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华书学大辞典︱凡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华书学大辞典︱凡例
  • 位置: 首页/附录库/中华书学大辞典

凡例

 (一) 本書内容
 (1). 是編乃中國書法藝術之專業辭書。係筆者在漢譯了日本木耳社出版的中西慶爾《中國書道辭典》的基礎上,復廣蒐海内外資料,總匯更新,編成鉅著。當代書學前賢研考中國書學之成就,殆萃於斯。蓋凡中國書法、篆刻、金石、文房具之屬,靡不包容;且廣及史學、美術史、古文書學、書志學、小學、文學、輿地、宗教等。
 (2). 是編宜供海内外書法家、金石家、篆刻家及其理論家創作、研究之參照,且供文字學者、考古學者、書畫教學人員、廣大藝術同仁博覽益知,開卷或能有獲。
 (3). 是編總一百七十餘萬言,列六千六百七十餘目。 其内容大别為五:
 甲 典型書法、金石、篆刻作品之注釋與品騭,計一千七百八十三目。
 乙 歷代叢帖及與書法、篆刻、相關之著録評介,計一千九百三十五目。
 丙 書法家、篆刻家、金石學者、文字學者、考古學者、文房具研製者之評傳,以及地名略釋等,計二千一百四十六目。
 丁 以“文房四寶”為主之書法、篆刻、繪畫用具及物品簡介,計二百三十目。
 戊 有關書法、篆刻、金石、繪事等術語之釋義,計五百七十八目。
 為便集中闡述,其中不少條目僅係粗設,仍可細分為數目或十數目。 例如 【千字文】、【木簡】、【甲骨文】、【書體】諸項。
 (4). 編中除設有【印章】、【篆刻】項與【筆】、【墨】、【紙】、【硯】項以及其他各項外,正文後尚載有《中華書學史略》、《印章史概論》、《文房四寶史簡說》等專文,俾便學者有全面、系統之理解。
 (5). 是編所涉時代,起自三代,斷於近代。爾後之有關内容,只收載部份,餘者尚俟補苴。所標年代,俱用國曆或和曆,即在朝代之後加年號,復注以公元,第“公元”二字免書。例如:[一山一寧](南宋·淳祐七年—— 日本·文保元年 1247~1317)。
 (6). 諸條目中,凡涉及多義或歧義者,輒選擇與書學相關之義釋,按(1)(2)(3)……數碼,分别釋注。
 (7). 部份少數民族之文字書迹,編中有所載入。 凡與中國古代書學密切相關之東瀛等海外諸國遺迹、著述、人物以及西洋漢學家暨其專著,本辭典亦不乏紹介。
 (8). 至如[洛陽]、[西安]之類地名暨科舉諸事,雖不攸關書法篆刻藝術,第因闡叙全文之便,遂亦集録於編中。
 (二). 本書編纂法
 (1). 條目臚列,以漢字印刷體筆畫為次。 辭目皆用符號“【】”括注。
 (2). 人物條目概取其姓名,不用字、號或他稱。 例如[金農]不稱[金冬心],而正文中則載其字、號凡二十有一。帝皇條目用廟號或謚號,不稱其姓名。例如[徽宗]不稱[趙佶],[唐太宗]不稱[李世民]。
 (3). 因帝皇稱號每有雷同,為免淆惑,必在其稱號前冠以朝代名。 例如[晉武帝],不單稱[武帝]。若無雷同者則直書其號,例如[乾隆帝]不稱[清乾隆帝]。
 (4). 是編所選列之書法家、篆刻家及其他論家、金石書畫收藏家,多見於舊時著録或古迹,偶有僅據歷代傳聞者。
 (5). 某些作品,其作者(書者、刻者、撰者)尚無定論,則於其姓名前冠以“傳係”字,或以“傳□□書(刻、撰)”示之。
 (6). 正文之前,設有《檢字表》與《目録》。卷後又附有《分類目録》。其類别亦按漢字印刷體筆順排列,查閱較為便當。
 (7). 是編條目之名,每從世俗慣稱,其它异名、簡稱、全稱者,則作附載,或另設副條,不復詮釋。
 (8). 對人物、作品、著述、術語之异說,書中兼收并蓄,可供學者權衡鑒定。
 (9). 書中引文,除偶例外,概録原文;非用原文者,則不加引號“ ”。
 (10). 凡碑、帖、字畫以及文房具、物品之大小,多用市制尺、寸、分示之;而地區、位置等,則以公制公里、公尺、厘米示之。
 (11). 是編以“⇒”示同一事物;以“→”示參考事項;以“□”示漫漶不清,權作“某”之意也。
 (三) 附録
 (1). 正文之後,附録有《中華書學史年表》、《法帖匯刻帖目録》、《字號室名索引》、《中華地名一覽表》、《編譯主要參考書目》,俾對理解正文多所佽助。附録之字號、齋室、地名等,并皆與正文有關。
 (2). 《中華書學史略》與《中華書學史略年表》,載有關中華書學之歷史大事。 除典型人物外,至於一般書畫家、篆刻家、金石學家以及文字學者等之個人活動,不予論載。
 (四) 圖版
 是編附印大量插圖,計一千九百餘幅。學者持之,足資賞鑒中國古代文物珍品;習者覽之,容能啟悟書藝之要諦。 雖原作已有漫漶者,亦得傳其真迹神韵。
 (五) 其他
 (1). 此書付梓後,陸續行世之私藏古舊珍貴墨迹、典籍,相繼出土之優秀墓志銘、造像記、篆刻印章作品、文房具及其他物品,擬於再版時修訂增補。
 (2). 是編所載作品之庋藏者,因時异境遷,或已易其原主,祈學者毋庸拘泥於書中所記。
 (3). 筆者原備有若干書法、金石著述之封面圖版,為不使篇幅過冗,而暫作割愛删除。
 (4). 本辭典之印製,注重翔實、鮮明、典雅、華貴,期能突現傳統藝術與時代特徵,要皆以益於讀者為宗旨。
☚ 中华书学大辞典︱作者簡介   中华书学大辞典︱分類目録 ☛
0000024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