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格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格局

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格局

我国国土资源广大,在辽阔的国土上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不少自然资源在总量上都位居世界前列,如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前苏联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此外,我国还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待开发的海洋资源。以45种主要矿产储量的潜在价值计算,也仅次于前苏联和美国。我国水资源总量2721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 (仅次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尼),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8亿吨,居世界首位。我国动植物资源品种繁多,全国有高等植物301科,2980属,3万多种,在世界上也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 陆栖脊椎动物共有2109种,占世界的9.9%。我国草原面积为53.2亿亩,在世界上仅次于澳大利亚、美国和前苏联。由此可见,从总体上看,我国可算作是个资源大国,资源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一定保证程度。比如,从发展工业的物质基础——矿产资源来看,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矿种配套齐全,而且不少矿产资源的潜力还很大,如石油、天然气、煤、金矿、铜矿等,目前已探明的储量仅大体相当于潜在资源总量的一小部分,这就是说,通过地质勘探工作,还可能发现一大批新的矿产资源基地。主要依靠本国矿产资源,建设独立完整的经济体系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有资源条件的。
由上我们看出,就资源总量来说,我国可以说是 “地大物博”,但是,如果进一步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格局,可以看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1) 资源的绝对数量多,相对数量少。自然资源是人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基本来源,人及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是建立在自然资源基础之上的。因此,资源的丰匮不能只从总量上看,必须从人与资源关系上来看,人均占有资源的数量才能准确反映资源的真实情况。由于我国人口过多,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长,因此,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还在呈下降趋势。我国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960万平方公里合144亿亩,人均12亩,仅为世界人均土地50亩的27%; 我国人口密度为110人/平方公里,而世界平均人口密度为30人/平方公里,我国比世界人口密度大三倍以上。我国耕地资源按国家统计局统计数1990年为14.9亿亩,人均约1.2亩,而世界人均耕地是5.5亩 (美国是14.5亩,前苏联是13.3亩,加拿大是28.4亩,澳大利亚是50亩)。我国人均草地约4.5亩,世界人均草地是11.4亩。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600多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量 (10800立方米) 的四分之一。我国现有森林总面积为18亿多亩,人均仅1.7亩,世界人均为15.5亩。矿产资源的情况也大致相似,我国不少矿产探明的储量都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若以100计,则世界人均铁的占有储量为413、铅为 1235、铜为406、金为2100。由此可见我国人均自然资源的占有量是很少的,与资源总量居于世界前列恰好相反,人均资源占有量则居于世界的后位。而且由于人口连年增长,相应将引起人均资源占有量这个相对数不断缩小。所以,我国的情况是,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则是世界上最少的国家之一。这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只有很好地认识到这一点,我国在经济发展的战略抉择中,才能坚定地选择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2) 从总体上看,我国自然资源的质量不高,资源生产力较低。突出地反映在作为自然资源的主体——土地资源上。我国土地资源中,沙漠、戈壁和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就达 52.3 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36.3%; 土地中山地多,平原少,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占国土面积的86%,1000米以上的土地和高原占国土面积的64%。由于国土中难以利用的土地和山地面积占的比重大,因此,垦殖率就必然低。我国土地的垦殖率仅为10.4%,远远低于土地面积与我国大致相等的美国,美国的垦殖率比我国高一倍多,我国的垦殖率比人多地少的日本还低30%,比英、法、德等国低1.5—2.5倍。印度虽然人口众多,但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垦殖率高达56.7%,人均耕地面积比我国高一倍多,因此,在人地关系上的矛盾远没有我国突出。我国由于山多地少,给交通运输的发展亦造成很大的障碍,使许多地区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昂。同时给资源的开发也造成很大的困难。由于山地多、坡度大,水土易于流失,使土质瘠薄,土地的自然生产率低。山区修建水利灌溉工程的难度大,投资多,实现农业机械化也远比平原地区困难。我国50多亿亩草场,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和北部高寒干旱地区,气温低,雨量少,产草量低,一般亩产鲜草在200—300斤以下,因此,草场的载畜量低,利用率不高。美国每百亩草场的载畜量 (羊单位计算) 为33只,新西兰77.2只,前苏联22.5只,我国北方草场仅5.6只。我国矿产资源多数矿种是贫矿,富矿少,适于露天开采的为数也不多。铁矿石的平均品位只有34%,可直接入炉的富矿仅占总储量的1—2%,在探明的总储量中,有相当部分为红铁矿,由于选矿技术不过关,不能利用,因此,我国目前每年都要大量进口铁矿石。我国的森林资源大都分布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和江河上游的源头及分水岭地区、给管理和开发造成很大的困难,成过熟林在我国森林资源中占的比重大,这使我国森林年生长量小,仅为2.66%,平均每公顷生长量为2.4立方米,而林业发达国家高达6立方米,森林蓄积量我国每公顷为90立方米,世界平均每公顷为110立方米,有些国家高达200立方米。我国是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有不稳定的特点,因此,降雨的年际变率大,可靠性小,旱涝交替出现,降雨越少的地区其降水变率越大,降水的最大/最小比值,在南方为1—2倍,在北方高达3倍以上。这对农业生产的威胁很大,使我国的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仍受气候的制约,还不能摆脱“靠天吃饭” 的局面。
