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国家图书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国家图书馆

在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前身为1909年4月24日清政府学部奏请筹建的京师图书馆,1928年7月改名国立北平图书馆,1949年10月改称北京图书馆,馆址在文津街。新馆1987年7月1日建成,占地72400m2。为北京20世纪80年代“十大建筑”之一。主楼地下3层,地上19层。馆舍总建筑面积186462m2,居世界第3位。馆藏量1816.8万册(1998年底2160万册)。其中:图书728.6万册,期刊77.4万册,非书资料118万册(件),报纸10.3万件,资料46.8万件。联合国资料和一些国家政府出版物28万余册;特藏资料60余万册。馆藏中,中文文献占40%,外文文献占60%;有殷墟甲骨3500余片,占世界第1位;有古籍善本26万册,普通线装书近20万册。在世界6大图书馆中,藏书量居第5位。全馆共有阅览室36间,可容纳3000人。此外还有可容6~16人的小研究室几十个。书库总面积6万m2,可藏书2000万册。同时拥有电子计算机、视听设备等各种现代化技术设备。该馆由多层群楼环抱一座主楼,是对称院落式的现代墙体与中国传统屋顶的完美结合。报告厅有1200个座位,展览厅展线500m。20世纪70年代中期自动化工作起步。1989年大型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启动。至2000年1月,数字化资料达到了4500万页,在国家图书馆网上读书网站供读者使用的数字化资料达到2500万页以上。可支持每天600万人次的访问,5套主机能输出100GB的数据。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多家图书馆保持国际互借关系。设采编部、阅览部、典藏部、善本特藏部等20多个部门,工作人员2011人,其中专业人员1300余人。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为综合性研究图书馆,是国家总书库和书目中心。现馆址在北京西郊白石桥,高梁河畔。旧址在北京文津街北海之滨,现为分馆。前身是清政府学部的京师图书馆,辛亥革命后由北京政府教育部接管。1912年8月27日开馆,1916年确立了国家图书馆的地位,1928年7月,改名为北平图书馆,1931年文津街馆舍建成,1933年与南京中央图书馆同为国家图书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名为北京图书馆,是中国唯一的国家图书馆。1975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兴建北京图书馆新馆,1987年7月新馆落成。现有馆舍17万平方米 (新馆舍为14万平方米),设阅览室30余个,拥有阅览座位3000多个,日均接待读者8000余人。至1991年底累计藏书达1670余万册,居世界第五位。其中中文文献占40%,外文文献占60%。馆藏古籍善本达26万册,普通线装书近200万册。该馆重视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引进了日本NecAcos630计算机系统,向读者提供机读目录等高技术服务。馆内现设业务部处24个,现有职工1700余人,其中专业人员1100多人。

☚ 定题情报服务   北京大学图书馆 ☛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为综合性研究图书馆,是国家总书库和书目中心。现馆址在北京西郊白石桥,高粱河畔。旧址在北京文津街北海之滨,现为分馆。前身是清政府学部的京师图书馆,辛亥革命后由北京政府教育部接管。1912年8月27日开馆,1916年确立了国家图书馆的地位,1928年7月,改名为北平图书馆,1931年文津街馆舍建成,1933年与南京中央图书馆同为国家图书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名为北京图书馆,是中国惟一的国家图书馆。1975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兴建北京图书馆新馆,1987年7月新馆落成。现有馆舍17万平方米 (新馆舍为14万平方米),设阅览室30余个,拥有阅览座位3000多个,日均接待读者8000余人。至1991年底累计藏书达1670余万册,居世界第五位。其中中文文献占40%,外文文献占60%。馆藏古籍善本达26万册,普通线装书近200万册。该馆重视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引进了日本NecAcos630计算机系统,向读者提供机读目录等高技术服务。馆内现设业务部处24个,现有职工1700余人,其中专业人员1100多人。

☚ 定题情报服务   北京大学图书馆 ☛
0000553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6:5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