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机修造业agricultural machinery repairing-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中国农业机械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遍布全国的县级农机修造厂组成。其任务是: 承担各种农业机械的技术服务和维修; 进行磨损零件的修复和简单维修配件的制造; 因地制宜地制造小型农机具和农村用一般机电产品。 中国农机修造业是在1950年以后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❶50年代是初创阶段。1952年培训了第一批35名拖拉机修理工,承担国营拖拉机站进口农业机械的维修任务; 1956年开始在拖拉机站内建立修理厂(间); 1958年以后修理厂开始从拖拉机站独立出来,但大多设备简陋,工人技术水平低,不能保证修理质量。 ❷60年代是开始有计划建设的阶段。1959年底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农机修配会议,着重研究了农机修配网建设的短期规划。由此开始有计划地建设农机修理厂。至1965年,国家共投资3.6亿元。新建和改建了一大批农机修理厂; 组织进行了农机修理厂的标准设计;制定了农机修理厂的规章制度;同时加强企业管理,推广技术革新成果,提高修理质量,降低修理成本。 ❸70年代是大量发展农机修造厂的阶段。在1970年前后,确定了“建设和充实县级农机修造厂,以及县级农机修造厂面向农村,为农业服务,又修又造,以修为主”的方针。到1972年底,全国有96%的县(自治县、旗)建立了农机修造厂。基本上做到了每县一厂,少数为一县数厂。在县级农机修造厂内,逐步建立修理、修旧和配件生产三条生产线;开展修旧利废,推广胶补、铸铁冷焊等多项旧件修复工艺。 ❹1979年以后是调整、改革的新阶段。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在全国乡镇涌现出大量集体经营的农机服务站和由个人或联户经营的农机维修点。县级农机修造厂的农机修理任务日渐减少,其修理产值在县、乡、村、户四级维修网修理总产值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县级农机修造厂不断开拓新的生产门路。如代主机生产厂执行产品包退、包换、包修的“三包”和开展特约修理服务;扩大修理领域,增加修理项目,为农村各行各业和个人、联户的机械设备提供修理服务;承担机电产品销售前、后的技术服务;生产当地工农业生产所需的小型机电产品、维修配件及生活用具等。与此同时,陆续开展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企业整顿;建立和完善经济责任制;调整、压缩了县级农机修造厂网点,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1959~1987年县级农机修造厂发展概况见表。中国农机修造业自1950年以来,修复了大量农业机械,支援了农业生产。其中在1973~1986年的14年间,县级农机修造厂修理大中型拖拉机190多万台次,小型拖拉机197万多台次,内燃机约200万台次,生产的维修配件占全国农机配件总产值的10%。1959~1987年县级农机修造厂发展概况见下表。县农机修造厂还利用设备余力,为主机制造厂生产各种配套产品,成为主机厂的得力助手。此外,还为乡镇企业提供了部分装备,培训了大批技术工人,扶持发展了乡镇的小粮油加工厂、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小石粉厂、小水电站等;根据农民需要,生产了许多小型农机具,如畜力胶轮车、小型水泵、手动喷雾器、小型脱谷机、磨面机、榨油机、磨浆机、切菜机、家用鸡笼等,有力地支援了农村多种经营的发展;还与有关单位协作,围绕推广农业新技术,创制出一批新型农机具,如地膜覆盖机、精密播种机、化肥深施机等。 县级农机修造厂发展概况 年 分 | 企业数 (个) | 职工总数 (万人) | 固定资产原值 (亿元) | 金属切削和锻压设备 (台) | 修理试验设备 (台) | 旧件修复设备 (台) | 1959 | 166 | 1.7 | 0.18 | 957 | — | — | 1960 1965 | 318 669 | 4.7 6.7 | — — | 4100 15933❶ | — — | — — | 1970 1975 1978 1980 | 1681 2418 2422 2396 | 26.2 38.5 45.5 41 | 7.36 ❷ 17.02 21.67 23.55 | 35073 74184 84519 87471 | 3869 ❸ 8824 12703 20250 | 212 ❹ 755 ❺ 2944 3325 ❻ | 1984 | 1849 | 25.9 | 18.25 | 60541 | 11487 | — | 1985 1986 | 1667 1661 | 24.2 24.5 | 17.1 18.2 | 57108 53951 | — — | — — | 1989 | 1719 | 28.9 | 24.4 | 61812 | 12260 | — |
注:❶不包括锻压设备; ❷缺浙江省数字; ❸1972年; ❹1973年; ❺缺贵州等5省数字; ❻1979年 县级农机修造厂将进一步调整服务方向,逐步成为当地的机电设备综合修理服务中心。同时发展一批专业化农机修理厂或车间,因地制宜地建立专业旧件修复厂或车间、部件再生厂或车间等。大量采用先进的工艺装备和修理、修复技术,采用科学的劳动组织形式,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设备利用率和修复质量,降低成本,实现以较少的资源和能量消耗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