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东条英机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东条英机1884—1948日本内阁总理大臣(首相),甲级战犯。生于东京的大军阀家庭。父东条英教为发动和指挥中日甲午战争、屠杀中国人民的刽子手。1905年陆军大学毕业。历任驻德国大使馆武官、陆军省军务局动员科长、参谋本部作战科长。1931年参与策划“九·一八”事变。1935年任关东军宪兵司令官,后任关东军参谋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率领“东条兵团”侵入中国承德、张家口和大同等地。1938年任陆军次官。1940—1941年任陆军大臣,主张扩大侵华战争和准备对英、美作战。1941年10月继近卫文麿任内阁首相,兼陆军大臣、内务大臣、军需大臣和总参谋长等职。同年12月发动太平洋战争,把侵略战争扩大到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企图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的狂妄计划,变东亚为日本的殖民地。1944年7月被迫下台。日本投降后自杀未遂。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1948年12月23日被绞死。 东条英机
东条英机 日本人。日本陆军大学毕业,曾任日本驻德大使馆武官、参谋本部作战科长等职。1931年参与策划九一八事变。1935年起,先后任日本关东军宪兵司令,关东军参谋长,力主扩大对华侵略。七七事变后,以兵团长率日军侵犯察哈尔。1938年5月起,任日本近卫内阁陆军次官、陆军大臣。1941年10月任日本首相兼陆军、内务大臣,后又相继兼任外务、文部、商工、军需大臣和总参谋长,集军政经文大权于一身,推行法西斯独裁统治。旋发动太平洋战争。1944年7月被迫辞职。日本投降后以甲级战犯被捕。1948年11月12日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12月23日执行。 东条英机 日本首相(1941~1944)。生于大军阀家庭,其父东条英教是发动和指挥中日甲午战争、屠杀中国人民的刽子手。东条青年时期系统地接受军国主义教育。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关东军宪兵司令官,疯狂镇压中国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1937年任关东军参谋长,曾率领“东条兵团”侵入中国承德、张家口、大同等地。1938年任陆军次官。次年改任航空总监。1940~1941年任近卫文麿内阁陆军大臣,疯狂鼓吹扩大侵华战争和发动反苏战争。1941年组阁,兼陆相、内相。同年12月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后,又兼任外务相、文部相、商工相、军需相和参谋总长。1944年7月在日本失败已成定局的形势下辞职。日本投降后自杀未遂。1948年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处以绞刑。 东条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法西斯首要战犯,陆军大将。1884年12月30日生于东京。1905年陆军士官学校毕业。1915年成为统制派重要成员。1937年任关东军参谋长。1940~1941年任陆军大臣。1941年10月任首相,同年12月发动太平洋战争。1944年7月18日被迫辞职。日本投降后畏罪自杀未遂,1948年11月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同年12月23日执行。 东条英机 东条英机1884-1948Dongtiaoyingji日本首相,陆军大将,甲级战犯。生于东京。1915年陆军大学毕业。1919年至1921年考察欧洲。1921年10月,在德国南部的巴登同永田铁山、冈村宁次、小烟敏四郎三个少校订立“盟约”,发誓要刷新陆军人事,改革军队建制, “改造国家”。他们后来都进入参谋本部, 成了陆军中枢的掌权人物。1931年任参谋本部第一课课长, 1933年3月任参谋本部辅佐, 晋升为少将, 同年11月转任陆军省军事调查部长。1935年9月,调任关东军宪兵队司令官。1937年3月,任关东军参谋长。同年6月,向近卫内阁建议尽快发动对华的大规模进攻。“七·七事变”爆发后, 极力主张扩大对华侵略战争。1938年5月调回国内,晋升为陆军省次官。1940年7月, 担任第二次近卫内阁陆军大臣, 反对日军从中国撤退,主张对美开战。同年10月组织内阁。在他的策划下, 11月5日御前会议作出12月上旬向英美开战的决定。为加强法西斯统治, 任首相期间先后兼任外务、文部、内务、商工、军需大臣、参谋总长等要职。1944年7月下台。