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郎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郎将

中郎将

官名。秦置。西汉时皇帝的卫侍分官、左、右三署,各设中郎将统率之,故有五官中郎将的名号。位次于将军。东汉又增设东南西北中郎将。此外又有杂中郎将,如虎贲中郎将、使匈奴中郎将等。建安以后,地方割据,自相署置,中郎将名号渐多。

☚ 省中   太守 ☛
中郎将

中郎将

官名。秦置中郎,西汉沿置,分五官、左、右三署,各置中郎将以统领之,隶属光禄勋。平帝时又置虎贲中郎将,统虎贲郎; 至东汉又增置羽林中郎将,与羽林左、右监合为光禄勋属下匕署。又东汉以后,统兵将领也多用此名,其上再加称号。如使匈奴中郎将、平越中郎将、北中郎将等。此外建安中,曹丕曾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以为丞相之副。晋代不置,南北朝并有左、右中郎将之名。

☚ 城门校尉   护军 ☛
中郎将

044.中郎将(p90.3)

释文有云: “西汉时,皇帝的卫侍分置五官、左、右三署,各设中郎将统率之,故有五官中郎将的名号。位次于将军。东汉又增设东南西北中郎将。”
按:行文过于草率,标点失当,影响句意之表达。“东南西北中郎将”,不辞,岂得有此官名?前文于“五官、左、右三署”句中各施隔点以分之,而此句却失标隔点作一句读,造成句意不可解。故当点作: “东、南、西、北中郎将。”则读者固知其为:东中郎将,南中郎将……

☚ 中论   丹丘 ☛

中郎将

武官名。秦置中郎,西汉分五官、左、右三署,各置中郎将统领皇帝的侍卫,隶属光禄勋。平帝时又置虎贲中郎将,统虎贲郎。东汉以后,统兵将领亦多用此名,其上再加其他称号,如使匈奴中郎将、横野中郎将,建威中郎将、东中郎将、北中郎将等等。建安中,曹丕为五官中郎将,系丞相之副。唐代各卫的中郎将为纸级武职。宋初曾用为虚衔。后废。

中郎将

中郎将

官名。汉代始置。掌率侍卫护卫皇帝等事,汉时属光禄勋。《汉书·百官公卿表》: “中郎有五官、左、右3将,秩皆比二千石。……平帝元始元年 (公元1年) 更名虎贲郎,置中郎将,秩比二千石。……宣帝令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秩比二千石。” 《旧唐书·职官志三》: “左、右千牛卫: ……中郎将各2人 (正四品下) ……”

☚ 中大夫   中黄门 ☛

中郎将

官名。秦置中郎,西汉置五官、左、右三署,各置中郎将以统领皇帝的侍卫,属光禄勋。平帝曾置虎贲中郎将,以统虎贲郎。东汉以后常用为统兵将领之称。唐代各卫置中郎将,为低级武官。宋初曾用为虚衔,以后不置。

中郎将

古代武官名。秦始置,汉沿用。西汉时,担负皇帝侍卫的中郎,分为五官、左、右三署,各置中郎将以统之,隶属于光禄勋(郎中令)。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又置虎贲中郎将,以统虎贲郎宿卫。东汉相沿,曹丕曾任五官中郎将,置属官,以为丞相之副。末年又增置东、南、西、北4中郎将,皆率师征伐。此外,还置杂中郎将,如使匈奴中郎将等。魏、晋、南北朝亦置此官。唐诸卫所置中郎将,则为低级武职。以后即废。

中郎将zhōng láng jiàng

官名。秦置,汉因之。西汉时皇帝的侍卫分五官、左、右三署,各置中郎将以统帅侍卫,皆秩二千石,位低于将军。平帝时又置虎贲中郎将。东汉沿置,又增置东西南北四中郎将、羽林中郎将、使匈奴中郎将;建安以后,地方割据,自相署置,多名中郎将。其后,魏、晋、宋、齐、梁、陈等皆沿置。唐代各卫府也置中郎将,正四品下。宋代也有中郎将。均掌执戟值班、宿卫侍从、守护殿门、出充车骑之诸郎。五官中朗将,掌五官郎;左中郎将,掌左署郎;右中郎将,掌右署郎;虎贲中郎将,掌虎贲郎;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后汉书·百官二》、《新唐书·百官四上·十六卫·亲卫之府》、《宋史·职官六·环卫官》、《通典·职官十一·中郎将》。

中郎将

官名。秦朝置,统领中郎,侍卫皇宫诸殿门户,皇帝外出时随行护驾。属郎中令。汉朝沿置,设五官、左、右中郎将统领三署郎官,虎贲(期门)、羽林中郎将等统率禁军,使匈奴中郎将监护南匈奴,东汉末期,又置东、西、南、北中郎将统兵征讨。汉末战乱后,置有诸名号中郎将,多为统兵将领或镇抚少数民族,位在同号将军之下,校尉之上。唐朝时为府兵将领,分隶十六卫及东宫十率府。

中郎将

官名。始于秦,西汉沿置,皇帝的侍卫分属五官、左、右三署,各置中郎将统率,位次将军,隶属郎中令(后称光禄勋)。平帝时又置虎贲中郎将,统虎贲郎。东汉增设东西南北中朗将,又有杂号中郎将。因事置名,如使匈奴、平越、司金、武卫中郎将等。汉末军阀割据,自相署置,中郎将名号尤多。曹丕为五官中郎将,实为丞相之副。唐代各卫有中郎将,为低级武官之职。宋初曾用为虚衔,后废。

中郎将

(1)武官名。按其性质可以分为若干类:一是皇帝近侍诸郎的首领。秦有中郎,西汉时侍卫皇帝的诸郎分为五官、左、右三署,各置中郎将以统之,隶属于光禄勋;平帝时又有虎贲中郎将,统虎贲郎。三国魏有五官、左、右、虎贲、羽林诸中郎将,又有武卫中郎将。晋有五官、左、右、虎贲诸中郎将。南朝宋齐有五官、左、右、虎贲诸中郎将,梁陈有左、右、虎贲诸中郎将;北魏有虎贲中郎将,北齐有左、右、武虎中郎将。二是统兵的将领。东汉以来有东西南北四中郎将,三国时有各种名号中郎将,如绥南中郎将,建威中郎将、荡寇中郎将;又有无名号的中郎将,如魏有中郎将庞德、典韦,蜀有中郎将霍峻、邓芝,吴有中郎将孙伟、吾粲等均无名号。魏又有典军中郎将、抚军中郎将以督领中军。金太和中伐宋,又置殄寇中郎将。三是少数民族地区和屯田地区的长官。东汉有使匈奴中郎将(主护南单于);三国魏置护匈奴中郎将(主护南单于);晋与南朝宋齐置平越中郎将(主护南越);三国魏又有典农中郎将(掌屯圧地区的生产、民政和田租,魏末改为太守)。四是杂中郎将,即临时设置或掌特定事务的中郎将。三国魏有率善中郎将(安置降服的少数民族首领)、司金中郎将(主冶金事务)、司律中郎将(掌乐律),度支中郎将(掌诸军兵田),司直中郎将(主弹劾非法)、司市中郎将(主市场交易)等;蜀有奉车中郎将、翰林中郎将等。五是唐代于各卫置中郎将,成为低级武官。宋初曾用为虚街,后废。(2)武散官名。唐制有怀化中郎将、归德中郎将之名,专授给内附的少数民族的首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9: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