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谷》On Cereals清代考释农作物名称的农书。作者刘宝楠(1791~1855),字楚桢,宝应(今江苏宝应)人。道光进士,历任文安、三河知县。其学受父亲刘台拱的影响,稽经考古,著述颇丰。 全文四卷书首有道光二十年作者自序和同时代人丁寿昌的序文。自序写了撰书的经过。道光二年(1822)作者在友人家中看到了程瑶田(1725~1814)著《通艺录》,其中《九谷考》“辨别禾黍稷三种最为精悉”。又读了邵晋涵(1743~1796)《尔雅正义》,认为此书“犹沿旧说”,缺乏新意。于是“爰于授徒之暇,原本程说,广引群书,旁推交通,作为释谷其篇”。显然作者撰著目的在于考证、阐明主要农作物的名称。 卷一释禾。卷二释黍、稷、稻、麦。卷三释豆、麻、苽蒋(菰、茭白); 卷四释谷,逐一论证五谷、六谷、八谷、九谷。作者广证博引历代训诂书籍、本草医学文献和诸多农书,详细地论述农作物名称的引进,持之有据,不少地方提出独到的见解。该书初版于道光二十年。现存的版本还有咸丰五年(1855)本、光绪十四年(1888)南菁书院刻《皇清经解续编》本、光绪十四年广雅书局刻印本等。 释谷四卷。清刘宝楠撰。刘氏生平著述,见“论语正义”。是编专释谷名。宝楠认为程氏《九谷考》于麦豆麻考证甚详、余则颇多阙略失误,遂广引群书,旁推交通、对程氏之说加以辨证,如谓程氏以“穱麦”为“爵麦”、“稽豆”“𧰉豆”为一物,皆误矣,其说甚确;然谓“稷”为“高粱”,则仍沿程氏之误,失于盲从耳。是编有《续清经解》本及《广雅书局丛书》本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