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 ![]() ![]() 中农zhōng nóng旧指经济地位在富农和贫农之间的农民。1925年李大钊《土地与农民》:“农民种类: 富农、中农、小自耕农、佃农。”1927年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好些中小地主、富农乃至中农,从前反对农会的,此刻求入会不可得。” 中农zhōng nóng生产能力中等的农民。见“下农”。 中农middle peasant占有土地和生产工具,通常不出卖劳动力,经济上自给自足,靠自己劳动生活的农民。他们占旧中国农村人口的20%左右。土地改革以前,根据其经济地位的差别,中农分为较贫苦的中农、一般中农和富裕中农。较贫苦的中农生活水平与贫农接近;一般中农为自食其力;富裕中农则对别人有轻微的剥削。富裕中农的剥削量,1933年规定为不超过家庭总收入的15%,1950年改为25%。这是划分富裕中农和富农的界限。中农虽然是小私有者,有资本主义倾向,但又是劳动者,有革命要求,是无产阶级的团结对象和可靠同盟军。土改以后,由于经济状况的变化,中农在农村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农业合作化时期,把原来贫农上升的中农称为新中农,原来的中农称为老中农;按其经济地位又分为下中农(包括中中农)和上中农(即富裕中农)。 中农农村中的小资产阶级。介于贫农和富农之间的农民。占有土地,有相当的生产工具,靠自己劳动为生,不出卖劳动力。经济地位和生活状况在普通中农以下的称下中农,超过普通中农的称富裕中农。既是劳动者又是小私有者,由此决定政治上的摇摆性,在根本问题上和无产阶级的利益是一致的,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中农拥有一定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的农民。他们在旧中国农村人口中约占20%左右。土地改革前,根据他们的经济地位分为较贫苦的中农、一般中农和富裕中农。较贫苦的中农受地主、富农的少量剥削,生活水平接近贫农。一般中农既不剥削别人,也不受他人剥削。富裕中农对别人有轻微的剥削,其剥削量一般仍不超过全家一年总收人的15%为限度,特殊情况不得超过30%。中农是小私有者,但又是劳动者,在旧中国没有政治权利。“中农不但能够参加反帝国主义革命和土地革命,并且能够接受社会主义。因此,全部中农都可以成为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是重要的革命动力的一部分。”(《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606页)土地改革后,分得土地和生产工具的贫农上升为中农的,称为新中农。在农业合作化时期,新老中农中一部分生活较贫苦的称为下中农,他们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 一部分生活较富裕的称为上中农,他们的资本主义倾向较严重。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党和国家的阶级路线是依靠贫下中农,巩固地团结中农。 中农 中农拥有相当的生产工具,不出卖劳动力,经济上自给自足,靠自己劳动生活的农民。亦称“自耕农”。多数中农占有土地;少数无土地。所耕土地全部是租入的,称为“佃中农”。土地改革以前,根据其经济地位的差别,中农又分为较贫苦的中农、一般中农和富裕中农。较贫苦的中农,土地不足,受地主、富农少量的地租、债利的剥削,生活水平与贫农接近;一般中农,自食其力,既不剥削别人,也不直接受地主、富农的剥削;富裕中农,对别人有轻微的非经常性的剥削,其剥削量1933年规定为不超过家庭总收入的15%,1950年8月改为25%,特殊情况下最多不能超过30%,上述剥削量是区别中农与富农的重要界限。中农占旧中国农村人口的20%左右,其所经营的都是小生产的经济。毛泽东对旧中国的农民作了深刻的分析,指出:中农都是没有政治权利的,受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剥削。所以,“中农不但能够参加反帝国主义革命和土地革命,并且能够接受社会主义。因此,全部中农都可以成为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是重要的革命动力的一部分。中农态度的向背是决定革命胜负的一个因素,尤其在土地革命之后,中农成了农村中的大多数的时候是如此”。同时,毛泽东又指出,中农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对革命的态度是游移的,并且,中农的三个部分因经济情况不同,对革命的态度,在平时也各不相同,但“到革命潮流高涨、可以看得见胜利的曙光时”,他们又都会参加革命。因此,不损害中农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重要政策。土地改革以后,分得土地和生产工具的贫农上升为中农,称为新中农。在农业合作化时期,新老中农中一部分经济地位贫苦、生活不富裕的称为下中农。他们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依靠对象;新老中农中经济地位较为富裕的称为上中农,即富裕中农,其中一部分有严重的资本主义倾向,对社会主义改造有抵触情绪。党和国家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阶级路线是依靠贫农下中农,巩固地团结中农。 ☚ 上中农 下中农 ☛ 中农 中农农民的一部分。具体指一般占有土地和相当数量的生产工具,生活来源全部或主要依靠自己劳动的农民。他们通常不出卖劳动力,有的出卖少量劳动力和租种他人土地。其经济地位介于贫农和富农之间。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条件下,中农经常发生两极分化,其中多数沦为贫农或雇农,少数上升为富农。我国土地改革前,中农约占农村人口的20%。新中国成立以后,贫苦农民的经济状况有所改善,中农在农村人口中的比重有所上升。 ☚ 富农 佃农 ☛ 中农middle peasan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