。 释道宣(596—667),是唐代长安(今西安)西明寺僧人,著名的佛教史学家,中国佛教南山律宗的创始人。因常住终南山弘传律学,故世称“南山律师”。俗姓钱,丹徒 (今江苏省丹徒县) 人,一说长城 (今浙江长江)人。16岁出家,曾从智首律师受具足戒。他长期研习四分律。唐贞观十六年(642)入终南山德丰寺,后长期隐居此山。他与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结林下之交,每一往来,议论终久。及西明寺建成,道宣奉诏任西明寺上座。当玄奘法师从西域归国,在长安组织译场时,道宣又奉诏参与译事。道宣一生所著甚多,还有《广弘明集》、《续高僧传》、《大唐内典录》、《集古今佛道论衡》等都是有关佛教史的重要资料。 《释迦方志》意为释迦佛所居之国的地方志。唐贞观十九年(645)玄奘游历印度诸国归来,在长安主持译经.大量译出佛典,还把入印途中所见所闻之事撰《大唐西域记》12卷。道宣曾参预玄奘的译事,他作此书就是直接受玄奘《大唐西域记》的影响。据《释迦方志》的 “自序”说,“洎贞观译经,尝参位席,傍出《西记》,具如别详。但以纸墨易繁,阅镜难尽,佛之遗绪,释门共归。故撮纲猷,略为二卷,贻诸后学,序之云尔。” 《释迦方志》全部内容分为8篇。1. 封疆篇,2. 统摄篇,3. 中边篇,4. 遗迹篇,5. 游履篇,6. 通局篇,7. 时住篇,8. 教相篇。其中《封疆》、《统摄》、《游履》3篇,从佛教世界观出发描述了世界的构成以及天竺诸国地理概况。《遗迹篇》是8篇中最长的,也是全书最重要的部分。本篇概括记叙了从唐经西域各国到印度的途径以及当时印度各国的地理、风土人情、宗教习俗和佛教遗迹。此篇实际上是撮取了玄奘《大唐西域记》的主要内容,因此可以看作是《西域记》的节略本。《游履篇》记录了自汉代张骞开始至唐代玄奘为止,历史上著名的中西交通史实16件。《通局篇》记载了有关佛教初传汉地诸说以及汉魏两晋南北朝时佛教的流传情况。《时住篇》概述了佛教的时间观,并依佛经所说,简述了佛教的发展趋势。《教相篇》则具体记录了自晋宋至隋代历代君主兴寺建塔,造像度僧,大兴佛法之事。 本书篇幅不大,然内容丰富,资料性强。道宣本人虽未去过印度,但他学识渊博,广记博闻,作此书时又广泛搜括传记,旁观别传,所举诸事往往有他书所未具者,故极有史料价值。本书的主要部分,即《遗迹篇》,如上所述,实乃玄奘 《大唐西域记》之节本,因此本书可以作为研究《西域记》的入门书。又作者与玄奘为同时代人,还参与了玄奘的译事,能见到玄奘《西域记》之原本。《遗迹篇》 中所选诸事,有今本《西域记》所未载者,故可藉此校勘今本《西域记》的异同。《遗迹篇》 中记的唐时中印交通3条通道以及《游履篇》中记载的历代中印交往之事,都是研究中外交通史的重要资料。此外,《通局》、《教相》等篇记载的历代佛教发展概况,其中很有不见于其他文献资料的材料。这对我们研究中国佛教史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总之,本书无论对中西交通史还是对中国佛教、中国文化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并已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 释迦方志域外地理著作。唐释道宣(596—667)撰。二卷。道宣俗姓钱, 丹徒(今属江苏)人。唐初著名僧人,学通中外,曾从玄奘译经缀文。认为《大唐西域记》冗繁,遂撮其要,以成是书。约五万字。卷上分述封疆、统摄、中边和遗迹四篇;卷下有游履、通局、时住和教相四篇。为中国文化史、佛教史和中西交通史名著。其中遗迹篇至为重要,堪称《大唐西域记》节本。可校勘《大唐西域记》异同,并补其不足。所记唐通往印度三道其一自河州,经吐番(今西藏)至尼波罗(尼泊尔),为《西域记》所无,对研究唐代中西交通史有重要价值。所记王玄策与李仪表等事,《西域记》未载,当为二人口述,或抄自王玄策《中天竺行记》。《游履篇》记汉唐间张骞至玄奘中印交通史迹,如建安十年秦州刺史遣成光子事、北魏太武末年沙门道从疏勤入印事等,多不见录文献。有宋《碛砂藏经》本、支那内学院校刊本。1983年中华书局“中外交通史籍丛刊”本,系范祥雍点校单行本,可资参阅。 释迦方志著作。2卷。为唐初名僧道宣编撰。记载佛教发源诸国情况、中国历代西行取经名僧及西行道路等内容。该书史料价值颇高。 释迦方志 释迦方志书名。2卷。唐*僧人道宣撰。书中资料大多来源于《大唐西域记》,择要而录,但也有所补充。如唐朝通印度的路线有三条,其中从河州 (今甘肃临夏)经吐蕃(今西藏)至尼波罗(今尼泊尔)的路线,《大唐西域记》、两《唐书》及同时代的有关书均未提到; 又如王玄策使印一事也不出自《大唐西域记》; 同时唐以前中印交通史迹,有些不见于其它文献的,亦赖此书存载下来。 ☚ 集古今佛道论衡 华严金师子章 ☛ 释迦方志 释迦方志书名。2卷。唐*僧人道宣撰。书中资料大多来源于《大唐西域记》,择要而录,但也有所补充。如唐朝通印度的路线有三条,其中从河州 (今甘肃临夏)经吐蕃(今西藏)至尼波罗(今尼泊尔)的路线,《大唐西域记》、两《唐书》及同时代的有关书均未提到; 又如王玄策使印一事也不出自《大唐西域记》; 同时唐以前中印交通史迹,有些不见于其它文献的,亦赖此书存载下来。 ☚ 集古今佛道论衡 华严金师子章 ☛ 释迦方志四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律合注戒本》辞条。《释迦方志》一书,道宣作于永徽元年(650),全书载文共有八篇,一、统摄篇,二、中旁篇,三、遗迹篇,四、游履篇,五、通局篇,六、时住篇,七、教相篇,八、封疆统摄二篇。在中旁篇内,以名、里、时、水、人五义定天竺 (印度)义为中国义。在遗迹篇内,述自唐入印度求法有东、中、北三条道路。东道只数语带过。玄奘西行求法去由北道,归由中道,此文摘自《大唐西域记》一书。遗迹篇所述最详,所占全卷二分之一还多。游履篇开列有自汉代张骞至唐玄奘诸西行者。通局篇中杂记如来佛应迹,佛像灵感,圣寺显瑞等十余则。时住篇中载有三武一宗法难之事。教相篇总记东晋至隋代,帝王立寺,译经、度僧之数字。此方志具有一定史料价值,研究隋唐佛教史者,当不可不读此书。现见载版本有支那内学院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