日本投降后,被占领军司令部列为战犯,下令逮捕。1945年9月11日自杀未遂。1948年11月,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宣布为甲级战犯,12月23日被处以绞刑。 ☚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吉田茂 ☛ 东条英机 东条英机1884—1948Dongtiaoyingji日本首相、陆军大将,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主要战犯。生于东京的一个军人家庭,自幼受军国主义教育。1915年毕业于陆军大学。1920年任驻德武官。1921年10月在德国南部的巴登同永田铁山、冈村宁次、小畑敏四郎三个少佐订立“盟约”,发誓要刷新陆军人事,改革军队建制,以便建立现代战争的总体战体制。回国后,1929年加入陆军内部军国主义团体“一夕会”。1931年先后在参谋本部和陆军省任职,晋升为少将。1935年9月,任关东军宪兵司令官,推行镇压抗日斗争的“维持治安”活动,1937年3月,任关东军参谋长。同年6月向近卫内阁建议尽快发动对华的大规模进攻。“七·七事变”爆发后,极力主张扩大对华侵略战争,指挥“察哈尔兵团”侵占承德张家口等地。1938年5月调回国内,晋升为陆军省次官。1940年7月,担任第二次近卫内阁陆军大臣,反对日军从中国撤退,主张对美开战。1941年10月出任首相。在他的策划下,11月5日御前会议作出12月上旬向英美开战的决定,挑起太平洋战争。为加强法西斯独裁统治,任首相期间先后兼任外务、文部、内务、工商、军需大臣及参谋总长等职。1944年7月下台。日本投降后,被占领军司令部列为战犯逮捕,畏罪自杀未遂。1948年11月,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宣判死刑,12月23日被处绞刑。 ☚ 季米特洛夫 胡志明 ☛ 东条英机1884—1948日本首相。战犯。1935年任关东军司令。后任关东军参谋长。镇压中国东北人民的抗日战争,并率军侵入承德、大同等地。1940年任陆军大臣,主张扩大侵华战争。次年组阁,发动太平洋战争。1944年兼总参谋长,策划本土决战。同年7月倒台。日本投降后自杀未遂。1948年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 东条英机1884~1948日本陆军大将,甲级战犯。1915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历任陆军省副官、驻德武官、陆大教官、陆军省整备局动员课长、军事调查部长等职。1935年任关东军宪兵司令,1937年任关东军参谋长,残酷镇压中国东北人民。“七七”事变后,率部入侵中国承德、张家口、大同等地。1938年在第一届日本近卫内阁中任陆军次官,积极主张扩大侵华战争。1940~1941年在第二、第三届近卫内阁中任陆军大臣,主张对美英开战,扩大战争。1941年任首相兼陆军大臣,发动太平洋战争。1944年因战局不利, 内阁垮台,被迫辞职。1945年日本投降后,作为甲级战犯被美军逮捕,企图自杀未遂。1948年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处以绞刑。 东条英机 东条英机1884—1948日本前内阁总理大臣,甲级战犯。生于东京,陆军大学毕业。历任驻德国大使馆武官,陆军省军务局动员课课长、参谋本部作战课课长。1931年参与策划侵占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1935年任关东军宪兵司令,后升任为关东军参谋长。“七·七”事变爆发后率领“东条兵团”侵入中国承德、张家口、大同等地。1938年升任陆军省次官,次年转任航空总监。1940年7月任陆军大臣,积极扩大侵略中国的战争和准备对英美的战争。1941年10月出任首相,兼任陆相、内相和参谋总长。12月发动太平洋战争。1944年7月日本败局已定,被迫下台。日本投降后被捕自杀未遂。后经远东军事法庭判决,于1948年12月23日处以绞刑。 ☚ 苏联卫国战争 太平洋战争 ☛ 东条英机Hideki Tojo (1884-1948) (1941-1944任日本首相,甲级战犯) 东条英机1884—1948“九·一八”事变后,历任日本关东军宪兵司令官、关东军参谋长。1940年至1941年任日本陆军大臣,积极主张扩大侵华战争和准备对美英的战争。1941年至1944年担任内阁首相期间,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使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范围从中国扩大到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日本投降后被捕,1948年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