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两博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两博鬓liǎnɡbóbìn也称“双博鬓”“二博鬓”。后妃、内外命妇在一定礼仪场合使用的鬓发,是一种假鬓,形似薄鬓,鬓发下垂至耳,抱住面颊,下垂过耳,左右旁鬓上各饰有叶状花钿、翠叶之类的饰物。始于隋,而流行于唐、宋、明各朝的贵族妇女,各有损益。《隋书·礼仪志七》:“皇后服四等……首饰花十二钿,小花毦十二树,并两博鬓……皇太后服,同于后服……贵妃、德妃、淑妃,是为三妃。服褕翟之衣,首饰花九钿,并二博鬓。”《新唐书·车服志》:“皇后之服三:首饰大小华十二树,以象衮冕之旒,又有两博鬓……皇太子妃之服有三:九钿,其服用杂色,制如鞠衣,加双佩,小绶,去舄加履,首饰花九树,有两博鬓。”《宋史·舆服志三》:“皇后首饰花一十二株,小花如大花之数,并两博鬓……妃首饰花九株,小花同,并两博鬓……皇太子妃首饰花九株,小花同,并两博鬓。”《金史·舆服志上》:“皇后冠服,花株冠……上有金蝉鑻金两博鬓。”又《舆服志二》:“皇后冠服:洪武三年定……两博鬓十二钿……永乐三年定制……三博鬓,饰以金龙、翠云,皆垂珠滴……皇妃、皇嫔及内命妇冠服:洪武三年定,皇妃受册、助祭、朝会礼服。冠饰九翚、四凤花钗九树,小花数如之。两博鬓九钿。皇太子妃冠服……永乐三年更定,九翚四凤冠……双博鬓,饰以鸾凤,皆垂珠滴……永乐三年定燕居冠……金凤一对,口衔珠结。双博鬓,饰以鸾凤。金宝钿十八,边垂珠滴。”《明史·舆服志三》:“命妇冠服:洪武元年定,命妇一品,冠花钗九树。两博鬓,九钿……二品,冠花钗八树。两博鬓,八钿……三品,冠花钗七树。两博鬓,七钿……四品,冠花钗六树。两博鬓,六钿……五品,冠花钗五树。两博鬓,五钿……六品,冠花钗四树。两博鬓,四钿……七品,冠花钗三树。两博鬓,三钿。”明王圻《三才图会》卷三:“两博鬓,即今之掩鬓。”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四:“掩鬓,或作云形,或作团花形插于两鬓,古之所谓两博鬓也。” 两博鬓 两博鬓后妃、内外命妇在一定礼仪场合梳用的鬓发,是一种假鬓,形似薄鬓,鬓发下垂至耳,抱住面颊,在左右鬓上各簪二片金钿、翠叶之类的贵重首饰,谓“二博鬓”。各簪三片金钿,则为“三博鬓”。与一定发髻、花钗、服饰等相配,有等级贵贱之分别,盛行于隋、唐、宋、明各朝宫中后妃命妇中,士庶女子不得施用。据《隋书·礼仪志》载:皇后“首饰花十二钿,小花毦十二树,并两博鬓”。《新唐书·车服志》载:皇后受册、助祭、朝会、大会时“首饰大小华十二树,以象衮冕之旒,又有两博鬓”,内外命妇受册、从蠶、大朝会之服,皆“两博鬓饰以宝钿”。明代定制更为详细。《明史·舆服志》载: “皇后冠服,洪武三年 (1370)定,受册、谒庙、朝会、服礼服。……两博鬓十二钿。”永乐三年(1405)改为皇后礼服: “三博鬓,饰以金龙、翠云、皆垂珠滴。”常服为“三博鬓,饰以鸾凤”。命妇冠服,洪武元年(1368)定: “命妇一品,冠花钗九树。两博鬓,九钿。……二品,冠花钗八树。两博鬓,八钿。……三品,冠花钗七树。两博鬓,七钿。……四品,冠花钗六树。两博鬓,六钿。……五品,冠花钗五树。两博鬓,五钿。……六品,冠花钗四树。两博鬓,四钿。……七品,冠花钗三树。两博鬓,三钿。” ☚ 薄鬓 垂髻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