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磷作用phosphate solubilization在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有机磷化合物转化为磷酸盐(PO3-4)或将土壤中难溶性磷转变为可溶性磷的过程。它能增加土壤中可给性磷的含量,有利于植物生长。 解磷类型及参与的微生物 土壤中的解磷作用分酶解型及酸解型两种。前者指土壤微生物利用其酶系统对诸如核酸、卵磷酯及植素等有机磷化合物逐步降解,最终转化为磷酸盐。参与此过程的微生物种类很多,主要有蜡质芽孢杆菌(B.cereus)、覃状芽孢杆菌(B.mycoides),多粘芽孢杆菌(B.polymyxa)以及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等,其中尤以巨大芽孢杆菌作用最强,数量也最多;后者系指借助某些微生物的酸性代谢产物,如各种有机酸及碳酸、硫酸或硝酸等的溶解作用,提高土壤中磷酸钙或磷灰石的溶解度。解磷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其中以细菌所占比例最大。土壤中解磷作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基质的种类、数量以及影响参与解磷微生物活动的生态因子——通气、水分、及土壤pH等状况。 解磷强度及其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为了表征土壤解磷作用的大小,通常以解磷强度为指标。在土壤中加一定量有机磷或无机磷化物,经培育一定时间后,测定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在纯培时,可用加入的每克磷源释放出有效磷的毫克数表示。 土壤解磷强度随土壤类型、磷源种类,数量及培育条件而异。因此,它只能相对地、有条件地表示土壤中解磷生物活性的强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