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战 停战罢兵 黜兵 息甲 缩甲 罢战 停止用兵:息兵戢戈 戢兵 戢武 韬戈 不再用兵:放马华阳 战争止息,不再用兵:归马(归马放牛) 有限期的或局部的停战:休战 罢垒 仆旗 投戈 案兵 息兵,休战:靖兵 息兵停战:韬弦 挂箭 不再战斗:解甲投戈 停止战事:洗甲 休牛 休兵 息燧 止息战事:弥兵 休兵停战:韬戈卷甲 卷甲韬戈 放归军用的牛马,表示停止战事:休牛归马 休兵,停战:偃兵 停止战斗:辍战 卷甲 偃旗息鼓 偃旗仆鼓 偃旗卧鼓 不再战斗:解衣卸甲 解甲投戈 解甲休兵 解甲休士 停止打仗:发鞍 不打仗:休马 不兴战事:散马休牛 通过谈判停战:议和 息兵停战:韬弦 韬旗 退兵停战:退罢 暂停作战:仆旗 停战,按兵不动:顿兵 停止斗争﹑辩论等活动的要求:免战 解除武装,停止战斗:解兵(解兵释甲) 解甲释兵 把武器收藏起来,不再打仗:倒载(倒载干戈) 倒置干戈 倒戢干戈 停止战斗,召集士兵返回营房:收兵回营 停止武备:偃武(~修文) 偃息武备:隐武 息兵修文:韬戈偃武 弃武修文:脱剑 (交战双方停止作战:停战)
另见:停止1 作战 战争 太平 ☚ 努力作战 讨伐 ☛ 解甲释兵jiě jiǎ shì bīng卸下盔甲,放下武器。 ❶ 指停止打仗。 ❷ 也指离开军队,不再过军旅生活。也作“解兵释甲”。 解甲释兵jiějiǎ-shìbīng见“解兵释甲”。《东周列国志》67回:“庆氏有马,惊而逸走,军士逐而得之,乃尽絷其马,~,共往观优。” 偃旗息鼓;解甲释兵 偃旗息鼓;解甲释兵yǎn qí xī gǔ;jiě jiǎ shì bīng【上】偃:放倒。息:停息。不举军旗,停止击鼓。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形容休兵罢战。也比喻事情告终,无声无息。张健行《秋天里的故事》:“这位女演员是剧团的一根台柱,台柱一倒,剧团不就得偃旗息鼓了吗?” 【下】解:解开,卸下。释:放下,放脱。脱去铠甲,放下武器。形容结束战争,不再用武。 ◆也作“解兵释甲”。清·余怀《王翠翘传》:“龙文笑曰:‘非为胡公作说客,乃为故人作忠臣耳。王直已遣子纳款,故人不乘此时解甲释兵,他日必且为虏。’” 【综】形容解除武装,停止战争。 【例】抗金名将韩世忠、梁红玉夫妇,在黄天荡把金兀朮打得大败,金兀朮虽然侥幸逃脱,但从此偃旗息鼓,解甲释兵,再也不敢对中原轻举妄动了。 ☚ 休兵罢战;偃武修文 三、经济 ☛ 00001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