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华革命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华革命党

 ①民国初年的政党。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为恢复同盟会时期的革命精神,于1914年7月8日在日本东京召集国民党员组成。“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并主张积极的武装斗争。举孙中山为总理,陈其美、居正、许崇智、张静江、胡汉民、张继、廖仲恺、谢持、田桐、邓铿等为总务、党务、军务各部正副部长。在川、滇、黔、晋、陕、甘、苏、浙、闽、赣、鄂、湘各省建立支部。1919年10月10日改建为中国国民党。②参见“中国农工民主党”。

中华革命党

中华民国初年资产阶级政党。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宗旨: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宣布“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成立后发动、组织了护国战争,南方各省纷纷通电反对袁世凯称帝,迫使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1917年8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成立护法军政府并当选大元帅。9月10日,孙中山宣誓就职,护法战争开始,由于西南军阀策动改组军政府,主张由七总裁代替大元帅制,剥夺了孙中山的权利。孙中山愤然离粤,南北军阀议和,护法战争失败。鉴于该党已失去政治作用,孙中山断然解散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建成中国国民党。机关刊物《民国杂志》,以反袁斗争为中心,揭露袁世凯的卖国独裁罪行,壮大了反袁斗争声势,为反袁的军事行动作了舆论准备。还办有《民国日报》、《突击》和《灯塔》。


中华革命党

孙中山于1914年7月在日本建立的资产阶级政党,孙中山为该党总理,“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是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斗争中的中坚力量。但无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脱离民众,斗争屡遭失败。1916年袁世凯死后,该党党部迁到上海,1919年10月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中华革命党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政党。1913年孙中山在日本流亡,9月27日亲自拟定入党誓约,至1914年5月,有400多人入党。5月10日创办《民国》杂志,7月8日在东京正式成立,本部设5部,支部共57个,其中国内18个。党员共万余人。从1914年6月到1915年12月,发动起义40多次,重要暗杀行动4次。1916年7月后,停止活动。1919年10月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中华革命党

271 中华革命党

近代资产阶级政党。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国民党被强行解散,孙中山被迫东渡日本。1914年7月在东京召集国民党员组成中华革命党,孙中山被选为总理,宣布“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规定入党者必须具誓约,按指印,表示绝对服从孙中山。后相继在广东、山东、湖南等地组织武装起义,但均遭失败。1916年袁世凯死后,党部移至上海。1917年领导护法运动,继续对北洋军阀展开斗争。1919年10月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 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 ☛
中华革命党

中华革命党Zhonghua gemingdang

中国国民党的前身。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被迫逃往日本。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召集部分国民党员组成中华革命党,宣布“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规定入党者都要按指印、立誓约,绝对服从孙中山。中华革命党继续进行反袁斗争。但因提不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未能广泛团结反袁力量,徒然采取单纯军事昌险方式,在广东、山东、湖南等地组织武装起义,均遭失败。1917年领导护法运动,继续同北洋军阀斗争,也表现得软弱无力。1919年10月10日,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 二次革命   二十一条 ☛

中华革命党

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的政党。孙自任总理,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继续反袁斗争。但军事上陷于冒险,且有宗派主义倾向。后迁上海,曾发起护法运动。1919年10月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中华革命党

中华革命党

民国初年孙中山组织的资产阶级政党。“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日本,于1914年7月在日本东京建立,孙中山被选为总理。该党“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规定党员入党必须立誓约,按指模,保证绝对服从孙中山的领导。在国内外设立支部,国内支部从事武装讨袁活动,国外支部负责筹饷。但由于未能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未能联系广大人民群众和团结反袁力量,在国内政治生活中没有发挥显著作用,在上海、山东、陕西、湖南、广东等地发动的武装起义,亦均遭失败。1916年,袁世凯死后,党部迁到上海。1917年发起护法运动,但未取得领导地位。1919年10月,改名为中国国民党。

☚ 二次革命   中华民国约法 ☛

中华革命党

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逃亡日本。为了继续推进国内革命事业,于1914年7月8日,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华革命党,核心人物有陈其美、胡汉民、失执信、廖仲恺等。孙中山任总理。宗旨是“实行民权民生主义”, “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加入该党者必须“亲书誓约,严肃宣誓”,表示绝对服从孙中山。该党建立后,孙中山一面在海外创办报刊,揭露袁世凯的罪行,号召人们为推翻其独裁统治而斗争,一面坚持“武力进行”,不断派人回国展开武装反袁斗争。袁世凯复辟帝制后,中华革命党积极参加护国讨袁斗争。但因其脱离民众,多采用单纯的军事冒险方式,斗争屡遭失败。袁死后,党部迁至上海。 “护法运动”后,1919年10月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参考图65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5: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