(3) 我国自然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差异很大,使得我国自然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东南部热量资源丰富,西部高原热量不足; 东南部雨量充沛,西北部干旱少雨。东南季风区集中了全国耕地和林地的90%以上,西北内陆沙漠、戈壁和盐地面积大,耕地和林地都很少。水资源地域分布的不平衡特别突出,全国外流河水系的土地面积占全国幅员的65%,河川径流量却只占全国的9.58%,内陆河水系土地面积占全国的35%,但河川径流量却只占全国的4.2%;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径流量占全国的83%,耕地占全国的35%,每亩耕地摊水量近3000立方米; 黄淮海流域的耕地占全国的40%,径流量却只占6.6%,每亩耕地摊水量仅218.8立方米;海河滦河流域每亩摊水量只有160立方米; 松辽流域耕地占全国的20%,水资源只占全国的3%; 南多北少是我国水资源的一个显著特点。森林资源的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东北和西南边远山区的森林占全国森林蓄积量的3/4; 华北和中原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森林蓄积量仅占全国的3.2%; 西北五省区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37%,森林覆盖率仅为1.1%。能源和矿产资源地域分布的不平衡性也很突出,煤炭和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北方,南方很少分布。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其他地区不多。
(4) 在当前和今后的经济发展中,我国许多自然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有些资源特别是农业自然资源的后备严重不足。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有计划地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从1991年起到20世纪末,将实现经济发展的第二个战略目标,即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今后10年平均每年国民生产总值要增长6%,这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是一个比较高的增长速度。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的增长速度也不一样。对世界各国原材料的消费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历史资料分析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2000美元以下时,对原材料需求的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2000美元时,对原材料需求增长的速度就减慢。我国经济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处于一个比较高速的增长阶段,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我国资源产品的供给却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已经面临水、能源、原材料供应不足的严重困难 在今后十年内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中所需要的重要矿产资源中有十多种严重不足,如石油、铬铁矿、钾盐等。铁矿、铜矿、磷矿的开发也难适应加工工业的发展需要。由于资源紧缺,全国约1/4的工业生产能力得不到发挥,我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钢材、有色金属和化肥的进口国之一。预计到2000年,我国现有铁、锰矿山生产能力将消失10%,铜、铅锌矿山生产能力将消失40%,金矿生产能力将消失70%。根据国家组织有关的300多名专家对矿产资源在实现 “三步走” 战略目标保证程度的科学考察和论证的结果表明,40种主要矿产资源中,20世纪内已有1/4感到紧缺,进入21世纪时将有一半不能满足需要。如果不从现在起切实加强地质勘探工作,并积极地加快资源的开发,到2020年时,绝大多数矿产资源将处于不能满足需要的状态。
我国不仅以土地和水为中心的农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少,而且资源的后备也非常有限。我国绝大部分宜于农垦的土地,一般都已开发利用。据调查统计,今后可供开发的农林牧地共约18.8亿亩,其中可作为种植农作物和人工牧场的仅有5亿亩,这5亿亩宜垦地中,适宜作为耕地开垦的近2亿亩,而且这2亿亩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等边远地区,开垦的难度较大,即使把这2亿亩土地全部开垦出来,也只能得到耕地1.2亿亩(以开垦系数60%计算),全国人均耕地占有量仅能增加一分地,不能缓解目前每年人口增长1700多万、耕地减少500—700万亩的人增地减的突出矛盾。我国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足2700立方米,比世界平均数10800立方米少3/4,我国耕地亩摊水量仅1760立方米,比世界平均数2363立方米也少得多。根据全国2000年供需水量分析,到2000年时供水能力预计为6532亿立方米,需水量预测为6794亿立方米,缺水量达262亿立方米。我国人均耕地数量少,又缺少耕地后备资源,这就决定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必须走依靠土地资源的深度开发,提高土地生产率的集约经营的道路; 我国水资源不足,而农业又是耗水量最多的产业部门,这就决定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亦必须走节水型农业的道路。

☚ 自然资源的保护   资源市场 ☛
0000424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