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释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释褐shì hé脱下粗布衣,指做官。范质《诫儿侄八百字》:去年初释褐,一命到蓬丘。 释褐 释褐shìhè┃┃ 脱去平民粗布衣服。指做官。褐,粗布衣。宋·王禹偁《成武县作》诗:“释褐来成武,初官且自强。” ☚ 释冕 谢事 ☛ 释褐失火shǐ huǒ本指脱去布衣,换着官服。今亦指紧迫脱衣、换衣。例:把人急~了,赶快脱衣换衣,快点走! 释褐脱去平民的衣服。指做官。扬雄《解嘲》:“夫上世之士,或解缚而相,或~而傅。”科举时代称进士及第授官为释褐。王安石《给事中赠尚书工部侍郎孔公墓志铭》:“初以进士~,补宁州军事推官。”王禹偁《成武县作》:“~来成武,初官且自强。” 任职 任职职(当职;供职;居职;寓职;趋职) 服务 接事 负官 居官 践履 当事 当位 当官 历位 除守 给事 限役 限职 另见:担任 上任 做官 ☚ 任职 任职时间 ☛ 授职的方式 授职的方式拜授大将:拜坛 ☚ 授职 按标准授职 ☛ 释褐科举考试用语。亦称“解褐”。原意指做官,谓脱去布衣(平民服装)而换上官服。后作为科举制度的专用语,指新登第者发榜后按规定进行的一种仪式。宋制,平民穿黑色或白色衣服,低级官员穿绿色公服。太平兴国二年(977),赐新及第进士及诸科举人绿袍、靴、笏。从此,登第者未命官而先解褐,遂形成制度。熙宁间实行三舍法后,太学上舍生积分和舍试皆列优等,在化原堂释褐,赐给袍、笏,称“两优释褐”,分数最高者号“释褐状元”。清制,新科进士于五月一日诣孔庙行“释褐礼”,由状元率诸进士祭先圣先师,礼毕,更易补服,再诣彝伦堂拜祭酒、司业,然后由国子监各官为其献酒、簪花。 释褐 释褐亦称“解褐”。原意指做官,谓脱去布衣(平民服装)而换上官服。后作为科举制度中的专用语。唐代科举及第须经吏部铨试方可任官,故称吏部试为“释褐试”。宋代举人、太学生易粗布衣而服官服,均称“释褐”。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始赐新及第进士及诸科举人绿袍、靴。笏。从此中第者未命官而先释褐,形成制度。元丰二年 (1079年) 新颁三舍法规定,太学内舍生年度校定及公试皆列优等,在化原堂释褐,赐给袍、笏,称“两优释褐”,亦称“上舍出身”,其第一名称“释褐状元”。清制,新科进士于五月一日诣孔庙行“释褐礼”,由状元率诸进士祭先圣先师,礼毕,更易补服,再诣彝伦堂拜祭酒、司业,然后由国子监各官对其献酒、簪花。参见 “释褐试”条。 ☚ 释褐试 乡饮酒礼 ☛ 释褐易粗布衣而服官服,称为释褐。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赐新及第进士和诸科举人绿袍与靴、笏。此后中第者未命官而先释褐,遂成制度。熙宁中实行三舍法后,太学上舍生肄业期满,经考试列为优等,亦可在化原堂释褐。其分数最高者,且有“释褐状元”之称。 释褐初入仕赐绿袍、靴、笏,称释褐,本义为换下布衣着官服,授官的标志。宋代科举出身、太学上舍考试优、中等即可命官,均称“释褐”。《宋史·吕蒙正传》:“蒙正奏曰:‘臣忝甲科及第,释褐止授九品京官。’”《事物纪原》卷3《释褐》:“太平兴国二年正月十二日,赐新及第进士、诸科吕蒙正以下绿袍、靴、笏,……御前释褐,盖自是始也。”《朝野类要》卷2《释褐》:“上舍试中、优等者释褐。”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