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诲
辞赋名篇。东汉蔡邕作。《后汉书》见载。《后汉书》蔡邕本传曰:蔡邕“闲居玩古,不交当世。感东方朔《客难》,及扬雄、班固、崔骃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文章假借务世公子诲于华颠胡老以成篇。“务世公子”为作者“设疑”所设,“华颠胡老”即蔡氏自己。先设务世公子所诲:今夫子生清穆之世,经纶满腹,其已久矣,而不能拔萃出群,真是匪夷所思。并暗示不妨委曲圆通,以求致位然后胡老傲然而笑释:三代以下,诸侯蜂起,智辩义勇者纷举而建功,却不知“利端始萌”之际,正是“害渐以芽”之时。及至大汉,“皇道惟融”,“夫夫有逸群之才,人人有优瞻之智”,进仕获位,也简捷轻便,无难可言。然我心性恬淡无为,若背其本真,不仅“荣显未副”,还会“从而颠踣”。本文承接《周易·系辞》“幔藏诲盗,冶容诲淫”的守拙抱朴思想,表明了作者“乐天知命,持神任己”的心迹,较同类作品似乎温和了些。但既是“设疑自通”,失意之思总有显露,如在申言获仕不难的前提下,又说自己不想“卑俯乎外戚之门,乞助乎近贵之誉”,这便近乎是“怨而不怒”的“怨”了。在形式结构上沿袭了《答客难》、《解嘲》、《答宾戏》等赋作而颇有“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